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究竟什么是老子的“道”呢?
就是能用文字表达的道,不是永恒的道;能用言语说出的名字不是永恒的名字。道既然不能用文字来表达,自然是不可能给它起名字的,因为名字来源于天地间万物的性质和形状。而道,其外无形无纲,内无定性,故无内无外。因此,永恒不变的道不能被命名。
天地初开时,无物无像,浩瀚宇宙空无一物。这是虚无,是创造天地的开始。然后从这个空的“无”中产生了一切的“存在”。《道德经》第四十章说:“世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以道先于万物而生,为万物之母。可见《道》有有无。道是“无”,是一种潜在的无限可能性,“有”是能够产生万物的。有与无是道的两个方面。
宇宙中有许多相反的属性,例如不存在、困难、长度、优越性等等。这些品质是相互对立的,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没有一个,就没有另一个。比如我们说高,是因为有一个短的东西与之相对,所以没有短就没有高。所以,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辅,长短相辅,高低相依。”这种“逆补”效应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同时,老子认为,这些对立互补的性质也会相互转化,事物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祸在福,福在祸”,所谓“当人失去马,他知道这不是福气”。
自古得道者兴,失道者亡。凡有所为者,必合“道”,偏离“道”者,必无所事。道是宇宙的本源,道是自然运行的规律,道是人类在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原则。道很难完全描述,它是真实存在的。欲知道,先留道名,用心体验,名曰“道”。所以老子说:“反者道之动”,道的运动规律就是返回其初始状态,生生不息。
老子之道是自然之道,是混沌元初,是循环守恒的规律。
道始无名(从楚简本)。大道初始没有形态表象。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从帛书本)可道之道,非恒道;可名之名,非恒名。
道恒无名,朴虽微,而天地弗敢臣。大道总是没有固定的形态表象,混沌元初精微。
道氾兮!其可左右,成功遂事而弗名有。大道流布广泛,能够左右逢源。
道恒无为。大道总是顺自然而为,不主观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