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长公子虔(赢虔)不适合做国君而选仲公子赢渠梁继承君位呢?

 我来答
家刀唱吹1s
2022-06-21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4万
展开全部

对于秦献公在《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在大片秦国土地沦丧,时时处于高危的秦国,秦献公无时不想恢复先祖秦穆公时期的荣耀,让秦国国人受到各国的尊重,过上好日子。在秦献公执政晚期,经历长期战争以后,秦国土地倒是收回不少,但是秦国的改革发展却被战争消耗殆尽, 秦献公 自己深知命不久已,要想后继之君带着自己的梦想继续前行,那最关键的就是要选一位能够继往开来的后继之君了。

为何长公子虔(赢虔)不适合做国君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长公子赢虔:


在《史记》、《资治通鉴》等史料中没有单独篇幅记载,只是在《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中涉案提及。《史记》记载:“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可以得知新法实施一年,来国都抱怨新法不公的秦国百姓数以千计,正好这时太子犯法,在新法推行的关键时刻作为太子老师的赢虔自然就成了不得不受刑的典型人物,按法令被割去了鼻子。受刑以后在《史记》赵良见商鞅对话中还记载:“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 赢虔受刑以后长达八年闭门不出,不问世事。可以看出:

1、 深明大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古语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时秦孝公继位初期可以堪当大任的人少之又少,秦国再不改变就有亡国之危,要不然也不会有“500年难得一见的求贤令”一事了,那这里可以想象得到赢虔在当时的地位至少不低,为什么后来任了一个太子老师的虚职呢?那就是为商鞅让道,首先就赢虔当时的影响力来讲,新法当时实施一年了,那说明赢虔是支持变法的, 而为新法推行受刑不反抗,事后不叛乱、实为深明大义之人也。

2、 心胸狭窄: 受刑以后不问世事,八年闭门不出,可以看出赢虔心里是有怨恨的。 一个过于心胸狭窄的人是很难做一个好国君的,做国君是非常危险的。在《史记》中关于赢渠梁求贤令中表示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而且尊官,与之分土。”是何等胸襟。

3、 有仇必报: 在《史记》中记载:“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秦孝公于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启变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可以看出赢虔受刑17年却未能淡化他的仇恨,秦孝公一死,公子虔立马发起对商鞅下手。如果秦献公真是在少梁之战被魏国所伤,公子虔继位的话,将把秦国带入无休止的战争中,凭秦国当时国力根本无力与魏国打持久战,这样打下去秦国不被魏国打败,拖也将被拖死。抗日战争,活生生的拖死了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



4、 在《大秦帝国》中赢虔最像其父秦献公作战勇猛,但是缺乏全盘考虑。赢虔与老世族 关系甚好,老世族极力拥戴公子虔,秦国四代乱政多是因为老世族影响所至,经历过特殊境遇的秦献公这一点看得明明白白,秦献公得以复位是以甘氏主政为交易条件,而在后续可以看出以甘氏为首的老世族为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可能愿意深彻变法。这一点相信秦献公是最有体会的。

5、 性情急躁 : 在《大秦帝国》中秦国在少梁之战活捉了魏国丞相公叔痤,秦孝公主张向魏国示弱放了公叔痤以争取短时间的和平,而公子虔主张杀了公步痤以解心中之恨,那直接会将国力不支的秦国再次逼向战争。 作为国君要的是持重沉稳,一个错误决定将付出亡国的代价。

6、 庶出的身份 :赢虔虽为长公子但是属于妾室所生,属庶出公子,而赢渠梁属嫡出公子,在周朝继承时最主要的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显然这一点也有影响。

俗话说得好“知子莫若父”,经历过29年流浪的秦献公自然阅人无数,所以赢虔虽然刚毅勇猛,深明大义,但身上那种 心胸狭窄、性情急躁、有仇必报的性格 秦献公自然是了然于胸 ,所以公子虔根本不适合做国君 ,所以选择了一位持重内敛、有政才的赢渠梁继承君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