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老年人的古诗
展开全部
1. 关于老年人的古诗句(描写老年人的诗句)
关于老年人的古诗句(描写老年人的诗句) 1.描写老年人的诗句
1、醉中真·不信芳春厌老人
宋代: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译文:
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能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我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实惠。
2、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
老人七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路旁的榆荚好似那成串的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3、戏题湖上
唐代: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译文:
一位老人独坐矶头上垂钓,湖面的桃花随着溪水缓缓流去。竹竿随风轻轻摆动,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不知道哪一条鱼会上钩?
4、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5、清平乐·朱颜渐老
元代: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译文: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在欣赏的人。
2.关于老年人 的诗句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 /hot/chongyang.htm 赏菊登高祈长寿 人共菊花醉重阳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重阳节亦称”登高节”,秋高气爽、遍地黄花时节,登山游览,欣赏深秋美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重阳节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还有步步高升的含意,”高”又有高寿含义,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所以重阳登高特别受人重视,尤其是受老人们的重视.1989年国家将重阳定为"老人节",于是老人们有了自己的节日。
§关于重阳: [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起源地] [重阳节起源] §重阳传说: [重阳节的传说] [吃重阳糕的传说] [重阳节歌谣]------------------------------------------------------------------------------------------------------ 重阳诗篇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牡丹待放 姚王魏后上春台,羞涩红颜半未开。俗子安能窥艳色,芳心只待檀郎来。
注:姚王魏后:唐时姚崇家种植有黄色牡丹,称为“牡丹之王”;魏徵家种植有紫色牡丹,称为“牡丹之后”。檀郎:有情之人。
与归梦老人酬唱 (限用杯、才、开字作韵) 天公赐我一交杯,节日情怀杜牧才。去岁未经此门过,玫瑰今日为谁开?(归梦老人) 含笑拈花且纵杯,骚人心慕薛涛才。
一觞一咏幽情畅,唤起娇柔玫瑰开。(白草屋主) 桃源梦获夜光杯,欲步当年五斗才。
未肯东篱荷锄去,仍归网上觅花开。(归梦老人) 一拍一呼一酌杯,大惊梦老溢诗才。
谪仙借与生花笔,跌宕风云景象开。(白草屋主) 刚在电视里看了有关葡萄沟的戏,因而得句,白兄别笑话:葡萄沟里摄魂杯,美酒佳人聚巨才。
莫问东篱千菊面,天山花市为君开。
3.形容老人的古诗词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
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
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也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注释
⑴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⑵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⑶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4.描写老人的诗句
形容老人的诗句:
1、千般苦,万样难,听我从头说一番。
2、头发少,顶门寒,凉风飕的脑袋酸。
3、真难受,颜色变,眼前生死两可间。
4、脚又麻,腿又酸,行动坐卧真艰难。
5、亲朋老幼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
6、牙又掉,口流涎,硬物难嚼囫囵咽。
7、鼻子漏,如脓涎,常常流落胸膛前。
8、年轻人,笑话咱,说我糊涂又装憨。
9、老来难,老来难,少年莫把老人嫌。
10、提起前来忘了后,颠三倒四惹人烦。
11、雀蒙眼,似鳔粘,鼻泪常流擦不干。
12、耳聋难与人说话,插七插八惹人嫌。
13、一口不顺就噎着,卡在嗓喉噎半天。
14、年老苦,说不完,仁人君子仔细参。
15、茶盅饭碗人人恶,席前陪客个个嫌。
16、儿孙不给送茶水,反说老人嘴好馋。
17、冷天睡觉常戴帽,拉被蒙头怕风钻。
18、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头前。
19、盼明不明睡不着,一夜小便六七番。
20、莫要嫌,莫要嫌,人生不能常少年。
21、侧身睡,翻身难,浑身疼痛苦难言。
22、怕夜长,怕风钻,时常受风病来缠。
23、老来肺虚常咳嗽,一口一口吐粘痰。
24、扶杖难行二三里,上炕如同登泰山。
25、无心记,糊涂缠,常拿初二当初三。
26、老得这样还不死,你要在世活千年。
5.描写老年的诗句有哪些
1.《小寒食舟中作》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2.《好事近·桃柳旧根株》
年代: 宋 作者: 程大昌
桃柳旧根株,春到红蔫绿茁。
一似老年垂白,带少容_发。
浮家泛宅在他乡,难得会瓜葛。
幸对此番乐饮,任宵分明发。
3.《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韩淲
霜后黄花尚自开。老年情绪为何哉。
株株浑是手亲栽。秋际有言挥玉尘,
冬来无梦绕金钗。相思一夜发窗梅。
4.《偶成 其三》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山郭方迎五日春,飞飞风雪欲愁人。
老年作客殊无策,适兴吟诗似有神。
溪上梅花谁可共?天涯鸥鸟漫相亲。
酒阑细看柴桑论,始觉桃源不避秦。
5.《逍遥咏》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真空达得便须休,二起生三一上求。
谩说希给来遂古,还知造化不同流。
伏藏密旨机关内,合会非常本自由。
若遇逢师亲口袂,老年返少保千秋。
6.形容老年人的诗词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在著名的《春望》中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实,这满头稀疏的白发是诗人忧愁劳心所 致。
杜甫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然而却眼睁睁看着挚爱的国家一步步沉沦,这无疑是对他最沉痛、最残忍的打击。春来,祖国的大好河山依 旧,只是战乱之火却无情地蔓延,国破家亡,哀鸿遍野,连花鸟都让人触目惊心。
