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从变法到统一,秦国有哪些著名的相国?谁的功劳最大?

 我来答
粘致0gh
2022-06-06 · TA获得超过949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3.5万
展开全部

正在热播的大秦帝国第四部《大秦赋》主要介绍的是秦始皇嬴政(统一之前称秦王)从出生到统一六国的过程。从大秦帝国的第一部到现在的第四部,形象展示了嬴政之前的六代秦国先王的施政与秦国变法图强到东出统一天下的过程。

汉朝贾谊《过秦论》中写道:

这些语句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势如破竹,同时也指出秦始皇是奋六世之余烈。可以说秦始皇是踩在先祖的肩膀上取得了如此大的功业,是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到统一天下一百三十多年来历代先王的励精图治和锐意进取得到的。

秦国能统一六国,有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等明主的雄才伟略,但不可忽视的是开府理政的相国,他们的执行的国策对秦国一统天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下吕居士就来谈谈大秦帝国统一天下路上的先王与起到重要作用的相国。

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各国纷纷开始设置相国之职,帮助国君处理国政,比较著名的效果有齐国管仲、郑国子产和商鞅入秦之前效力的魏国公叔痤。但此时的相国可能名称不同,有的称为国相,有的称为执政,有的称为相邦。名称虽不相同,但行使的职权大同小异,都是辅佐君王的最高行政长官,有开府设置属官,处理朝政的权力,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终结了秦国多年的混乱和困顿,对外发动战争收复失地,对内实施了部分改革,提高了秦国在诸侯中的地位,为日后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秦孝公即位后的秦国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秦国,国库空虚,百姓贫困,军队战斗力不强,民间却私斗成风。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广招天下士子入秦,痛数历代先王的过错。此时的秦国虽一心向东方六国看齐,自视为华夏之一部分,但被东方六国视为蛮夷和虎狼之国。

在魏国不得志的卫鞅入秦,与秦孝公一见如故,秦孝公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后为大良造开始了影响中国 历史 进程的深彻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先后两次变法,奖励耕战,废除了贵族特权,加强了君主集权,同时改革了秦国的官爵制度、行政区划、经济制度,改善了 社会 风气,使得秦国一跃变成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东出争霸并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商鞅最后不得善终,但他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在当时贫穷的秦国实现深彻变法的背后与秦孝公坚定支持是密不可分的。秦孝公有强秦之志和坚定的变法图强的决心,愿意举国托于商鞅,商鞅作为变法强臣,有变法之才亦有变法之志。君臣合作相得益彰。

引用大秦帝国之裂变中一句经典台词:

秦孝公生前可做商鞅之后盾,秦孝公死后商鞅便被车裂而死。但商鞅之新法却被后世秦王延续下来。

秦孝公死后,其子秦惠文王(称王之前称惠文君)即位。秦惠文王是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秦惠文王在位期间,秦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秦国国土扩大数倍,攻占了巴蜀、义渠、河西、上郡、汉中等地。秦惠文王能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他杰出的才能之外,与其用人息息相关。其中他用的非秦国士人众多,张仪、公孙衍、魏章是其中的代表。秦国也是在秦惠文王时期开始设置相邦,但秦惠文王本人精力旺盛,很多朝政自己亲自处理,削弱了相邦的诸多权力。

张仪是秦国的第一任相邦。此时的战国伐交频频,秦国异军突起,魏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连续战败,失去中原霸主地位,以张仪、苏秦、公孙衍等为代表的纵横家开始大展拳脚。张仪到秦国后用连横击退了六国合纵伐秦,为秦国东出创造了条件,破坏齐楚联盟为秦国创造了良好的地缘环境。

张仪在秦惠文王时期两次为秦相,为秦国立下巨大功劳。但秦惠文王去世后,其子秦武王不喜张仪,张仪最终被逐出秦国,回到了自己的母国魏国。

秦惠文王在位28年,去世时仅46岁,其子秦武王继位。虽然秦武(悼)王仅在位3年,就因在洛邑举鼎气绝身亡,但从秦武王的谥号可以看出他在武功方面颇有建树,另外一个悼字显示出惋惜。

