女子打滴滴遭司机尾随,滴滴为何总是出事?
前段时间的空姐打滴滴遇害案引起大家对滴滴的一片恐慌,现在对于用滴滴打车都有点神经紧张了,但凡司机有一点让人起疑的举动,作为乘客都难免内心警铃大作。所以这次北京的某位女子打滴滴遭司机尾随,又再次把大家关注的焦点吸引到了滴滴身上。
真的,滴滴为什么总出事呢?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滴滴对顺风车、快车这一块业务的管理失效。
更确切地说是对顺风车司机的准入资格把控不严,对于司机的违规行为没有很好的监控办法和控制手段。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司机的准入很难做到彻底的背景调查,只要该司机符合基本运营条件,确实也没办法保证顺风车司机是德智体各方面都优良的好市民。正因为如此,在监管和控制上就更需要下功夫约束司机行为。
空姐遇害事件后,滴滴发布了一系列整改办法,比如乘客上车后一旦感觉不对,可以一键连通滴滴的急救电话,比如将司机与乘客双方头像都设置隐藏,还有司机接单必须进行人脸识别等。
应该说这些都有一定积极作用。不过现在看来,对于司机尾随乘客这种行为还是没办法很好控制。看来滴滴的整改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次,滴滴事故频出也跟它过度追逐经济利益有关。
相对于出租车来说,顺风车和快车是滴滴的主要盈利点,想来滴滴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也在不断地扩充顺风车司机队伍和扩展接车业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低效。
我原来用滴滴打车时,就发现如果不特意选择的话,滴滴会默认你叫的是顺风车或快车,而实际上我只是想叫个出租车。
我也不止一次听出租车司机抱怨,说滴滴会优先把离司机距离近、目的地远的单派给顺风车,而车费太少的单就算在两三公里以外也会派给出租车。
据司机说这是因为滴滴的顺风车业务每单提成20%,而出租车只能提到5%。具体数据可能有出入,但还是说明了这种差别的存在也是导致滴滴今天总是出事的一个原因。
对于滴滴这样一个服务大众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公司,我们还是希望它能吸取教训,正视问题,尽快找到解决办法,成为受消费者喜爱和尊重的企业。
其实这件事情很简单,只不过它发生在郑州空姐遇难之后,正好撞上这个风口,让人觉得似乎滴滴一直在“搞事”。
不过滴滴真的逃不了干系。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为何乘客乘坐快车,看到的司机的车型与车辆信息和平台上显示的车辆信息不一致?不是说空姐事件后,开始彻查所有司机信息,并且实行人脸识别登记,只有信息符合的才能上路吗?怎么还会出现信息不一致现象?从这点来说,滴滴已经到了必须严格实行司机考核制度、合格上岗,末位淘汰制的时候了。
虽然平台上大部分司机可能是好的,但是,一颗老鼠屎打坏一锅粥,不监管只会让有一些坏心肠的人方便他们做违法的事,让广大群众继续加大对滴滴的质疑与不信任,若出现更多的空姐事件,那损失的是平台自己。
网约车平台未来可能会有好几家,用户选择的余地也很多,谁能留住客户的心、谁能留到最后,那就看平台的服务能力了。用户最终选择谁,那就得交给市场来决断了。
作为用户来说,选择滴滴,最开始是因为方便、新奇,手机就可以直接下单并显示价格,省去很多麻烦,而且价格比的士都便宜。但是接连发生的事件让用户,特别是女性用户觉得太可怕,简直不可思议,一个人都不敢打车了。
我有个朋友说她有次也是晚上打车,坐在车后排总是瞧见司机的眼睛老往这边看,感觉怪怪的,于是提前早早下了车,吓得一路跑回家的。
所以,平台与用户是相辅相成的,信任是彼此间相互尊重的基础,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责任,与人于己都是很开心的事。
首先,我们要说最近滴滴打车的问题频发,主要是因为滴滴顺风车出现了司机杀害空姐的事情,从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连锁的反应,其实是滴滴与空姐被杀案的后续事件的发酵。
第二,滴滴打车出问题,其实不是第一次,但是之前为什么没有引起重视呢?因为它还没有变成一个全民使用的app。那变成全民出行的首选app之后,就承担了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大家才会对滴滴出行,当中发现的问题表示强烈的谴责,希望他们能不断地规范自身的系统,以及业务构成来保障乘车人安全。
