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适合中学生做的引体向上?我升高171 体重60kg左右 要在1个月之内能练到10个

好的话还可以加分... 好的话还可以加分 展开
 我来答
典秋梵惬0Fb
2014-07-17 · 超过5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9.2万
展开全部
如何快速提高中学生引体向上的成绩 戴华蒋卫萍(桂林十七中学,541004) 引体向上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学体育测试和中考必测项目之一。可是,由于中学生的肌纤维较细,肌力较弱,上肢力量普遍不足,教师被难度和安全等方面的的问题所困惑,组织学生进行引体向上的教学和训练难以普及。因此,如何更加有效提高中学生引体向上的成绩是每个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 引体向上的动作解析 大量文献资料证明,完成引体向上动作首先需要依靠胸大肌、背阔肌的收缩合力,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然后是依靠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的收缩合力,继续拉引躯干向前靠拢,使头颈引升超越单杠杠面,将单杠拉引至锁骨部位,完成引体向上动作。因此,做单杠引体向上练习,主要是锻炼胸大肌、背阔肌和肱二头肌(包括肱肌和肱桡肌)的肌肉力量。强健的肌肉力量是完成该动作的保证,因此,我们要从增强学生上肢各肌群力量入手,坚持全面、持久的锻炼和积累,使上肢达到能多次克服自身体重阻力的能力。 二、提高引体向上成绩的方法 1.屈臂引体向上 练习方法:单杠的高度与学生的身高相同,两手握杠同引体向上练习,练习时,两臂用力向困枯上拉起,至下颌过杠后稍停3-5秒,再做下一次练习。(练习到难受为止) 2.蹬地(助力)引体向上 练习方法:单杠的高度与学生跷起脚尖,双臂伸直,双手握杠为宜,练习时,脚稍蹬地,同时两臂迅速向上拉起,同上一练习。(练习到难受为止) 3.帮扶引体向上 练习方法:学生两人一组,练习者握杠后,另一学生用双手托住练习者的腰部或腿部,在练习者上拉时,适当予以助力。(练习到难受为止) 4.摆动引体向上 练习方法:握杠后,两腿稍屈膝前后摆动,借助前摆力量,髋部迅速制动,在向前上举腿的同时,屈肘用力上拉,然后再后摆重复练习。(练习到难受为止) 5.双人斜体引体向上 练习方法:练习者握住低单杠,另一人杠前直立双手握住其脚踝(或双臂夹住其双腿),将其身体拉伸至两臂伸直状态,练习时,练习者可借挺髋的力,屈臂上拉,至胸部贴杠,并稍停3-5秒,再做下一次练习。(练习到难受为止) 6.汪氏洞双杠双脚挂钩引体向上 练习方法:对于那些找不到收腹和屈臂感觉的同学,面向双杠站好,两手正抓握近杆,双脚由中间穿过膝窝处挂杆,两臂伸直,快速屈臂上拉,至胸部贴杠,刚开始练时个数与组数少,自己有点难受时停下(强调:两手在结束动作前,不能放手,最好是结伴练习,一人练习一人护脚保护),然后慢慢增加数。(练习到难受为止) 7.排杠悬挂收腹举腿 练习方法:背靠排杠站好,双手上举反握抓杠,身体悬挂,收腹用力(吸气),双脚直腿快速上抬与躯干垂直后慢慢放下(呼气),体会收腹发力的感觉,并用到引体向上练习中。(练习到难受为止) 三、练习 中注意的事项 1.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给学生提出了锻炼建议,制订了个人运动处方。让学生了解自己,使学生有提高自己的练习能力的愿望和掌握一些常见的自我锻炼的方法。 2 . 为了促进监督的力度,制订了同学、家长签字表。让学生树立一种全面的、健康的体育健身观念,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审美观点,让他们知道真正的男子汉,不光光仅有口号、有想法,更应该有行动,只有全面有效的锻炼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思想上让大家重视起来才能使学生慢慢从被动练习转变为主动练习。 3.分组学习,把一个班的学生根据不同特点进行分组,组长组学法,或者自由组合法,通过小组成员经常地、同时地参加锻炼,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没能完成者,由家长带领共同练习完成。 4.激发兴趣,练习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避免了单一、枯燥乏味的动作重复练习,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挑战自我,注意力转移到练习过程中,容易忘记疲劳和激发练习的欲望,核宴加上练与赛的结合,增强了模仿性和欣赏性,同时也刺激了同学之间的表现欲望,增强信心。 5.合理利用时间,互助共进 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观摩、准备活动、练习,通过成员经常地同时参加学习锻炼,互相帮助,互相讨论评价,互相鼓励,对于个别同学出现的疑难问题,虚心请教老师,商量练习的方法,及时调整练习内容,这样即能激发和满足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达到提高成绩的效果。 6.每月组织一次展示练习,并做好记录。选出优秀组织奖。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众多学生有了学习榜样,最终会起到“帮带”作用。 7.特殊学生,重新整合方法。师生探讨,降低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于那些每天按照计划坚持锻炼达一个月的学生,却没有进步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提醒分析原因,重新整合,根据不同问题改变练习。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完不成动作的尴尬,甚至逃避练习的局面,可以建议减低动作难度和变化练习方法的形式,先不进行引体向上的完整动作练习,而是从学生的身体和技术需要出发进行针对性练习。 参考文献 [1]林锡乾,《人体解剖学》——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2版。 [2]西会霞,《体育教学》——集思广益,2005年第3期 [3]《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2000-2010《中国学校体育》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