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分析MIS在企业发展中先后出现出现的MRP,MRP2,ERP三者的概念及区别联系。 10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企业既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又要努力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是为了追求这一目标,才有最初制造业的库存管理,直到今天的ERP(目前ERP的应用已不仅仅限于制造业)。大致而言,有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 40年代的订货方法(Order Point Method)。它以库存管理为中心建立各种各样的库存模型,通过合理的库存,在满足对物料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采购费用和资金占用成本。当时的企业较为封闭,也没有计算机系统。
2. 60年代的MRP。MRP是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的英文缩写,它是根据当时主生产计划MPS(Master Schedule Planning)表上需要物料、需要多少以及由多少库存来决定订货和生产,是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物料供应、生产计划和控制的方法,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
在计算机应用之前,MRP完全是由人工进行计算,由于计算量很大,周期较长,MRP并不比订货点发优越。应用计算机之后,计算时间大为减少,订货周期缩短,MRP成为主流的物料管理方法。
3. 70年代的闭环MRP。闭环MRP以整体生产计划为系统流程的基础(MRP以订单为基础),考虑了能力需求计划CRP(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使物料需求计划成为可行的计划,同时将车间现场管理和采购也全部纳入MRP,把财务子系统和生产子系统结合成为一体,采用“计划-执行-反馈”的管理模式,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资源计划及执行控制系统。
4. 80年代末的MRPII。在MRP的基础上,将其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使生产、销售、财务、采购、工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享有关数据,组成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系统,它就是所谓的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为了避免名词的混淆,物料需求计划称作狭义MRP,而制造资源计划称作广义MRP或MRPII。我国CIMS工程是国家863(即高技术研究和发展计划)自动化领域的一个主题,任务是促进我国制造业的现代化。为此,国家在清华大学建立了CIMS试验工程研究中心和七个单元技术实验室,并在全国13个典型应用工程试点。1985年机械部设计研究院冯世泽开始研究MRPII在我国的应用,并在MANMAN软件的基础上开展推广工作。机械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温泳棠于1990年11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有关制造资源计划的专著。
5. 90年代的ERP。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它将企业内部分为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包括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等;ERP在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更加强调了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ERP同时还支持开放的C/S结构、开放的关系型数据库、4GL和GUI等。清华大学国家CIMS实验工程研究中心获得总部设在美国的制造工程师协会(SME)颁发的1994年CIMS应用于开发大学领先奖和北京第一机床厂获得该协会颁发的1995年CIMS应用于开发“工业领先奖”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颁发的“可持续工业发展奖”,1996年科隆公司的MRPII系统被评为APICSA级。1999年武汉华中理工大学获得了总部设在美国的制造工程师协会(SME)颁发的1999年CIMS应用于开发大学领先奖。另外,ERP已打破了MRPII只局限于传统制造业的格局,将其触角伸向各行业,如金融、通信、甚至零售业,使其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
由以上发展阶段可以看出,MRPII/ERP实质上是一种企业资源管理模式,或者称为管理系统更为确切,计算机、网络之所以和MRPII/ERP密不可分,是因为他们作为一种管理手段,MRPII/ERP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系统,而计算机、网络、软件是实现这种思想的工具。因此,认为MRPII/ERP即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实现的一种现代管理的理念。
(一) MIS发法论的发展
1.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这是常用的一种MIS开发方法,它要求开发过程必须严格的按阶段进行,只有前一阶段完成之后,才能开始下一阶段工作。同时,它要求在系统建立之前就必须严格的定义和描述用户的需求。另外,它还强调下述基本思想:
树立系统开发的总体观念
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
树立面向用户的观念
采用自顶向下的工作方法
采用直观的工具来刻画系统
工作成果要成文
这样,每个阶段都有由明确的标准化图标和文字说明组成的文档,以便于在开发过程中实行管理和控制。
该方法的最大缺点是用户对即将建立的新系统没有直观的预见性。