更可怕的是音信不通,家里的亲人境况如何,不得而知。当时杜甫年仅46岁,本不应该有太多的白发,因为忧愁而生白发,因为忧虑而致白发脱落,以至越来越稀疏了,几乎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通过 “搔”这一个动作,把内心的焦虑彷徨和痛苦之情,极其有力地表达出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白发苍苍,忧愁郁闷的老人形象。“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在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不过四十岁,却已经“尘满面,鬓如霜”了。
“尘满面,鬓如霜”,简单质朴的六个字,把作者饱经 风霜、仕途失意的坎坷人生概括出来。诗人陈师道也是如此,他在《除夜对酒赠少章》一诗中感慨道:“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说自己备受无情的现实之摧 残,以至头发脱落斑白,面容衰老只有依靠酒力才能显现红光。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不一定是实写,“颜衰酒借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
诗人此时不过三十出 头,本不应该有白发衰颜,只不过是借此表达愁之深、心之苦、生活之艰辛罢了。据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
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 史,但朝廷以陈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曾巩去世后,陈师道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以至孤苦伶仃。
直至宋 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在这样的人生遭际中,诗人怎不“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呢。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白居易的《秋雨夜眠》一诗,诗人抓住秋雨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安闲的老翁形象。“凉冷三秋夜”是老翁所 处的背景,他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十分“安闲”。
“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两句,写老翁就寝的 情景,也是“安闲”的一个具体体现。
“卧迟”是老年人的特性,正因为睡得晚,他才能在秋雨声中“睡美”。灯灭之后,闻着窗外淅沥的秋雨声入眠,他的心中是 静美的,连梦都是美的。
睡醒之后,他仍是安闲的——“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可他还要添香,打算 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末两句“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以景作结,写出老翁淡泊清净的内心。
此时,诗人白居易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俨然“安闲一老翁”,再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自然特别淡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写《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这首诗时,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正踌躇满志,充满乐观自信的情调。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 了,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不由得感慨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作者认为神龟虽然可以活几千年,最终仍难免一死,腾蛇虽能乘云驾 雾,最终仍不免成为土灰。人生也是如此,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诗人却唱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高歌。他说,千里马虽然形老体 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那些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仍有一颗勃勃雄心,他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息。诗人以千里马自比,表 达自己不应因年暮而意志消沉,而要乐观奋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活力。
这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气势豪迈,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 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则高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两句,以反诘领起,并作回答。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来,正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然而,在苏轼看来,人的青春虽然不可再现,但人可以老当益壮,可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使人焕发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样。
这两句振奋人心的议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休将白发唱黄鸡”,再次唱出催人奋进之曲。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而作者却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7.描写老年人的诗句
1、醉中真·不信芳春厌老人 宋代: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译文: 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能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
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
我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实惠。
2、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 老人七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
