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如此精妙,为何得不到诸葛亮的认可?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率师北伐,令马稷为前锋,前去镇守街亭。后来,由于马稷的刚愎自用,丢掉六盘山的重要关隘街亭,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诸葛亮制定北伐方案时,魏延曾献上子午谷奇谋。然而却没有得到诸葛亮的认可,世人多为魏延扼腕叹息,以为诸葛亮因此错失关中,更有甚者认为诸葛亮并不擅长用兵。
那么,诸葛亮为何不愿意采纳魏延的计谋呢?
一、魏延的设想
我们先来回顾下魏延的子午谷方案。
兵力:魏延率5000精锐从子午栈道直接突袭长安,然后诸葛亮率数万大军由褒斜道进关中。军粮:魏延军队开始自带口粮,拿下长安后,横门粮草以及百姓逃亡留下的粮食,足以供给军粮。诸葛亮主力军队自带军粮。时间:军事目标长安,魏延不用10天便可抵达,诸葛亮走褒斜道也可在20天之内到达,而曹魏主力则需要20多天才能到达。有利条件:长安主将夏侯楙胆小无谋,听到魏延来到必弃城而逃。优势:先锋魏延坐镇汉中9年,熟悉周边地形,作战勇猛,深得刘备器重。二、诸葛亮的担忧
1)兵力:蜀汉军队人数本就少于曹魏,魏延分走5000精锐,万一诸葛亮未能及时赶到长安,那5000精锐便会被曹军包了饺子。另外,剩下的数万蜀军是否能对抗曹魏的主力?
2)军粮:长安是座坚城,如果曹魏死守,哪怕是短短几日,魏延便会弹尽粮绝,界时没有了军粮的5000精锐该如何应对?打又打不下来,回又回不去,等到曹魏大军杀到,不是全军战死,便是悉数投降曹魏。假如,诚如魏延所言,顺利拿下长安,但他并不能阻止曹魏进入关中,就算诸葛亮大军也能与魏延胜利会师,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粮食与曹魏作持久战?蜀汉粮食经漫长狭窄的褒斜栈道入关中,而曹魏则可以通过漕运来解决粮食运输问题,由此看来,蜀汉完全没有能力与曹魏打持久战。
3)时间:魏延以为不用10天便可到达长安,这只是他的猜测或者是理想。据资料记载,子午栈道崎岖而难以行走,全长420多公里,北出口“子口”到长安约60公里,南出口“午口”到赤阪约80公里,全长接近600公里。就当时的行军速度而言,如此艰难的蜀道,魏延如何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万一碰上大雨,栈道毁坏,怎么办?
另外,魏延的计划中,诸葛亮率领主力由褒斜栈道穿越秦岭,只有20天时间。如果魏延遇到任何意外,身处褒斜道的诸葛亮如何能及时得到消息?如果魏延退兵,而诸葛亮不清楚,仍按原计划进军,正好送入曹魏主力军的包围之中。
4)当时,魏延计划中的唯一有利条件便是夏侯楙,但是也有军事才能卓越的姜维,他们也可前来解长安之围。
5)劣势:魏延勇猛擅战是优势,但是只要他离开汉中,优势就会转为劣势。
公元228年正月,司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复上庸、魏兴等郡,而子午谷的南出口恰好就在魏国的魏兴郡内。如果魏延从子午谷北上,司马懿马上便可得到消息。这时,诸葛亮再率领大军离开汉中。好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狡猾的司马懿立刻便可率领大军沿着汉水溯流而上,此时的汉中真的是一座空城了。
即便是魏延攻取长安,并与诸葛亮顺利会师,但此时,退路被司马懿断掉,曹叡亲征,陇西军队从西面杀来,长安便瞬间成为一座孤城,恐怕蜀汉主力是插翅难飞。
诸葛亮为人谨慎,早在发动北伐之前,便与孟达保持书信往来,想劝其回到蜀汉。如果孟达能守住上庸,那么诸葛亮便可安心挥师北伐。然而,尽管诸葛亮提醒孟达及早防范,孟达却不以为然,16天便死于司马懿之手。
失去了这个屏障,汉中就必须有人镇守。而魏延便是最好的人选,我认为诸葛亮没让魏延去守街亭,大概就是为了防范司马懿的偷袭。
失败的案例
魏延的子午谷计谋到底含金量怎么样?他此生都没有机会一试,然而,2年后,魏国大司马曹真便替他尝试走了一回子午谷。
曹真亲自率领主力从子午道进攻汉中,司马懿经汉水入汉中,郭淮、费曜等部从褒斜栈道或从武威入汉中。
然而,事与愿违,子午栈道艰难,又赶上雨季,曹真费时1个月,才走了一半行程,劳民伤财,在曹魏重臣的强烈抗议下,无功而返。
曹真举魏国之力,不过如此,那么魏延又有几分胜算呢?
结语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如此精妙,为何得不到诸葛亮的认可?
子午谷方案过于理想化,无力是行军时间或是后勤供给,出现一丁点意外,蜀汉将全盘皆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司马懿已经坐镇上庸、西城,正虎视眈眈地望着汉中,一旦发现魏延从子午栈道北上,而诸葛亮由褒斜道出兵,他便随时可能杀入汉中。界时,退路被切断,北伐的蜀汉主力将深陷曹魏主力的包围之中而插翅难飞,蜀汉灭亡指日可待。诸葛亮以为人谨慎而见称,没有把握的仗他不会打,何况是风险如此巨大的计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