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九一八”:张学良为何不抵抗?蒋介石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07-02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6.9万
展开全部

提起九一八事变,最让人咬牙切齿、难以理解以及无法忘怀的一件事情就是,张学良下令当时北大营的一万两千余官兵放弃抵抗。

不允许反击,甚至有许多战士因此牺牲,如果是抵抗的牺牲,或许还有意义,但是这种不抵抗的牺牲实在让人心痛。

日本人仅仅以五六百人的兵力,就轻松进入了东北,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

那么九一八事变留下的千古疑案就是,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是蒋介石命令他不抵抗的吗?还是另有原因?

提起日本人垂涎我中华民族的土地,那真的是可以写一个漫长的故事。

关于日本对我国的入侵,总能听到一些奇怪的解读,比如在日本看来,中国在元朝就已经“亡国”了,所以日本所尊重的中国已经不存在了,才会有后来的侵华。

能提出这样想法的人,那真的是不是蠢就是坏。

日本在经历明治维新之前,是完全没有对外扩张能力的弱小民族,只能在狭小的领土内艰难地自给自足。

但是,经历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逐渐地,领土狭小,资源薄弱的缺点开始暴露无遗,从那时起,他们就有了对外扩张的野心。

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日本深刻地认识到,如果再不有所动作,那么自己早晚会被自己的飞速发展拖累死,于是,日本陆军中将 石原莞尔 ,提出了一个现在看起来很可笑的构想。

石原莞尔认为,未来日本和美国必然会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有一战,以日本本身的实力,很难打赢这场战争,因此需要占领满洲(也就是东北),才能有资本和美国一战。

他这个思想也得到了上层的认可,并不是说石原莞尔的想法有多么超前,而是日本早早就将矛头对准了中国,他的这个构想只是给了军界高层一个理由罢了。

所以根本没有什么偶然事件,根本原因就是日本早就看中了我们的土地,东三省的资源非常丰富,可以为他们称霸世界的野心提供绝对的帮助。

于是,在蓄谋已久的情况下,日本人声称东北军对他们发动了袭击,迅速集结兵力,开始了侵占东北的计划,九一八事变爆发。

进攻东北军北大营的日本部队,其实只有五六百人,而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第七旅,则有超过一万人的兵力。

而就在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命令部队准备进入阵地时,他接到了来自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的电话。

在电话里,荣臻告诉赵镇藩,他接到了来自张学良的绝对死命令: “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命令一出,所有人都傻眼了,哪怕到了现在,时隔这么久,大多数人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张学良会不抵抗?

张学良当时在干嘛?正确答案是,张学良当时在北平看戏,梅兰芳的戏。

梅兰芳后来回忆,他看到有人进了张学良的包厢,对着张学良耳语了几句,然后张学良就迅速起身离开了包厢。

和张学良在一起的,是他的夫人于凤至和赵四小姐,而张学良之所以在北平,则是因为他生病了,来北平住院治病。

一个小小的重感冒,因为张学良常年吸大烟的原因,恢复的速度比较慢,于是从5月来北平,一直到9月初,张学良才痊愈。

或许日本人本身就打算趁着张学良不在发动进攻,这个无从考证,但是此时远在北平的张学良实际上对于北大营当时的情况是没有充分的了解的。

张学良当时能了解到的情况就只有前方已经打起来了的消息,而敌人的数量也不是大规模部队,于是张学良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

他认为日本人仍然是挑衅,造成局部摩擦,以寻找借口全面入侵东北。

张学良错误地估计了日本人的意图,他仍然以为这样的入侵就仿佛是日本一两个武士在大街上寻衅滋事那种,然后如果中国人杀掉了这挑衅的人,他们就会把舆论扩大,以争取利益。

但是这次日本人玩的是真的,又或者说,哪怕一开始只是打打试试,现在也变成了大规模入侵。

因为东北军真的一枪没放,很多战士只能站着死。这样的命令让军心瞬间全无,所有人都在忙于逃命,上级的命令又不能违抗,除了逃还能怎么办?

让人痛心的是,作为全中国当时实力最强劲的军阀,张学良的东北军有30万人!整个东北地区除了部分部队被调进了关内以外,大部分都在东三省范围之内!

