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三国的后期其实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司马懿和诸葛亮到底谁厉害这个问题,世人吵了几百年,但从两人之间的对峙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出一二的。
话说,当年的司马懿已经是个大龄青年了,然后就莫名其妙的被人抓去当了官;而在隆重那边也有个老帅哥诸葛亮,也被一个卖草鞋的请出了山,说希望帮他一统天下。
虽然两人从某种程度来讲有点相似,但跟着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工作环境,注定结局也会不一样。
公元219年,刘备称王,关羽水淹七军把樊城的魏军打的屁滚尿流,曹操更是吓得想迁都到许昌,而这一切的都在诸葛亮的美好憧憬中一步步前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突然的己方老家荆州被吕蒙夺下,关二哥也惨遭毙命。似乎在一夜间,蜀国就预示开始没落。
但这一切发生的情况并非上天安排,而是有个与诸葛亮一样老谋深算之人在后面操纵着,此人就是司马懿,他出谋让孙曹联合,狠狠地打了蜀国一巴掌。
《晋书.宣帝纪》:“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气候,则樊围自解。”
在我们看正史中其实可以发现,之前的三国大乱斗完全提不起司马懿的兴趣,因为他是一个懂得隐忍、心机沉稳之人,所以司马懿之前没有啥想法。
直到诸葛亮出现后,司马懿第一次有了想当个无耻老贼的年头。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实力均很的情况下,双人两人会有一种心心相惜的感觉,此刻的司马懿和诸葛亮都舍不得杀了对方,因此在双方眼里他们都有利用价值。
在《出师表》中,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的蜀国已经有很严重的党派纷争,其中帝党方面对他一直有排斥;而司马懿这边也很痛苦,他一直保守曹操的猜忌,晚上都不敢睡的太深。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因为对方的存在,而自己也才有存在感,换句话说,如果司马懿和诸葛亮其中一人死掉,那么剩下的那个人也绝不会活太久。所以,他们一直在争斗而维持自己的存在价值。
那么问题出现了,既然局势上要杀死对方,而暗地里又不想杀死对方,怎么办?
于是,两人同时心生一计,打死对方身边的人来获得存在价值。然后,蜀魏两边就开始你追我赶的拉锯战。
- 诸葛亮想招降孟达,司马懿就先一步杀了孟达,顺便占领了孟达的城市,让诸葛亮的计划落空。
- 而诸葛亮在北伐之战中,用计射杀张郃,又把郭淮揍了一顿,这一巴掌刷的司马懿的脸火辣辣的。
- 接着,诸葛亮囤粮后勤线上千里,司马懿就驻军死守渭南,在这样你来我往的过程中,其实双飞什么没吃什么大亏,但也整整持续了七年。
公元234年,在你侬我侬了七年后,诸葛亮受不了了,决定在五丈原发起最后的战斗。
但司马懿岂非以前那些酒囊饭袋,那么容易被诸葛亮欺骗?
司马懿早就看透诸葛亮的计谋,他用兵法中最狠得一招”不理你“,任你诸葛亮怎么刺激,怎么辱骂,就是不理你,一直耗着你。
所谓”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这句话一点没错,司马懿早已看出诸葛亮的身体越来越差,已经支持不了多久了,所以他是高挂免战牌。
《晋书.宣帝纪》:”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
一切正如司马懿所料,诸葛亮没多久后就病死在五丈原的营帐中,而谁也不会想到三国中充满传奇色彩的军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死在战场上,而是悄无声息地病逝。
在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的隐忍也到了头,魏国在司马懿的操纵下无人能敌,蜀吴彻底失去一拼之力,永远无法再翻身。
对于诸葛亮的死,曾有传言司马懿三天三夜没吃一口饭,没好好睡一觉,这或许是高手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从以上两人的互相争斗这些年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司马懿的能力并不比诸葛亮差,而诸葛亮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政治家,军事上并非他的强项;但司马懿的计谋、隐忍也非一般人可望其项背。
因此说,两人谁更厉害,这要看对比哪方面,有人说诸葛亮再厉害,但还是司马懿最后得了天下。
可是诸葛亮把一个沦落为卖草鞋为生的中山靖王之后辅佐成汉中王,这难道不能说明诸葛亮高明的运筹帷幄之术吗?
司马懿和诸葛亮一生数次交手,司马懿被空城计吓退,在上方谷差点被烧死但最终逃走,长久的对峙应该说没有胜者。司马懿屡战屡败,以败仗换取时间和空间,最终拖垮了诸葛亮。单纯从谁更厉害方面讲,诸葛亮无疑高过司马懿。
在真实历史中,两个人的智力相当,打仗也互有输赢,并没有小说中这么玄乎。
司马懿不仅仅‘耗死’诸葛亮,本身的实力(谋略、胆识)也比诸葛亮强上几分。
2023-09-13
如果用站在道德高地看历朝代政治家那只是满足个人情怀而已,慈不掌兵义不理财,自古政治都是丑X的。诸葛与司马能力在伯仲之间,一个为名【自比管仲,乐毅】,一个为利【巧取豪夺】。一个出生没落贵族通过婚姻成功上岸伺机而动,一个出生士族口藏金钥匙待价而沽,一个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平衡三派势力发动没有胜算的北伐,为了培养自己荆州派实力丢了街亭,马谡为政治牺牲品,作为回击几年后东洲派托孤大臣掌握蜀军权的李严被下放了,谯周的本土益州派二次主动投降都是被政治打压的结果。
再说司马发动高平陵之变,背叛洛水之盟杀曹爽再失约杀王陵,手段凌厉寒了多人心,代表士族门阀利益为晋代魏打下基础。上千年的儒家思想理念之人之初性本善,武侯自己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非常符合封建社会的价值观,一路传颂影响千年,一本明朝三国演义到清版的崇蜀汉再修改更加深得人心,至于史实已不重要了。现代人信息发达民智渐开,阅读理解前所未有,每个人心中有不一样的哈姆雷特,就看你想要的是情怀爱好还是现实务实吧,个人选择,没有唯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