路旁的榆荚好似那成串的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3、戏题湖上 唐代: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译文:一位老人独坐矶头上垂钓,湖面的桃花随着溪水缓缓流去。竹竿随风轻轻摆动,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不知道哪一条鱼会上钩? 4、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
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5、清平乐·朱颜渐老 元代: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
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译文: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在欣赏的人。
8.形容老年人的诗句都有哪些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白居易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
红颜未老恩先断,独倚熏笼到天明。----白居易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韦庄
除夜对酒赠少章
宋·陈师道
晚岁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衰颜借酒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老夫聊发少年狂,----辛弃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纵笔·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纵笔·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十年身世各浮萍,白首相逢泪满缨。----韦庄
莫道人生五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9.关于老人的诗词有哪些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这个诗文出自于作者唐·杜甫《曲江》
诗文解释:
每一片春花飞落,春随花落而渐去。风吹落花万点,煞是愁人。且看飞花随风飘去,不要因感伤太多而厌酒。江边的明堂上有翡翠筑巢。芙蓉苑边,有石麒麟卧在墓道旁。细细想来,还是应该及时行乐,人生何必为浮名所累。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我要对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须得片刻欣赏,莫误时机
注释:
(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2)减却春:减掉春色。(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4)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5)伤:伤感,忧伤。巢翡翠:翡翠鸟筑巢。(6)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7)推:推究。(8)物理:事物的道理。(9)浮名:虚名。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思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不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吗?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关于老年人的古诗句(描写老年人的诗句) 1.描写老年人的诗句
1、醉中真·不信芳春厌老人
宋代: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译文:
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能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我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实惠。
2、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
老人七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路旁的榆荚好似那成串的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3、戏题湖上
唐代: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译文:
一位老人独坐矶头上垂钓,湖面的桃花随着溪水缓缓流去。竹竿随风轻轻摆动,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不知道哪一条鱼会上钩?
4、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5、清平乐·朱颜渐老
元代: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译文: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在欣赏的人。
2.关于老年人 的诗句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 /hot/chongyang.htm 赏菊登高祈长寿 人共菊花醉重阳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重阳节亦称”登高节”,秋高气爽、遍地黄花时节,登山游览,欣赏深秋美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重阳节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还有步步高升的含意,”高”又有高寿含义,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所以重阳登高特别受人重视,尤其是受老人们的重视.1989年国家将重阳定为"老人节",于是老人们有了自己的节日。
§关于重阳: [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起源地] [重阳节起源] §重阳传说: [重阳节的传说] [吃重阳糕的传说] [重阳节歌谣]------------------------------------------------------------------------------------------------------ 重阳诗篇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牡丹待放 姚王魏后上春台,羞涩红颜半未开。俗子安能窥艳色,芳心只待檀郎来。
注:姚王魏后:唐时姚崇家种植有黄色牡丹,称为“牡丹之王”;魏徵家种植有紫色牡丹,称为“牡丹之后”。檀郎:有情之人。
与归梦老人酬唱 (限用杯、才、开字作韵) 天公赐我一交杯,节日情怀杜牧才。去岁未经此门过,玫瑰今日为谁开?(归梦老人) 含笑拈花且纵杯,骚人心慕薛涛才。
一觞一咏幽情畅,唤起娇柔玫瑰开。(白草屋主) 桃源梦获夜光杯,欲步当年五斗才。
未肯东篱荷锄去,仍归网上觅花开。(归梦老人) 一拍一呼一酌杯,大惊梦老溢诗才。
谪仙借与生花笔,跌宕风云景象开。(白草屋主) 刚在电视里看了有关葡萄沟的戏,因而得句,白兄别笑话:葡萄沟里摄魂杯,美酒佳人聚巨才。
