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的意义和侧重点以及内容时什么

 我来答
百度网友59079ee
推荐于2016-12-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4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1万
展开全部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背景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内容
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

结果及影响
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后,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严复、谭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传维新思想。之后,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史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虽然,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都先后失败,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雨凡星痕
2010-12-29 · TA获得超过14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原采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

读书人,后采,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

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同各省举人云

集北京参加会试。期间,传来签订《马关

条约》的消息,举人们大为震惊。各省举

人先后到都察院请愿,反对签约。康有为

抓住这个机会,立即起草了上皇帝方言书,

联合十八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1300 多人签

名,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

三项主张,请求都察院将上书代呈光绪皇

帝,但遭到拒绝。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

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虽然没

有成功,康有为、梁后超等人却将它印发

全国,引起了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促

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

维新思想由书生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

会请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f44d846
2010-12-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