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庄子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我来答
小小仙啊
2019-05-13 · TA获得超过3.4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38
展开全部

庄子批判了世俗的有所待,提出了追求无待的理想境界,同时也指出了从“有待”至‘无待”的具体途径。这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里的‘至人”“神人”“圣人”都是“道”的化身和结合体,是庄子主张的理想人格。在庄子看来,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能摆脱一切外物之累从“有待”达“无待”体会真正的逍遥游。

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逍遥游》

原文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

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邀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做过小官漆园吏,但不久辞去。楚威王聘他为相,遭拒绝,“终身不仕”。著作有《庄子》,原书52篇,现存33篇,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逍遥游

笔有千秋业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10-09 ·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笔有千秋业
采纳数:25135 获赞数:38450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这是庄子道家哲学的一种变相解读,详解如下:
  1、这一句话的出处解释:《庄子.逍遥游》
  2、这一句话的简单解释:
  “至人无己”,是按道的本体说的。至人是与道为一,也即是与万物为一的,所以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是按道的功用说的。神人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虽说功在万世,却又无功可见,所以说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按道的名相说的。圣人是常守“无名之朴”的,虽说歌颂载道,而又不可名状,所以说圣人无名。道的体用如此,得道的人亦如此。
  3、这一句话的哲学意义:
  庄子哲学实质上是一种生死哲学。在庄子的生死哲学中, 庄子通过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来揭示“道”的本质、作用以及世界万物的产生,生死问题是庄子哲学体系建构的基点。庄子生死哲学充分表达了庄子思想的本体关切:生死与世界的创生同步,生死与“道”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对生死的超越即是对“道”的认同。
  4、总结:
  “至人”、“神人”、“圣人”有说“一人三名”的,有说“三名三人”的。以吾之见,此三者俱是不可企及的境界,同样是不可企及的境界还有必要分三层吗?所以,“至人”、“神人”、“圣人”是一个人,且称之为“天人”。就本篇来说,“天人”就是这句前面的“游无穷者”,也就是这句后面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09-04
展开全部
“至人”、“神人”、“圣人”有说“一人三名”的,有说“三名三人”的。以吾之见,此三者俱是不可企及的境界,同样是不可企及的境界还有必要分三层吗?所以,“至人”、“神人”、“圣人”是一个人,且称之为“天人”。就本篇来说,“天人”就是这句前面的“游无穷者”,也就是这句后面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
“至人无己”,宋荣子算是个“至人”,“定乎内外之分”虽说是宋荣子的优点,但抱得太死就成了缺点,所以宋荣子还不是一个真正的“至人”。“至人无己”是宋荣子的努力方向,至诖锏玫酱锊坏剑鞘橇硪换厥铝恕?br/> “神人无功”,列子算是个“神人”,“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所以列子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神人”。“神人无功”是列子的努力方向。
“圣人无名”,许由算是个“圣人”,“名者实之宾也,吾愿为宾乎”,虽知道“实”为主、“名”为客,可死抱着“名”不放,又入了执着,所以许由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圣人”。“圣人无名”是许由的努力方向。
这句话中“至人”、“神人”、“圣人”的次序一点不乱,分别对应的是先出现的宋荣子,接着的列子,与后面的许由。另外老版本的庄子,从开头的“北冥有鱼”到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是一个大自然段。照此看来,这句总结性的评语该出现在段末才是,为什么会夹在当中呢?因为作者在写“神人”的时候,已带出了“游无穷者”,所以就顺势先把这个结论写了。至于圣人在哪儿?不急,紧接着补上就成。一人藏万人找,但也不至于乱成现在这个模样啊。之所以会乱成这个模样,我看问题是出在对“天人”的认识上。
庄子笔下的“天人”也就是“藐姑射山的神人”,问题是有没有这样一个人?认为有,所以《庄子》成了《南华经》,庄子本人也与老子一样被奉为道教的开山鼻祖。而我认为没有,那为什么庄子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呢?
从“逍遥游”的全文来看,庄子从“鲲鹏”入手,极写其大。再通过“蜩”“(安鸟)”,以尽小大之辩。“小”已给庄子彻底否定了,但世存的“大”又还不够庄子的眼界,所以庄子以大块笔墨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大”的“偶象”。写“天人”写的只是庄子的“眼界”,怎么能把“天人”当成一个实际存在呢?二千多年过去了,“天人”到现在也没出现。由此可见《庄子》不是春秋时能用的,也不是现在能用的,可能万世后也用不到。但“准至人”、“准神人”、“准圣人”的出现以及这三者与不存在的“天人”之间的空间却给人们指明了方向。
“逍遥游”现在一般分为五章,第一章“鹏飞南徙”,第二章“尧让天下于许由”第三章“藐姑射之山”,第四章“大瓠之用”与第五章“樗与狸(犭生)”。在我看来分两章更合适点,因为第二章“尧让天下于许由”不能单独列出,它正接着在写“圣人无名”。这第二章的单独列出,无意中造成了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句话的难度。第三章“藐姑射之山”是全面阐述“天人”,所以一、二、三章可合而为一章,称作“大小之辩”。第四章“大瓠之用”与第五章“樗与狸(犭生)”,是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从两章的对话来看是明显有承接关系的,故合为一章更合适。合并之后的这一章,点出了“逍遥”二字,也可以看出,“逍遥”是只有“大”才能企及的,“小”是没有“逍遥”可言的,故可称为“逍遥之道”。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庄子的眼界!庄子的胸襟!庄子的霸气!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曦月95
2015-10-26 · TA获得超过4.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190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1424万
展开全部
应该是至人可以触及“道”,故而再无外界和"己"之分;神人所为的一切皆符合“道”,便无所谓什么是刻意所为之“功”;而圣人则已经与"道"合一,圣人即为“道”,“道”亦即是圣人,圣人与“道”再无概念上的差别,是为无“名”。
1、至人:道德修养高尚之人.至人无已的意思:至人清除掉外物与自我的界限,从而达到忘掉自我的境界(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道德修养高尚的境界)
2、神人:精神世界超脱于物外之人.神人无功的意思:神人只追求于精神世界的超凡,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与建立功业.
3、圣人:思想修养养臻之人.圣人无名:圣人是思想修养养臻之人,不去追求名誉地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继润time
2015-11-02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7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91万
展开全部
“至人无己”,是按道的本体说的.至人是与道为一,也即是与万物为一的,所以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是按道的功用说的.神人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虽说功在万世,却又无功可见,所以说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按道的名相说的.圣人是常守“无名之朴”的,虽说歌颂载道,而又不可名状,所以说圣人无名.道的体用如此,得道的人亦如此.庄子哲学实质上是一种生死哲学.在庄子的生死哲学中,庄子通过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来揭示“道”的本质、作用以及世界万物的产生,生死问题是庄子哲学体系建构的基点.庄子生死哲学充分表达了庄子思想的本体关切:生死与世界的创生同步,生死与“道”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对生死的超越即是对“道”的认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