我国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最早刊登在华北计算所1982年出版的计算机工程与应用上的署名文章“一种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丁炳光、马应章、张希珍、朱鹏举、唐敏)1979年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郭树桐等将日本小泉澄编写的“系统设计入门”介绍到中国。其后,上海财经大学的张毅,北京计算机学院的王勇领,电力部王安耕,人大的陈禹、哈工大的黄梯云等出版了有关这方面的著作
2. 快速原型化方法
它是为了克服“机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缺陷而提出的MIS开发方法论,其特点是: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造一个应用系统模型,即原型。用户和开发人员在此基础上共同反复探讨和完善原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该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用户直接参与,可以尽早获得更完整、更确切的需求与设计,而且可以直接通过改进原型而得到目标系统,而不必从头做起。其总体效果是改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总效益。
但是,使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具备能够快速生成和修改原型的工具,否则,其“快速”的优点就得不到发挥。另外,构造最初的原型通常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1990年前后原型法出现在报刊杂志中,并在李晔、张淞芝、朱鹏举等编著的“信息管理系统理论与实践”一书介绍了原型法。
3. 自底向上的方法
它是从线性系统的业务现状出发,先实现一个具体的初级功能,然后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增加计划、控制、决策等功能,自下而上地实现系统的总目标。实际上,它只是MIS开发的一种策略,只有与其它的方法论结合使用才有意义。
这样,各个项目独立的进行,很少考虑互相间的配合,不考虑各项目今后的地位和作用,数据重复收集甚至互相矛盾,代码也自成体系。另外,在实现后续项目时,由于数据的承接关系,又不得不对前期项目作一定的修改和调整。
采用这种方法,实施每一个具体的项目时比较容易把握。但往往因此而落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因此,即使是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开发方法,最好对全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及相互关系有一个大体的考虑,并在各个项目进行时经常协商和统一意见,以此来弥补没有总体规划的不足。
4.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这种发法是随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而发展起来的,也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一种技术。
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OMT)采用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等来描述一个系统。对象模型描述的是系统的对象结构,它用含有对象类的图(是对E-R模型的扩充)来表示;动态模型描述与实践和操作顺序有关的系统属性,它用状态图来表示,而功能型则描述与值的变化有关的系统属性,其描述工具是数据流程图(DFD)。
1. 40年代的订货方法(Order Point Method)。它以库存管理为中心建立各种各样的库存模型,通过合理的库存,在满足对物料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采购费用和资金占用成本。当时的企业较为封闭,也没有计算机系统。
2. 60年代的MRP。MRP是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的英文缩写,它是根据当时主生产计划MPS(Master Schedule Planning)表上需要物料、需要多少以及由多少库存来决定订货和生产,是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物料供应、生产计划和控制的方法,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
在计算机应用之前,MRP完全是由人工进行计算,由于计算量很大,周期较长,MRP并不比订货点发优越。应用计算机之后,计算时间大为减少,订货周期缩短,MRP成为主流的物料管理方法。
3. 70年代的闭环MRP。闭环MRP以整体生产计划为系统流程的基础(MRP以订单为基础),考虑了能力需求计划CRP(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使物料需求计划成为可行的计划,同时将车间现场管理和采购也全部纳入MRP,把财务子系统和生产子系统结合成为一体,采用“计划-执行-反馈”的管理模式,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资源计划及执行控制系统。
4. 80年代末的MRPII。在MRP的基础上,将其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使生产、销售、财务、采购、工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享有关数据,组成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系统,它就是所谓的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为了避免名词的混淆,物料需求计划称作狭义MRP,而制造资源计划称作广义MRP或MRPII。我国CIMS工程是国家863(即高技术研究和发展计划)自动化领域的一个主题,任务是促进我国制造业的现代化。为此,国家在清华大学建立了CIMS试验工程研究中心和七个单元技术实验室,并在全国13个典型应用工程试点。1985年机械部设计研究院冯世泽开始研究MRPII在我国的应用,并在MANMAN软件的基础上开展推广工作。机械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温泳棠于1990年11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有关制造资源计划的专著。
