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居的利与弊
展开全部
生活质量:向上兼容
在学校的时候我就发现,宿舍里几个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是最爱干净的那个人决定了这个屋子脏乱程度的 下限。
如果大家都是一个熊样,则整个屋子就没救了
。
而最干净的宿舍往往是几个洁癖开展军备竞赛的结果,这种标兵宿舍往往可遇不可求。
夫妻同居的规则就有点不一样,因为从宿舍的几个人变成了夫妻2个人的决策。(显然,两只猫是不会主动要求你打扫卫生的)
而在家里的规则我感觉,就变成了一种向上兼容,因为 一个人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过程是不可逆的。更爱干净的那个人会把另一个人带上来。
很神奇,以前在学生宿舍里是“家务担当”的我,在更爱干净的蛋蛋面前就显得相形见绌。
由于蛋蛋是19年6月正式毕业,2020年也算是我们正式同居的第一年,更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一季度我们几乎是7*24小时在一起,两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经历了集中磨合。
我们的小家一直维持着我认为还挺干净整洁的状态,我甚至“忍痛”买了1000块的牛仔裤和2000块的双肩包,我们也基本实现了榴莲和车厘子自由。

至于在吃饭这一环节,也是拥有着更好厨艺的那个人掌握了饭菜口味的制高点,我俨然已经成了一个西北面食大汉。
并且,当有些人既具备很高天赋,又对研发新菜品充满着兴趣时,被作为小白鼠的我就成了实验的牺牲者。
有一天偶然翻出2016年在学校街采时的视频,发现里面的我真的,好瘦好瘦。
而蛋蛋的第一感觉竟然是:我好有成就感啊!婚后的生活 :变与不变
对于两个人的生活而言,我倾向于认为 更关键的时间点在于同居开始,而不是结婚,换句话说,婚前一定要同居相当长一段时间,两个人才有资格谈论是否继续下一步。
回望2019年中,我俩刚刚同居时,确实是经历了一些摩擦,而幸运的是这些都成功磨合了;正因为如此, 其实婚后的生活对于我们两个而言是没什么变化的,就像“老夫老妻”一样的感觉。
婚礼仪式更多的是面向亲友的一次美好呈现和见证,没有改变我们的生活。
而谈及变化了的点,更多的在于,由两个人,延伸到三个家庭。
如果说之前单身的自己可以被归类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么现在婚后的我们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
在大部分“大事”的面前,我们都会综合考虑双方父母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我想这个春节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如果春节可以回家的话……)就是把双方父母的保险一一配齐;
我们也讨论过,如何才能避免“空巢老人”的情况出现,我们试着尽可能地培养爸爸妈妈的兴趣,以使得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尽量充实。
我们也关心起各自的亲戚朋友,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至于到了这个年纪就绕不开的下一步打打算:买房和孩子。
在刚毕业时,我把买房当成一件 非常遥远的事情,因为我比较排斥需要倾全家之力,掏空六个口袋的所有事情,这难免使得全家的抗风险能力急剧下降,全家人都变得更加有压力、敏感、脆弱。
而现在,有两股力量在积极促成这件事:
其一,陆续发现身边的同学买房的已经成为多数,坦白讲这并不对我构成太大心理压力,但当大家聚餐都开始聊这件事的时候,也促使我加速关注起北京二手房市场。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即,在贝壳上浏览)后,我发现北京的房子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并非遥不可及,只需要在好学区、好位置、好户型、好小区、新房龄几个要素中舍弃掉1-3个,再考虑到首付的杠杆, 在完全不动用双方父母积蓄的情况下,都是完全有上车可能的。
其二,上文提到的对父母状况的轻微担忧,push我觉得如果有一套比现在租的更大更好的房子,双方爸爸妈妈都可以更方便的每年来京小住几次。
第二件事是孩子的问题。
当我们谈起对于生小孩的犹豫时,总有各种过来人的声音表示
“没事,穷一点富一点都能养”,
“没事,没有人是完全准备好的”。
其实,从更宏大的角度考虑,为什么现在生育率下降在当前的中国,和过去的欧美都是一个铁律,我觉得养育成本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
我们两个的人生,现在还远没到需要TA的出生,去推进、去丰富的程度。
我们嬉笑拒绝时说的“自己还没玩够呢”、“我自己还是个宝宝,我要啥宝宝”,正是说明了当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还是相对充实的,我们觉得目前的人生意义是完整的。
我们目前是以夫妻的独立人格在生活,暂时还用不到作为“爸爸”、“妈妈”的人格在整个家庭去丰富人生的意义。
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感悟到的生活意义开始边际衰减,
我们希望成为“爸爸”、“妈妈”的渴望和责任心开始增强,
我们的父母逐渐退休,生活的空白需要填补,
全家到了需要增添新丁来皆大欢喜的时刻,
