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怎样的能源转型发展战略
2个回答
2017-01-13 · 知道合伙人金融证券行家
GUYOL8888
知道合伙人金融证券行家
向TA提问 私信TA
知道合伙人金融证券行家
采纳数:51561
获赞数:224555
企业年度先进。 30年的商业、服务业、工业、会计领域工作经验。 1987年参加全疆大中专院校珠算比赛二等奖。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能源战略的实施、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型关键在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发挥好政府在市场监管、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作用,推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革命。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首先,放开准入限制,在油气领域,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进入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将页岩油作为独立矿种进行矿权登记管理;放宽油气储运(主要是支线管网)、加工、销售的市场准入;取消对进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限制。在电力领域,推行大用户直购电,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竞争,打破电网企业单一买方和单一卖方的市场格局。在放开准入限制的同时,要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管,让竞争主体在同样的标准和水平上竞争。其次,要逐步实现可竞争环节与自然垄断环节的分离,放开竞争性业务,加强对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管。深入研究油气管网的有效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探索电网输配分开的必要性和机制。
二是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而不仅仅是价格水平的调整。上网电价逐步由发电市场竞争或发电企业与大用户双边合同确定;输配电价实行政府管制,形成直接反映电网企业成本和效率的独立的输配电价,并尽快建立能够反映电网企业真实成本的成本规则;居民和中小工商业销售电价仍实行政府指导价,引入峰谷电价和实时电价。改革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政府有关部门不再直接规定成品油价格,改为在石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采取临时性干预措施。推进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政府对输送成本加强监管,井口价格和销售价格逐步由市场定价。
三是完善矿权和资源税费政策。适度提高勘探基金的征收标准,鼓励风险勘探。将资源税从价定率征收逐步由油气扩展到煤炭等领域,同时探索建立天然气和煤炭特别收益金制度,将资源溢价收归国有。合理确定资源所有者与开发主体、中央和地方资源收益比例,协调理顺相关主体利益关系。
四是注重建立节能长效机制。加快形成由市场定价的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差别电价、差别气价等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峰谷电价。逐步形成以环境税、消费税(如成品油消费税)等为主体的绿色税收体系。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制度,大幅度修订和提高产品能效标准,加快落实“领跑者”能效标准制度。制定重点行业节能目标,落实行业责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节能指导与服务。落实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督促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完成规定任务。
五是健全碳排放政策。当前重点推行基于市场定价的碳交易制度,在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实行碳税的必要性、方式及征收范围。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首先,放开准入限制,在油气领域,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进入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将页岩油作为独立矿种进行矿权登记管理;放宽油气储运(主要是支线管网)、加工、销售的市场准入;取消对进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限制。在电力领域,推行大用户直购电,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竞争,打破电网企业单一买方和单一卖方的市场格局。在放开准入限制的同时,要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管,让竞争主体在同样的标准和水平上竞争。其次,要逐步实现可竞争环节与自然垄断环节的分离,放开竞争性业务,加强对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管。深入研究油气管网的有效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探索电网输配分开的必要性和机制。
二是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而不仅仅是价格水平的调整。上网电价逐步由发电市场竞争或发电企业与大用户双边合同确定;输配电价实行政府管制,形成直接反映电网企业成本和效率的独立的输配电价,并尽快建立能够反映电网企业真实成本的成本规则;居民和中小工商业销售电价仍实行政府指导价,引入峰谷电价和实时电价。改革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政府有关部门不再直接规定成品油价格,改为在石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采取临时性干预措施。推进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政府对输送成本加强监管,井口价格和销售价格逐步由市场定价。
三是完善矿权和资源税费政策。适度提高勘探基金的征收标准,鼓励风险勘探。将资源税从价定率征收逐步由油气扩展到煤炭等领域,同时探索建立天然气和煤炭特别收益金制度,将资源溢价收归国有。合理确定资源所有者与开发主体、中央和地方资源收益比例,协调理顺相关主体利益关系。
四是注重建立节能长效机制。加快形成由市场定价的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差别电价、差别气价等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峰谷电价。逐步形成以环境税、消费税(如成品油消费税)等为主体的绿色税收体系。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制度,大幅度修订和提高产品能效标准,加快落实“领跑者”能效标准制度。制定重点行业节能目标,落实行业责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节能指导与服务。落实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督促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完成规定任务。
五是健全碳排放政策。当前重点推行基于市场定价的碳交易制度,在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实行碳税的必要性、方式及征收范围。
中研普华
2023-10-12 广告
2023-10-12 广告
中国行业研究网是中国较早的行业市场信息提供商之一,在中国行业资讯业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美誉度。中国行业研究网拥有18个产业板块、100多个垂直与综合频道,涉及包括医药医疗、IT通讯、机械电子、轻工纺织、食品饮料、零售商贸、金融投资、能源矿产...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中研普华提供
展开全部
化石能源资源贫乏而需求激增,以煤为主和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以及油气资源极缺和立足国外,中国的能源病情已经很重了,能源问题像悬在中国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剑”。
