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研究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野外地质填图资料的室内整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始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与分析研究;另一方面是编制各种综合性的基础图件。
(一)原始资料的综合整理研究
在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地质资料的整理包括当日的资料整理(简称日整理)、阶段性的地质资料整理(简称阶段整理)、年度的地质资料整理(简称年度整理)、野外验收前的地质资料整理和最终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等。
1.当日地质资料的整理研究
在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每日都要将取得的野外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整理当日的野外记录簿、整理路线信手剖面图、素描图及地质摄影资料。对各种原始图件(除地质界线外)都要核对着墨,对手图上的地质体着色,写上符号;
(2)检查、核对文字记录与手图、标本、样品等原始资料间的一致性,并及时修正存在的问题;
(3)对采集的各类标本和样品,进行慎重取舍,对标本样品进行统一编号和登记,并编写标签、分别包装;
(4)各填图小组长之间相互联图,核对其观察内容,交换和探讨对地质现象观察的意见,形成较统一的共识;
(5)对观测路线进行小结,总结当日所见的地质、矿产特征及各种地质界线间的相互关系,并注意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6)研究确定次日的具体工作路线,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瞻性的推断,如在当日联图中,发现与另一相邻观测路线间的地质界线不能正常连接,这为什么?两条路线间是否存在横向断层抑或其他构造问题?据此,在次日的工作中应加密布置追索路线,以便查明缘由。
2.阶段性地质资料的整理研究
系指图幅队、组野外工作进行到一定时段(或一个工作站)的工作结束后,进行的地质资料整理工作。它是使野外资料逐步达到系统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已收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中间环节。此阶段整理的目的是:检查在这时段中收集的原始地质资料是否齐全,编录是否合乎要求,工作质量能否达到标准,工作过程中有哪些经验与教训等。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如下:
(1)检查(自检、复检)野外记录簿、信手剖面图、素描、照片、野外手图、标本、样品是否符合规范、细则和设计的要求;
(2)检查(自检、复检)手图图面的合理性,对肯定的地质界线着墨,并将其各项内容转绘到实际材料图(野外清图)上;
(3)清理、选送各种鉴定的标本和分析样品,填写送样单,及时邮寄或专程送样到有资质的鉴定单位鉴定,以便能尽快得到鉴定分析成果;
(4)编写野外阶段性工作小结,总结本阶段地质调查的成果,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案;
(5)在队长和技术负责领导下,在以上自检、互检(自检、互检率应达100%)的基础上,重点检查原始资料是否丰富、真实可靠,写出质量报告;
(6)制定下阶段的工作方案。
3.室内综合整理
在野外填图工作阶段结束后,就进入到最终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与研究,全面系统地整理整个填图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实际资料,把野外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与室内分析鉴定的成果结合起来使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编制各种综合性地质图件和编写地质报告书。
进行最终资料综合整理,总的要求是:各种原始资料(手图)、文字(记录簿)、数据、图表、实物等要相互吻合,做到无遗漏、无错乱,按编号整理清楚后,将其装订成册。
最终资料综合整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全面检查野外记录簿的内容是否完整,项目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统一,文字材料与原始图件是否一致等。经检查后的记录簿,应统一注册编号,对观测点号要在扉页目录中标明,以备查阅。
(2)全面检查各种野外地质图图面内容的完整性,对先前编制的遥感地质解译图进行修编,写出遥感地质解释报告,作为归档地质资料。
(3)全面清理并审检各类分析鉴定报告,并分类装订成册,注明种类和编号;核对分析鉴定报告的正确性及可利用的程度;对不同批次、不同检测单位鉴定的重要薄片、光片要进行镜下检查鉴定,并据此对有关原始资料进行补充和批注(但不得涂改和删去)。
(4)全面清查各类实物标本及其登记和编录情况,对错漏或混乱进行必要的改正。
(5)综合研究各个实测地层剖面的柱状图,分析同一时代地层在不同地段的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以及岩层(石)组合、岩相特征、接触关系、厚度变化等,对全区剖面资料进行综合对比,编制地层柱状对比图及综合地层柱状图。
(6)地质构造的综合分析,将各种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等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性质、规模等分别编制成图表。
(7)依据矿床(点)观察的资料,参考工作区内物、化探等成果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按矿种及成因类型,分类归纳出特征,并编制矿产图。运用最新成矿理论,依据找矿标志,进而分析成矿控制因素,矿产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等,编制成矿规律图或成矿预测图。
以上各个阶段的资料整理,全程都纳入质量监控管理系统中。具体地说,就是区调工作质量实行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应建立大队、分队、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开展经常性、阶段性、年度性的质量检查工作。具体检查方式可参见有关规范。
(二)基础图件的编制
图件资料是地质调查最终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编制各种图件应做到资料真实、内容完备、主题明确,结构合理、图例统一、清晰易读和精细美观;且须保证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等图件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图件与文字报告和各种表格的吻合性。
地质图是野外地质填图中最主要的成果图件,而编制地质图的基础图件有多种,这里主要介绍以下2种图件的编制方法。
1.实际材料图的编制
事实上,实际材料图上是野外手图的描绘和补充。当野外清图质量很好时,即可作为实际材料图。编制实际材料图的方法与内容,参见第四章第一节的相关内容。
2.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编制
在新一代1:5万区调中,综合柱状图所表达内容和表现格式五花八门。尽管如此,编制综合柱状图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表达的内容突出填图单位的基本特征(即主要的划分标志),具体内容视岩石类型而定。
(2)应反映划分的各填图单位间的时序、特征及纵向叠置关系以及某些填图单位之间的侧向相变特征。
(3)有条件的应将生物地层中的生物带以及各地层沉积相的相划分标志表示在图中。
综合地层柱状图是在实测地层剖面图、地层对比图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简化归纳而编制的。概略地反映工作区的地层系统、各时代地层的岩性、层序、厚度、接触关系、含矿性、时代依据等。主要内容包括:地层系统(按界、系、统、阶及岩石地层单位名称)、地层代号、岩性柱、岩层厚度和岩性描述等。具体可参见沉积岩区综合地层柱状图的一般格式(表5-1;图5-3)。
表5-1 综合地层柱状圈(表格式)
综合地层柱状图应附于地质图左侧,以便于对照(参见附录Ⅴ彩色附图)。其地层厚度一栏应注明最大、最小厚度,接触关系用符号表示在柱状图中。要使最小地层单位能得到清晰的反映,综合柱状图的比例尺可大于地质图比例尺,对巨层状岩层可用缩短符号予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