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 我来答
新野旁观者
2018-08-13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新野旁观者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06273 获赞数:787109
从事教育行业30年资深教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传统教学,重在教师的讲授与结果的呈现,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学的从属者,这种模式的教学,可以说是把学生物化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了工厂里加工的产品。基于这种教学,学生缺乏思想,创新就更无从谈起。所以,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实施课程改革,就是要注重学生“人”的因素,“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四条)。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各个学科都要担负起责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责任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搭建平台
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搭建创新平台,学生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平台的搭建,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一方面,通过精心的预设,促成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另一方面,需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在预设上,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富有乐趣的活动,学生在问题或活动中,基于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潜能,通过回忆、想象加工成新的东西。当然,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也非常重要,如果有了好的预设,但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学生也不能碰撞出创新意识来。我校一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春晓》时有这样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
师:“春”是什么意思?
生:“春”是“春天”的意思。
师:那“晓”是什么意思呢?
生:“晓”是“早晨”的意思。
师:“春晓”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生:“春晓”连起来就是“春天的早晨”的意思。
师:那你们在春天的早晨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
这里,教师预设的问题具有开放性,为学生留下了回忆、想象的空间,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活灵活现地为师生勾画出了一幅幅“春晓图”。其中,学生的“春晓图”也不乏想象,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伴随着创新。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应当精心预设,所提出的问题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唯有如此,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才能闪现智慧的火花,才能出现创新意识。
二、培养创新意识要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的创新意识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逻辑思维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与学生的自我信心、思维敏捷度也相当有关。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材施教同样适合。我听过两堂《普罗米修斯》,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英雄,走进英雄的内心,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上,教师都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一个“锁”进行感悟,可是,学生在对“锁”字的感悟上,就存在了很大的差距。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阅读面比较狭窄,尽管教师做了努力的引导,学生还是体会不出沉重、冰冷、坚硬等意思,对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被牢牢锁在高加索之上的壮举体会不深;另一堂课的学生是城市学生,由于知识面广得多,对普罗米修斯的悲壮体会就深得多。一个班级,同样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在理解、感悟上也有所不同,在创新意识上也有差别,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
三、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人们比较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在现行教材中,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练习。就是教材文本内容中,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太多太多。至于教学实际情况中,是不是每个教师都注重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恐怕就不敢肯定了。有了好的教材,不等于就能培训出优秀的学生。我曾今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报道:有人说现在的教育出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症结是教材,他们对现行教材提出了颇多的意见。正因为教材不好,所以教育致使培养的学生不好。但专家对近几十年的教材进行了对比(包括民国时期的教材),发现还是现行教材优越于过去的教材。为什么有了好的教材,还是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呢?我认为只有好的教材还不行,还必须要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只有教师的观念得到转变,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训练,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质的转变。实施基础教育改革已有十年之多,但多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比十年前进步不了多少,所以,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从改变教师的观念开始。其实,“一题多解”、“续写”、“扩写”等等都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性,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会增强。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对某一研究问题求解时,不受已有信息或以往思路的限制,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方法的内核是:积极求异,灵活生异,多兀创异,最后形成异彩纷呈的新思路、新见解。可以说求异思维方法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我校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司马光》的:
……
师:你最佩服司马光什么?
生:遇见事情不慌张。
师:从课文中哪句话体现出来的?
生: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师:从哪些词中体现了司马光遇事不慌?
生:“举起”、“使劲砸”。
师:如果司马光慌了,能那样做吗?
生:如果慌了,司马光就举不起那大石头,也砸不破缸。
师:假如司马光慌了,结果会怎样?
生:也会像那些孩子一样,哭哭滴滴去找大人。
师:同学们猜想一下当时司马光是怎样想的?
生1:要是和其他人一起去找大人了,缸里的伙伴早就淹死了。
生2:“我”是一个小孩,最好的办法是砸缸。
生3:这儿有石头,就用石头砸缸吧。
生4:“我”要用一块大一点的石头才能砸破缸,就是砸到了缸里的小孩,砸伤总比淹死强。
师:除了砸缸,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生1:可以找个凳子让那个孩子爬出来。
生2:可以直接把那个孩子拉出来。
生3:可以找根竹竿把小孩拉上来。
师:这些方法能及时救出小孩吗?
(学生讨论,认为这些方法都不行)
师: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让小孩离开水。
师:说得对!救伙伴就是要让伙伴离开水,可是,当伙伴离开水不行时,那就只有让水离开伙伴,砸缸不就让水流走了吗?让伙伴离开水是正向思维,让水离开小孩是反向思维,在今后生活中遇见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试着用反向思维解决问题。
……
教师的“猜想”一词,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搭建了平台,学生做出了各种合理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学生的这些思维方式都是正向思维,而司马光的砸缸是反向思维,教师教会了学生遇事不但要能够正向思维,而且还要能够反向思维,这种反向思维,其实,就是求异思维。语文教学中,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地方很多很多,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基础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应该注重对人的培养,尤其是人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一个民族的兴旺在创新,而教育就要担当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在工作中潜心研究,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新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