5. 90年代的ERP。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它将企业内部分为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包括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等;ERP在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更加强调了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ERP同时还支持开放的C/S结构、开放的关系型数据库、4GL和GUI等。清华大学国家CIMS实验工程研究中心获得总部设在美国的制造工程师协会(SME)颁发的1994年CIMS应用于开发大学领先奖和北京第一机床厂获得该协会颁发的1995年CIMS应用于开发“工业领先奖”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颁发的“可持续工业发展奖”,1996年科隆公司的MRPII系统被评为APICSA级。1999年武汉华中理工大学获得了总部设在美国的制造工程师协会(SME)颁发的1999年CIMS应用于开发大学领先奖。另外,ERP已打破了MRPII只局限于传统制造业的格局,将其触角伸向各行业,如金融、通信、甚至零售业,使其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
由以上发展阶段可以看出,MRPII/ERP实质上是一种企业资源管理模式,或者称为管理系统更为确切,计算机、网络之所以和MRPII/ERP密不可分,是因为他们作为一种管理手段,MRPII/ERP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系统,而计算机、网络、软件是实现这种思想的工具。因此,认为MRPII/ERP即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实现的一种现代管理的理念。
(一) MIS发法论的发展
1.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这是常用的一种MIS开发方法,它要求开发过程必须严格的按阶段进行,只有前一阶段完成之后,才能开始下一阶段工作。同时,它要求在系统建立之前就必须严格的定义和描述用户的需求。另外,它还强调下述基本思想:
树立系统开发的总体观念
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
树立面向用户的观念
采用自顶向下的工作方法
采用直观的工具来刻画系统
工作成果要成文
这样,每个阶段都有由明确的标准化图标和文字说明组成的文档,以便于在开发过程中实行管理和控制。
该方法的最大缺点是用户对即将建立的新系统没有直观的预见性。
我国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最早刊登在华北计算所1982年出版的计算机工程与应用上的署名文章“一种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丁炳光、马应章、张希珍、朱鹏举、唐敏)1979年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郭树桐等将日本小泉澄编写的“系统设计入门”介绍到中国。其后,上海财经大学的张毅,北京计算机学院的王勇领,电力部王安耕,人大的陈禹、哈工大的黄梯云等出版了有关这方面的著作
2. 快速原型化方法
它是为了克服“机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缺陷而提出的MIS开发方法论,其特点是: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造一个应用系统模型,即原型。用户和开发人员在此基础上共同反复探讨和完善原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该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用户直接参与,可以尽早获得更完整、更确切的需求与设计,而且可以直接通过改进原型而得到目标系统,而不必从头做起。其总体效果是改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总效益。
但是,使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具备能够快速生成和修改原型的工具,否则,其“快速”的优点就得不到发挥。另外,构造最初的原型通常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1990年前后原型法出现在报刊杂志中,并在李晔、张淞芝、朱鹏举等编著的“信息管理系统理论与实践”一书介绍了原型法。
3. 自底向上的方法
它是从线性系统的业务现状出发,先实现一个具体的初级功能,然后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增加计划、控制、决策等功能,自下而上地实现系统的总目标。实际上,它只是MIS开发的一种策略,只有与其它的方法论结合使用才有意义。
这样,各个项目独立的进行,很少考虑互相间的配合,不考虑各项目今后的地位和作用,数据重复收集甚至互相矛盾,代码也自成体系。另外,在实现后续项目时,由于数据的承接关系,又不得不对前期项目作一定的修改和调整。
采用这种方法,实施每一个具体的项目时比较容易把握。但往往因此而落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因此,即使是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开发方法,最好对全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及相互关系有一个大体的考虑,并在各个项目进行时经常协商和统一意见,以此来弥补没有总体规划的不足。
4.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这种发法是随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而发展起来的,也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一种技术。