莫问东篱千菊面,天山花市为君开。
3.形容老人的古诗词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
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
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也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注释
⑴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⑵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⑶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4.描写老人的诗句
形容老人的诗句:
1、千般苦,万样难,听我从头说一番。
2、头发少,顶门寒,凉风飕的脑袋酸。
3、真难受,颜色变,眼前生死两可间。
4、脚又麻,腿又酸,行动坐卧真艰难。
5、亲朋老幼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
6、牙又掉,口流涎,硬物难嚼囫囵咽。
7、鼻子漏,如脓涎,常常流落胸膛前。
8、年轻人,笑话咱,说我糊涂又装憨。
9、老来难,老来难,少年莫把老人嫌。
10、提起前来忘了后,颠三倒四惹人烦。
11、雀蒙眼,似鳔粘,鼻泪常流擦不干。
12、耳聋难与人说话,插七插八惹人嫌。
13、一口不顺就噎着,卡在嗓喉噎半天。
14、年老苦,说不完,仁人君子仔细参。
15、茶盅饭碗人人恶,席前陪客个个嫌。
16、儿孙不给送茶水,反说老人嘴好馋。
17、冷天睡觉常戴帽,拉被蒙头怕风钻。
18、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头前。
19、盼明不明睡不着,一夜小便六七番。
20、莫要嫌,莫要嫌,人生不能常少年。
21、侧身睡,翻身难,浑身疼痛苦难言。
22、怕夜长,怕风钻,时常受风病来缠。
23、老来肺虚常咳嗽,一口一口吐粘痰。
24、扶杖难行二三里,上炕如同登泰山。
25、无心记,糊涂缠,常拿初二当初三。
26、老得这样还不死,你要在世活千年。
5.描写老年的诗句有哪些
1.《小寒食舟中作》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2.《好事近·桃柳旧根株》
年代: 宋 作者: 程大昌
桃柳旧根株,春到红蔫绿茁。
一似老年垂白,带少容_发。
浮家泛宅在他乡,难得会瓜葛。
幸对此番乐饮,任宵分明发。
3.《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韩淲
霜后黄花尚自开。老年情绪为何哉。
株株浑是手亲栽。秋际有言挥玉尘,
冬来无梦绕金钗。相思一夜发窗梅。
4.《偶成 其三》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山郭方迎五日春,飞飞风雪欲愁人。
老年作客殊无策,适兴吟诗似有神。
溪上梅花谁可共?天涯鸥鸟漫相亲。
酒阑细看柴桑论,始觉桃源不避秦。
5.《逍遥咏》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真空达得便须休,二起生三一上求。
谩说希给来遂古,还知造化不同流。
伏藏密旨机关内,合会非常本自由。
若遇逢师亲口袂,老年返少保千秋。
6.形容老年人的诗词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在著名的《春望》中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实,这满头稀疏的白发是诗人忧愁劳心所 致。
杜甫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然而却眼睁睁看着挚爱的国家一步步沉沦,这无疑是对他最沉痛、最残忍的打击。春来,祖国的大好河山依 旧,只是战乱之火却无情地蔓延,国破家亡,哀鸿遍野,连花鸟都让人触目惊心。
更可怕的是音信不通,家里的亲人境况如何,不得而知。当时杜甫年仅46岁,本不应该有太多的白发,因为忧愁而生白发,因为忧虑而致白发脱落,以至越来越稀疏了,几乎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通过 “搔”这一个动作,把内心的焦虑彷徨和痛苦之情,极其有力地表达出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白发苍苍,忧愁郁闷的老人形象。“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在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不过四十岁,却已经“尘满面,鬓如霜”了。
“尘满面,鬓如霜”,简单质朴的六个字,把作者饱经 风霜、仕途失意的坎坷人生概括出来。诗人陈师道也是如此,他在《除夜对酒赠少章》一诗中感慨道:“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说自己备受无情的现实之摧 残,以至头发脱落斑白,面容衰老只有依靠酒力才能显现红光。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不一定是实写,“颜衰酒借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
诗人此时不过三十出 头,本不应该有白发衰颜,只不过是借此表达愁之深、心之苦、生活之艰辛罢了。据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
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 史,但朝廷以陈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曾巩去世后,陈师道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以至孤苦伶仃。
直至宋 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在这样的人生遭际中,诗人怎不“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呢。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白居易的《秋雨夜眠》一诗,诗人抓住秋雨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安闲的老翁形象。“凉冷三秋夜”是老翁所 处的背景,他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十分“安闲”。
“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两句,写老翁就寝的 情景,也是“安闲”的一个具体体现。
“卧迟”是老年人的特性,正因为睡得晚,他才能在秋雨声中“睡美”。灯灭之后,闻着窗外淅沥的秋雨声入眠,他的心中是 静美的,连梦都是美的。
睡醒之后,他仍是安闲的——“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可他还要添香,打算 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末两句“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以景作结,写出老翁淡泊清净的内心。
