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核打击还恐怖的生化武器
比核打击还恐怖的生化武器
说到战争武器威力,公认最具威力和有效的,就是战略核打击武器。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种比核武器技术含量更低、体积更小、成本更低杀伤力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军用武器一生化武器。
长久以来,生化武器由于对人类极高的致命性和传染性,一直是国际公约严禁使用的武器。但遗憾的是,翻阅人类战争史,生化武器却总不缺席,而且不断升级换代。
历史渊源:
记载于文字,故意利用病毒杀伤对方的战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年间,匈奴故意将病死的牲畜扔到汉军水源上方。据民间说法,霍去病就因为饮用了这种污染的水,英年早逝。
1345年冬到1346年,蒙古军队进攻黑海港口城市卡法 (现乌克兰城市费奥多西亚) 时,用抛石机将患鼠疫而死的人的尸体抛进城内。这一行动使鼠疫在欧洲肆虐了3个世纪,导致2500万余人丧生,这也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伤亡的细菌战。
一战和二战: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生化武器都被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一战中德军在索姆河中使用的毒气弹十分笨重,需要大量人力搬运,而且使用时需要配合气象条件。这种毒气可以使人致盲、皮肤溃烂,直至死亡。
到了二战时,仅是臭名昭著的日本“731”部队就研制出天花、霍乱等多种生化武器,可通过空投、物品传递、空气传递等方式施放,使人产生发热、庖疹等症状,丧失行动能力直至死亡。
这种生化武器伪装成流行病状,不易发现,致死率高,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损失。可以说,两次世界大战中生化武器的使用,标志着生化武器正式列装,并走上了军事开发运用的轨道。最为恐怖的潘多拉武器魔盒被打开了。
现代战争和恐怖主义正隐藏着更大的威胁:
世界大战后,动荡的世界格局和局部冲突,使得恐怖主义迅速蔓延。相对飞机、导弹等高价值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能自行配制、体积便携的生化武器无疑更受恐怖主义分子的青睐。
1995年3月20日早上,日本邪教组织人员在东京地下铁三线共五列列车上施放沙林毒气,造成13人死亡及5510人以上受伤。
2001年秋天,美国参议院办公室及各大媒体屡屡收到含有白色粉末的信件,后证实粉末为炭疽病毒。该袭击事件造成22人感染,5人死亡。事件由一名美国科学家策划实施。
与恐怖主义单纯杀伤造成恐慌效果的目的不同,现代军事化的生化武器正向基因武器、定向武器、复合型武器发展。随着现代基因技术发展,生化武器打击目标正由敌方军事力量、有生力量向战略物资延伸。
美国和俄罗斯都在研制以粮食为目标的病菌,甚至是昆虫,主要以稻瘟病和牛瘟为代表,威胁战略资源安全。据称,新一代生化基因武器是根据人类种族基因特性进行开发,所研发的病毒、细菌只在特定种群中传播,杀伤性更强更隐蔽。
而且这些武器都不是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病毒,而是经过基因改造的复合型病毒,除非能快速准确进行基因检测,针对研发特效治疗手段,否则极难控制。不难看出,在这种烈度的生化武器战对抗中,科技不对等的国家将轻易丧失战略主动权,在没有一丝硝烟的情况下,地区局势就能迅速产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