TA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吧。
在学校的时候我就发现,宿舍里几个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是最爱干净的那个人决定了这个屋子脏乱程度的 下限。
如果大家都是一个熊样,则整个屋子就没救了
。
而最干净的宿舍往往是几个洁癖开展军备竞赛的结果,这种标兵宿舍往往可遇不可求。
夫妻同居的规则就有点不一样,因为从宿舍的几个人变成了夫妻2个人的决策。(显然,两只猫是不会主动要求你打扫卫生的)
而在家里的规则我感觉,就变成了一种向上兼容,因为 一个人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过程是不可逆的。更爱干净的那个人会把另一个人带上来。
很神奇,以前在学生宿舍里是“家务担当”的我,在更爱干净的蛋蛋面前就显得相形见绌。
由于蛋蛋是19年6月正式毕业,2020年也算是我们正式同居的第一年,更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一季度我们几乎是7*24小时在一起,两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经历了集中磨合。
我们的小家一直维持着我认为还挺干净整洁的状态,我甚至“忍痛”买了1000块的牛仔裤和2000块的双肩包,我们也基本实现了榴莲和车厘子自由。

至于在吃饭这一环节,也是拥有着更好厨艺的那个人掌握了饭菜口味的制高点,我俨然已经成了一个西北面食大汉。
并且,当有些人既具备很高天赋,又对研发新菜品充满着兴趣时,被作为小白鼠的我就成了实验的牺牲者。
有一天偶然翻出2016年在学校街采时的视频,发现里面的我真的,好瘦好瘦。
而蛋蛋的第一感觉竟然是:我好有成就感啊!婚后的生活 :变与不变
对于两个人的生活而言,我倾向于认为 更关键的时间点在于同居开始,而不是结婚,换句话说,婚前一定要同居相当长一段时间,两个人才有资格谈论是否继续下一步。
回望2019年中,我俩刚刚同居时,确实是经历了一些摩擦,而幸运的是这些都成功磨合了;正因为如此, 其实婚后的生活对于我们两个而言是没什么变化的,就像“老夫老妻”一样的感觉。
婚礼仪式更多的是面向亲友的一次美好呈现和见证,没有改变我们的生活。
而谈及变化了的点,更多的在于,由两个人,延伸到三个家庭。
如果说之前单身的自己可以被归类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么现在婚后的我们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
在大部分“大事”的面前,我们都会综合考虑双方父母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我想这个春节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如果春节可以回家的话……)就是把双方父母的保险一一配齐;
我们也讨论过,如何才能避免“空巢老人”的情况出现,我们试着尽可能地培养爸爸妈妈的兴趣,以使得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尽量充实。
我们也关心起各自的亲戚朋友,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至于到了这个年纪就绕不开的下一步打打算:买房和孩子。
在刚毕业时,我把买房当成一件 非常遥远的事情,因为我比较排斥需要倾全家之力,掏空六个口袋的所有事情,这难免使得全家的抗风险能力急剧下降,全家人都变得更加有压力、敏感、脆弱。
而现在,有两股力量在积极促成这件事:
其一,陆续发现身边的同学买房的已经成为多数,坦白讲这并不对我构成太大心理压力,但当大家聚餐都开始聊这件事的时候,也促使我加速关注起北京二手房市场。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即,在贝壳上浏览)后,我发现北京的房子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并非遥不可及,只需要在好学区、好位置、好户型、好小区、新房龄几个要素中舍弃掉1-3个,再考虑到首付的杠杆, 在完全不动用双方父母积蓄的情况下,都是完全有上车可能的。
其二,上文提到的对父母状况的轻微担忧,push我觉得如果有一套比现在租的更大更好的房子,双方爸爸妈妈都可以更方便的每年来京小住几次。
第二件事是孩子的问题。
当我们谈起对于生小孩的犹豫时,总有各种过来人的声音表示
“没事,穷一点富一点都能养”,
“没事,没有人是完全准备好的”。
其实,从更宏大的角度考虑,为什么现在生育率下降在当前的中国,和过去的欧美都是一个铁律,我觉得养育成本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
我们两个的人生,现在还远没到需要TA的出生,去推进、去丰富的程度。
我们嬉笑拒绝时说的“自己还没玩够呢”、“我自己还是个宝宝,我要啥宝宝”,正是说明了当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还是相对充实的,我们觉得目前的人生意义是完整的。
我们目前是以夫妻的独立人格在生活,暂时还用不到作为“爸爸”、“妈妈”的人格在整个家庭去丰富人生的意义。
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感悟到的生活意义开始边际衰减,
我们希望成为“爸爸”、“妈妈”的渴望和责任心开始增强,
我们的父母逐渐退休,生活的空白需要填补,
全家到了需要增添新丁来皆大欢喜的时刻,
TA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