此时,诗人白居易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俨然“安闲一老翁”,再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自然特别淡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写《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这首诗时,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正踌躇满志,充满乐观自信的情调。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 了,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不由得感慨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作者认为神龟虽然可以活几千年,最终仍难免一死,腾蛇虽能乘云驾 雾,最终仍不免成为土灰。人生也是如此,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诗人却唱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高歌。他说,千里马虽然形老体 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那些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仍有一颗勃勃雄心,他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息。诗人以千里马自比,表 达自己不应因年暮而意志消沉,而要乐观奋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活力。
这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气势豪迈,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 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则高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两句,以反诘领起,并作回答。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来,正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然而,在苏轼看来,人的青春虽然不可再现,但人可以老当益壮,可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使人焕发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样。
这两句振奋人心的议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休将白发唱黄鸡”,再次唱出催人奋进之曲。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而作者却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7.描写老年人的诗句
1、醉中真·不信芳春厌老人 宋代: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译文: 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能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
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
我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实惠。
2、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 老人七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
路旁的榆荚好似那成串的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3、戏题湖上 唐代: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译文:一位老人独坐矶头上垂钓,湖面的桃花随着溪水缓缓流去。竹竿随风轻轻摆动,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不知道哪一条鱼会上钩? 4、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
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5、清平乐·朱颜渐老 元代: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
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译文: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在欣赏的人。
8.形容老年人的诗句都有哪些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白居易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
红颜未老恩先断,独倚熏笼到天明。----白居易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韦庄
除夜对酒赠少章
宋·陈师道
晚岁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衰颜借酒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老夫聊发少年狂,----辛弃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纵笔·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纵笔·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十年身世各浮萍,白首相逢泪满缨。----韦庄
莫道人生五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9.关于老人的诗词有哪些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这个诗文出自于作者唐·杜甫《曲江》
诗文解释:
每一片春花飞落,春随花落而渐去。风吹落花万点,煞是愁人。且看飞花随风飘去,不要因感伤太多而厌酒。江边的明堂上有翡翠筑巢。芙蓉苑边,有石麒麟卧在墓道旁。细细想来,还是应该及时行乐,人生何必为浮名所累。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我要对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须得片刻欣赏,莫误时机
注释:
(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2)减却春:减掉春色。(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4)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5)伤:伤感,忧伤。巢翡翠:翡翠鸟筑巢。(6)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7)推:推究。(8)物理:事物的道理。(9)浮名:虚名。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思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不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吗?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