秦武王尚武好战,志在统一,在位期间攻占了韩国的宜阳,设立了三川郡,打开了东出的门户。

秦武王在位虽短,但在秦国将相国改称丞相,以甘茂、樗里疾任左右丞相。甘茂和樗里疾合作相得益彰,极大推动了秦国对外扩张的步伐,为秦国统一打下了基础。甘茂在秦国担任丞相时间较短,樗里疾作为秦国宗室,从秦惠文王到秦昭襄王时代,为秦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秦武王英年早逝,膝下无子,其异母弟秦昭襄王嬴稷即位。秦昭襄王在位56年,在秦国和整个中国 历史 上都是在位时间比较长的君王之一。秦昭襄王在位期间,军事政治等方面均有很大成就,但军事上的成就特别突出。秦国对外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包括伊阙之战、长平之战等直接影响了战国的走势和秦国统一的步伐。秦昭襄王灭亡了东周,俘虏了周赧王,将九鼎运到了咸阳。

秦昭襄王在位时间长,所以任用了多位丞相,包括甘茂、樗里疾、田文、魏冉、楼缓、寿烛、范雎、蔡泽等。其中魏冉、范雎在丞相位上时间较长,作用也较为明显。

魏冉是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的异父同母之弟,在秦昭襄王即位时有拥立之功。秦昭王即位后,魏冉利用其外戚的身份在秦国独揽朝政,四次出任秦相。秦昭襄王即位时才22岁,宣太后主持朝政,魏冉执掌大权,樗里疾去世后,四贵权势更是滔天。魏冉独揽秦国大权,扩张势力事实,但他起用白起为将军,向东击败三晋和楚国,战功卓著,秦国版图进一步扩大,诸国更加惧怕秦国。

司马光评价魏冉:

但魏冉权势过大,世人只知四贵而不知秦王,严重威胁到了秦昭王的权力,最后被罢相由范雎取代。

范雎通过游说秦昭襄王驱逐四贵,加强王权,使超长待机的秦昭襄王开始显示自己的雄才大略。范雎采用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蚕食诸侯,为秦国逐个兼并六国奠定了战略基础。但范雎向秦昭襄王进谗言赐死上将白起是其无法抹去的污点。

秦昭襄王在位56年,严重压缩了其子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的在位时间。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在位时间分别为3天和3年。在位时间太短的君王是不会有太大作为的,所以贾谊在过秦论中一笔带过:

秦庄襄王能够上位成为秦王完全是吕不韦一手操办,所以即位后拜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

吕不韦出身商人,但担任秦国相国后率军攻占东周、赵国、卫国大片领土,设立三川郡、太原郡和东郡,为秦国统一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秦始皇逐渐开始掌权后,吕不韦被罢相,全家被流放巴蜀,途中服毒自尽。

秦始皇之前的六位先王不能说都是雄才伟略之主,但在位时间较长的秦王都表现出了比较卓越的理政才能。商鞅变法之后,历代秦王都认识到新法的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所有都坚定不移的执行新法。新法不仅奖励耕战,提高了秦国的经济和军力,也对君王有甄别能力,已经不允许庸主的存在,所以才有了秦始皇的奋六世之余烈。

有六位秦王的功绩,各位秦国国相的功劳也不能磨灭,商鞅、张仪、甘茂、樗里疾、魏冉、范雎、吕不韦等著名国相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不同方面在不同时期提出了合适的策略,为秦国最后一统天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不难发现,著名相国中商鞅、张仪、甘茂、魏冉、范雎、吕不韦等都不是秦国人,由于各种原因来到秦国,提出治国长策,被委任为相国。商鞅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来到秦国,此时的秦国虽为诸夏之一,但尚被东方六国视为蛮夷。秦孝公心怀宽广,积极向六国学习,举国托于商鞅,经过二十多年的坚定变法,最终大成。此时的秦国已经有了吸引六国人才的资本。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王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王政等仍继续任用六国贤才,并愿意给予高位和军权。正是多位秦王和将相的精诚合作才有了秦国的统一天下。人才的重要性在秦国统一过程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除去以上列出的各位名相,孟尝君田文也曾为秦相,但来去匆匆,没能建功立业。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当上了秦朝的丞相,所以此处不再列出。

近代日本学者、清史研究专家稻叶君山评价康熙、雍正和乾隆:

以此来类推,则秦孝公与商鞅为之开垦,秦始皇得以收获,期间诸位秦王和相国则为之种植。要说各位秦王和相国的功劳,则秦孝公和商鞅开始秦国变法,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使秦国拥有了东出与东方六国争霸天下的资本。后世秦王和相国在秦孝公和商鞅搭建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统一添砖加瓦,到秦始皇时代最终实现统一。

大家好,我是 @下吕居士 ,一个 历史 爱好者,闲暇之余,跟大家探讨一下 历史 ,共同学习。欢迎关注!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和补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