第三,每天每个城市每个时间段都有大量的人在使用滴滴打车的方式出行为什么女子更容易受害呢?主要是因为女性本身就是更多此类事件发生的受害群体,一般情况下司机多为男性,女生在力量上以及速度上,本身就处在弱势的地位。
男性司机占据了主场优势,所以该类案件更容易发生在女性身上。
另外一方面也涉及到出行时间的问题,如果出现时间较晚,又是单身女性的话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注意。
第四,不仅仅是在滴滴打车,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女性在夜晚独自出行不管是打出租车还是滴滴,这种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因为之前出租车伤人的文章也常常见报。现在只是主体发生了变化而已。
单身女性夜晚出行,尽可能选择更规范安全的用车。或者是请家人来接,更为妥帖。甚至可以固定一个熟悉的司机,都是比较好的方式。
网约车不同于出租车,不只是滴滴总是出事,在国外的网约车也总是出事。这已经是一件全球性共识事件。
造成这种事情的原因有三个。从根源来说就是审核机制,投诉机制,处罚机制的不完善。
第一,审核机制。
审核机制中,滴滴公司没有对司机的背景进行调查,有些司机本身有犯罪史,精神疾病史,仍在开车。也有些司机不具备滴滴司机条件,用作假的方式加入滴滴司机行列。比如有司机车辆达不到要求,用朋友的车注册等等。
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滴滴司机中,曾经有媒体做过专门的采访,甚至发现还有滴滴司机是吸毒人员。这些都是不安全隐患。
第二,投诉机制
出现问题就要投诉,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滴滴公司的投诉机制并不完善,在投诉中,司机可以看到乘客的手机号,并以骚扰威胁的方式要求用户撤销投诉。这就让用户感到很没有保障,不敢投诉。
投诉处理不及时,周期长,负责管理投诉人员并不重视。这些都是导致在问题出现时,用户无法向滴滴公司进行有效反馈,让一些心存不轨的滴滴司机越来越大胆。
第三,处罚机制
处罚没有力度,让很多司机有一种投诉就投诉,反正也不影响我的心理,也是让滴滴司机们为所欲为的一个原因。
惩罚措施并不是为了损害司机的利益,而是为了让司机明白不损害乘客利益。
综上所述,没有正规出租车公司的管理制度,导致没有严格的规范去约束滴滴司机们的行为准则。导致很多人钻了空子,以至于滴滴总是出事。
说到底,这是多方博弈的后遗症。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一项分析,一个有钱人身边93%的人都想从这个有钱人身上得到或多或少的好处。
当有一个可以给自己创造利益的机会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想方设法的从里面捞一点好处。
不知道你有没注意,滴滴出事的那些司机,用的都不是自己真实的身份去注册的资料,有些是身边人的,但是更多的是买的。
为什么要买注册身份的资料?
第一,自己身份不符合,例如驾龄不够一年的,车子不够好的,等等;
第二,有过犯罪记录的。
不可否认,滴滴确实给我们社会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也把社会的很多问题给引爆了,例如服刑人员再就业问题。
这类人身上都带着犯罪的标签,总是觉得自己的身份低人一等,不好意思用自己的身份去注册,或者确实不符合平台的注册标准,又或者是因为犯罪的原因,被扣了驾驶证,或者吊销了驾驶资格。
去别的地方上班的话,这类人需要提交身份证、无犯罪证明等等这些资料,几乎入职就会被人人家知道以往的历史,而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是经常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选择去做滴滴自然是这波人觉得是不错的选择,自由、没人知道自己的过往历史、努力勤快一点挣的要比普通的上班族还多,为什么不选滴滴呢?
为什么我们总是会有叫到的车和显示在手机上的车型不一样?
这波人通过购买虚假身份的资料,让自己成为了一名滴滴司机。
在审核机制上面,滴滴确实还没能够做到人车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