近年中国仍处在以煤为主和油气进口的兴头上,在可再生能源替代上却着力不多。《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了“力争到2010 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2020 年达到15%”的目标,但2006年的大水电就已经达到了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了,2020年的15%中一多半也是大水电。如按联合国定义,大水电属常规能源不计,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的产能仅能源消费总量的5%左右,《规划》中的“水分”含量相当高。今年,《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吹来一股新鲜空气,风能和太阳能会有个较大发展,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增加一两个百分点,而美欧都在20%以上,巴西和瑞典接近或超过50%。所以,中国如果要实施能源转型战略,可再生能源的这个份额和力度显然差之远矣。
以下是对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一些思考。
近一二十年里,中国能源不得不面对以煤为主和油气依靠进口的现实,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中国的能源战略只能是“自主安全”与“清洁能源替代”。中国有条件也应当尽快将能源转型的大旗打起来,痛下决心,切实大幅加速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在能源战场上打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翻身仗。
对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采取限量制。原煤年产增长到一定数量(如30亿吨)后不再增加,油气进口依存度达到一定比例(如55%)后不再增加,以清洁能源强制替代,弥补缺口,“置于死地而后生”。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的非水可再生能源份额十年翻一番,达到14%左右,加上大水电和核电可超过20%。只有这样,中国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才能降下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速才能缓下来,真正有个“跨越式”发展,在国际上也有个“高姿态”。
清洁能源替代的主体是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小水电等是一个整体,要依其不同特质、资源量及区域分布,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要考虑全局,科学发展,不要为追求眼前和局部利益而顾此失彼。
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源具有其独特地位,资源最丰,影响面最大,特别是对缓解我国“三农”困境有着特殊意义,它应当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替代的战略主体。一定要排除误解,坚定信心。
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制性推进清洁煤技术和CCS技术。驾好以清洁能源替代为龙头,提高能效和减排温室气体为两翼的“三驾马车”,中国能源一定能冲出困境,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清洁能源的产业链和对经济带动面远大于IT产业。这是一次由化石能源经济体系向清洁能源经济体系的转型,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旧经济体系向新经济体系的转型。“化石能源坐大”和“就能源论能源”的传统观是能源转型的最大绊脚石。
清洁能源替代、提高能效和减排温室气体都是新兴领域,技术和装备还不成熟,又在日新月异地进步。崛起的中国要及早做好部署,更多地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多地占据技术前沿和制高点。
L.布朗在他《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一书的扉页上写下了:“我们现在不是在前辈手中继承地球,而是向子孙后代借用地球”。中国不应该在今后三五十年里将化石能源资源用尽,尽量细水长流,给子孙多留一点,让经济多绿一点
近年中国仍处在以煤为主和油气进口的兴头上,在可再生能源替代上却着力不多。《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了“力争到2010 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2020 年达到15%”的目标,但2006年的大水电就已经达到了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了,2020年的15%中一多半也是大水电。如按联合国定义,大水电属常规能源不计,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的产能仅能源消费总量的5%左右,《规划》中的“水分”含量相当高。今年,《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吹来一股新鲜空气,风能和太阳能会有个较大发展,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增加一两个百分点,而美欧都在20%以上,巴西和瑞典接近或超过50%。所以,中国如果要实施能源转型战略,可再生能源的这个份额和力度显然差之远矣。
以下是对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一些思考。
近一二十年里,中国能源不得不面对以煤为主和油气依靠进口的现实,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中国的能源战略只能是“自主安全”与“清洁能源替代”。中国有条件也应当尽快将能源转型的大旗打起来,痛下决心,切实大幅加速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在能源战场上打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翻身仗。
对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采取限量制。原煤年产增长到一定数量(如30亿吨)后不再增加,油气进口依存度达到一定比例(如55%)后不再增加,以清洁能源强制替代,弥补缺口,“置于死地而后生”。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的非水可再生能源份额十年翻一番,达到14%左右,加上大水电和核电可超过20%。只有这样,中国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才能降下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速才能缓下来,真正有个“跨越式”发展,在国际上也有个“高姿态”。
清洁能源替代的主体是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小水电等是一个整体,要依其不同特质、资源量及区域分布,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要考虑全局,科学发展,不要为追求眼前和局部利益而顾此失彼。
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源具有其独特地位,资源最丰,影响面最大,特别是对缓解我国“三农”困境有着特殊意义,它应当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替代的战略主体。一定要排除误解,坚定信心。
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制性推进清洁煤技术和CCS技术。驾好以清洁能源替代为龙头,提高能效和减排温室气体为两翼的“三驾马车”,中国能源一定能冲出困境,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清洁能源的产业链和对经济带动面远大于IT产业。这是一次由化石能源经济体系向清洁能源经济体系的转型,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旧经济体系向新经济体系的转型。“化石能源坐大”和“就能源论能源”的传统观是能源转型的最大绊脚石。
清洁能源替代、提高能效和减排温室气体都是新兴领域,技术和装备还不成熟,又在日新月异地进步。崛起的中国要及早做好部署,更多地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多地占据技术前沿和制高点。
L.布朗在他《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一书的扉页上写下了:“我们现在不是在前辈手中继承地球,而是向子孙后代借用地球”。中国不应该在今后三五十年里将化石能源资源用尽,尽量细水长流,给子孙多留一点,让经济多绿一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