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潜力和控矿基本要素分析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工作区主要经历了早古生代的岛弧演化以及晚古生代天山缝合带闭合所导致的造山作用,活动大地构造上背景下的火山、沉积、构造等地质作用造就了奥陶系—志留系、石炭系等一些具有高Au、Cu、Pb、Zn地球化学背景的层位,晚古生代广泛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是成矿的主要热动力。因此,本区不仅是寻找层控热液、矽卡岩、石英大脉等类型热液矿床的地段,而且是火山岩型(火山热液、火山角砾岩等)或火山沉积矿床的重要成矿区,同时斑岩型铜-金矿、铜-钼矿的找矿前景也很大。
区域上,工作区有4个侵入岩带,主要由海西中晚期中酸性侵入岩组成,均呈NWW-SEE向展布,由南西至北东分别为①吐拉苏、②科古琴山、③冬图劲-乌图劲以及④依连哈比尔尕,其中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对区域矿产控制明显。上述前3个侵入岩带主要位于博罗霍洛岛弧带,仅科古琴山侵入岩带北西端有一些辉长岩、二长花岗岩小岩体地理上延入通常所确定的喇嘛萨依铜、钼、锌矿带。依连哈比尔尕侵入岩带位于依连哈比尔尕沟弧带内,相对前述3个带属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南段沿蛇绿混杂岩带分布,主要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北西段受区域大断裂控制,多为中酸性小岩体。区域大断裂与4个侵入岩带空间关系密切,呈NWW-SEE走向,主要沿一些岩基边缘通过,为区域控矿构造,容矿构造多为其二、三级次级断裂。
11元素区域地球化学聚集系数(K)、分异系数(Cv)研究以及Au、Cu、Mo、Pb、Zn异常点与相关矿床(点)的GIS分析显示,区内一些地层单元在地球化学背景及矿床(点)分布上均与金属矿产关系密切,主要为石炭系、奥陶系—志留系,特别是奇尔古斯套组(C2q)、大哈拉军山组(C1d)、东图津河组(C2dt)、呼独克达坂组(O3h)、博罗霍洛山组(S3b),其次为中泥盆统汗吉尕组(D2hj)、头苏泉组(D2ts)等。
区内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是对Au、Cu、Mo、Pb、Zn区域化探异常点与已知矿床(点)控制最明显的岩浆岩,不仅暗示区域矿产的主要形成时代,而且为找矿提供了重要限定。有利的地层单元(石炭系、奥陶系—志留系等)与相应岩浆侵入部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无疑为重新值得重视的找矿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