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由于中国幅员广阔,铜锣在各民族都有制作和应用,古代铜锣制作各地工艺不同,工序不同。但在整体制作工艺上,虽各有绝招,但制作工序大同小异。主要有:熔铜铸模、打坯定形、锻打成型、淬火整形、定音校音等多道工序。
主要工序如下:
熔铜:将铜、锡等按比例熔化,铸成锡青铜坯(俗称响铜坨子)。
过模:熔铜倒模,按需要规格铸成铜锣坯。
热锻粗型。冷却后的锣坯高温加热,经人工锻打成粗型,俗称毛坯。
一次淬火:用特制的溶液(盐水、药物等)将锣坯浸泡,然后加温至所需温度后,再入水淬火。这时才成为真正的响铜。
炼坯定型:粗坯经过反复几次热锻后,修剪成型后,锻打工具换为木锤。经过这道锻打工序后,基本成型了。有的再次进行淬火,叫作补充淬火。
刮、刨、削、修:进行外观表面处理,锣边剪齐,锣面锤平锤圆,再划出锣面环绕纹理使铜锣变光变亮。
定音:在铜锣的整个制作工序中,定音是技术性最强的一道,必须举锤娴熟,轻重有致,特别是最后一锤,用力恰当,才能定音准确,所以有“千锤万炼,一锤定音”的说法。
校音:批量检测,逐个定音,使本作坊铜锣有基本一致的音色和音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