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OMT)采用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等来描述一个系统。对象模型描述的是系统的对象结构,它用含有对象类的图(是对E-R模型的扩充)来表示;动态模型描述与实践和操作顺序有关的系统属性,它用状态图来表示,而功能型则描述与值的变化有关的系统属性,其描述工具是数据流程图(DFD)。
华普信息
2024-10-30 广告
2024-10-30 广告
作为深圳市华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于ERP系统有一定了解。ERP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项目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其中,财务管理实现财务透明和准确;供应链管理涉及采购、库存、物流和供应商管理;生...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华普信息提供
展开全部
MRP是最初在制造业使用的,然后发展了MRP2,闭环MRP。然后发展成ERP的。ERP系统是基于企业管理理念上高度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是一套将财务、分销、制造和其他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
ERP系统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财务为核心,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实现“三流合一”。做到财务与业务、业务与业务相互集成,实现财务管控向业务管控的延伸。
二是各业务部门在统一平台上协同工作,各模块无缝集成,实现信息共享。
三是支撑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实现全过程控制。
ERP系统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财务为核心,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实现“三流合一”。做到财务与业务、业务与业务相互集成,实现财务管控向业务管控的延伸。
二是各业务部门在统一平台上协同工作,各模块无缝集成,实现信息共享。
三是支撑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实现全过程控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MRP是以物料计划人员或存货管理人员为核心的物料需求计划体系。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也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 MRP包含几个要素:原料、生产、销售、产品结构。 它的涵盖范围仅仅为物料管理这一块。
MRP2在生产规划的同时,涵盖范围包含了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体系,包括经营目标、销售策划、财务策划、生产策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现场管理、运输管理、绩效评价等等各个方面,融合各部门作业所需考虑之实务需求,而非局限于单纯之产销供需,以使企业整体之运作能更加地有效率及制度化。
MRP解决了企业物料供需信息的集成,但没有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益。MRP2采用管理会计的概念,实现物料信息和资金信息的集成;MRP2以产品结构为基础,从最底层的采购成本开始,逐层向上累计材料费、制造费用、人工费用,得到零部件直到最终产品的成本。再进一步接合营销和销售,分析产品的获利情况。将公司高层管理与中层管理结合在一起,以制造资源计划为活动核心,促使企业管理循环的动作,达到最有效的企业经营。
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 II 制造资源计划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除了制造、供销、财务功能外,还支持物料流通体系的运输管理、仓库管理、在线分析、售后服务、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多语言、多币种、复杂的跨国组织、混和型生产制造类型;支持远程通讯、电子商务、工作流的集成;支持企业资本管理;ERP实际上已经超越制造业的范围,成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MRP2在生产规划的同时,涵盖范围包含了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体系,包括经营目标、销售策划、财务策划、生产策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现场管理、运输管理、绩效评价等等各个方面,融合各部门作业所需考虑之实务需求,而非局限于单纯之产销供需,以使企业整体之运作能更加地有效率及制度化。
MRP解决了企业物料供需信息的集成,但没有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益。MRP2采用管理会计的概念,实现物料信息和资金信息的集成;MRP2以产品结构为基础,从最底层的采购成本开始,逐层向上累计材料费、制造费用、人工费用,得到零部件直到最终产品的成本。再进一步接合营销和销售,分析产品的获利情况。将公司高层管理与中层管理结合在一起,以制造资源计划为活动核心,促使企业管理循环的动作,达到最有效的企业经营。
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 II 制造资源计划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除了制造、供销、财务功能外,还支持物料流通体系的运输管理、仓库管理、在线分析、售后服务、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多语言、多币种、复杂的跨国组织、混和型生产制造类型;支持远程通讯、电子商务、工作流的集成;支持企业资本管理;ERP实际上已经超越制造业的范围,成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