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心理学、哲学的人往往在境界上显得很深邃,在生活当中显得很幼稚?
文学,毫无疑问,可以让我们超脱于现实生活之外,可以让我们体验更多的人生。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可以变相延长了我们的生命。文学不仅仅不会带来学习的困扰,相反,文学常常会推向情感的两极——至喜或者至悲,会让人思维走向偏激是真的。
一个人能不能成长就全看造化了,谁能保证那些看《小时代》的文学少女们就能变得非常的成熟呢?就像你翻朋友的日记一样,内心细腻仅仅是内心细腻,细腻会让人对待事物更加的细致认真,但同时,也让人变得脆弱而敏感,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距离。而我们经常也会说哲学很深奥。哲学并不是教人与人相处,而是追求的真理。
相反,很多哲学家都是深居简出,提倡少与人打交道。他们的成熟,并不是对别人的成熟,而是对事物理解的成熟。然后来回答你的问题:读书但是不成功有很多原因 ,比如不会读以致用、比如行动难于理论,在这里我只拣一个方面回答:我们所谈的成功,通常讲的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哲学家追求的成功,是自身的成功。
哲学家们所谓的“成功”,大多是一种自我的幸福感的成功。而这种幸福感都来自于自我,和他人肯不肯定、喜不喜欢,没有太大关系。那些肯定别人成功的人,很多连自己都活得不满意,怎么去肯定别人的成功呢?反观这些世俗的成功,留下来多少时间给了自己,这辈子究竟有多少时间为自己而活,这种活法算不算得上真正的成功,这些恐怕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当他们一个人反思的时候,才能得出真正的答案了,个中滋味,并不是能灌一口鸡汤就能说得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