而那时候的日本关东军,一共只有 2万人 左右!就凭着这区区两万人,日本人大肆掠夺东北的土地,迅速占领了各个要点,在东北军完全不抵抗的状态下,整个东北沦陷。

这一战过后,东北军流离失所,也因此诞生了一首非常有名的抗日歌曲 “打回老家去”

许多东北军战士终其一生都希望自己有机会可以打回东北,驱赶外敌,但是他们永远把热血洒在了其他的抗日战场之上。

日本人兵不血刃地就占领了东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且东北平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日本人就这样占据着我们的资源,侵略着我们的国家。

要知道,日本人仅仅在沈阳兵工厂就“缴获”了十几万支步枪,两百余门重炮,最让人不忍直视的是,当时的东北军还拥有260余架飞机!通通落到了日本人手里!

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 历史 资料,我们都知道当时我们的武器装备是远不如日本人的,八路军到了百团大战都拿不出像样的重武器!更别提飞机了。

国民党军队也只有中央军嫡系的装备有所保证,其他部队的装备也都是杂牌武器,由此可见当时东北军的实力有多强劲。

但是,下达不抵抗的命令真的就是张学良自己的本意吗,其实这件事情 蒋介石 应该负主要的责任。

1931年4月16日 ,吉林长春万宝山村因为租地矛盾,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刻意煽动之下,挑起了中朝边境人民的矛盾。

在次日,日本警察公然开枪射杀我国民众60余人,在当时舆论的发酵之下,中日双方形成了严峻的军事对峙。

之后发生的 “中村事件” 更是点燃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这种情况是蒋介石极其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他当时正在“剿共”,因此在他看来,与日本人发生冲突是极其不明智的行为。

因此在1931年7月,蒋介石以南京政府的名义致电张学良: 无论此后日本军队如何在东北寻衅,我皆不应予以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朝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希转饬遵照执行。

紧接着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前几天,也就是1931年9月12日,蒋介石在河北石家庄召见了张学良。

可以肯定的是,张学良下令不抵抗的政策是在蒋介石的要求之下下达的。

蒋介石这种忍让日本人的行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后来1931年11月30日他在演讲中也说出了那句著名的: 攘外必先安内

其实,蒋介石是没有能力直接指挥东北军的,同时蒋介石也并不是完全不愿与日本人开战,他的意图始终是想剿灭我中央红军,再调转矛头抗日。

而在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了他认为日本人没有那么大的胃口,要一口吃掉整个东北。

事实上在下令不抵抗撤出东北之后张学良就后悔了,这件事是他人生的一个污点,也成为了他日后和蒋介石决裂、产生对立的一个导火索。

对于日本人的挑衅,在蒋介石的命令之下,他还坚持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的原则,他错误判断了形势,低估了日本人的野心,造成了严重的 历史 后果。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改变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张学良亲自主导发动了震惊中外、改变抗日格局的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直接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达成,张学良在此次事件中,是于国有功的,因为混乱的内战当时继续打下去一定会让日本人渔翁得利的。

可以说张学良是赌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发动了这次事变,事实上,在西安事变结束之后,张学良就被蒋介石幽禁了起来。

即便是后来败退台湾,蒋介石仍然没有放过张学良,将他继续幽禁在了台湾,这一关就是54年。

还有一种说法,是张学良在“中东路事件”之后,变得胆小了,在他的冲动之下,东北军被苏联红军打得溃不成军,也正是因为如此,日本人才对东北军的战斗力完全没看在眼里。

有了中东路事件的“教训”,张学良再也不敢冲动了,于是才在九一八事变中放弃抵抗,但这个说法不是很能站得住脚。

翻看整个中国近代史,张学良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他有着太多的争议,论能力,他平定了郭松龄的叛乱,年纪轻轻就作为三军总指挥。

论功劳,他西安事变促进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后来的全民抗日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张学良: “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周总理也说过: “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张学良将军一生存在着太多的争议,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在抗日的民族大义上,张学良将军为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全民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9年张学良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对于张学良将军的是非功过我们很容易作出判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