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开国皇帝,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要传给其他人?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的是“立嫡立长”的皇位传承制度。一般来说,皇帝要选择自己皇后的长子,作为太子,然后在自己百年之后,传位给他。如果实在没有嫡子,则在其他嫔妃生的儿子之中选择,但一般总跳不出儿子这个框框。
当然,也有极少部分,因为实在没有亲儿子,只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或者侄子、养子什么的。比如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就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养子。
但是,如果在有亲儿子的情况下,还不选择自己的亲儿子,这就有点不正常了。而在历史上,却有2位开国皇帝,做出了这样匪夷所思的选择,而他们为何要这么做呢?
01 宋太祖赵匡胤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赵匡胤死后,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让自己的弟弟接班。宋太祖并非没有儿子,他有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已经完全成人了,具备了接班的能力,那么宋太祖为何还要执意传位给自己的弟弟呢?
关于这件事情,有一正一反两种解释。
正面的解释是,宋太祖建国后,跟自己的两个弟弟有一个“金匮之盟”。这个盟约是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逼着自己的儿子立的。杜太后临终前,嘱咐宋太祖说:如果柴荣有一个年纪大点的儿子,这天下就根本没有你的份,因此,为了保险起见,你将来要传给位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再传位给赵廷美,这样才能保证江山永固。
宋太祖虽然不情愿,但还是答应了,并在丞相赵普的面前,签字画押,由宫人保存在一个“金匮”里。这样,十几年后,宋太祖一死,赵光义算是合法继位。
而反面的解释是,宋太祖是被赵光义害死的,这个故事叫“斧声烛影”。别管宋太祖是死于毒酒,还是死于赵光义的“玉斧”,赵光义的皇位都是来路不明。不过,这两种说法,都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也都可能是编造的传说。
真正合理的解释是,宋太祖当然想要自己的儿子继位,可是,唯有传位给自己的弟弟,才算是顾全大局的选择。宋太祖一当皇帝,就封弟弟赵光义为开封府尹。在五代宋初,这个职务跟包拯那个时候有天壤之别。这时候的开封府尹,就是皇位继承人的标志。不光是宋朝,后周、南唐、北汉等国家,也都是这样的安排。
等到自己的儿子成年后,宋太祖或许又开始犹豫了,但赵光义当了十几年储君,势力与日俱增,已经尾大不掉、功高震主了,这个时候再换人,肯定会造成宋朝的混乱,于是,他还是坚持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02明太祖朱元璋传位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
明太祖朱元璋一开始想要把皇位传给马皇后的大儿子,也就是太子朱标。可惜的是,朱标英年早逝,此时朱元璋并未在其他几个儿子之中选择接班人,而是直接选择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孙子朱允炆。
从地位上讲,朱允炆并非朱标的嫡子,但他是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其聪明仁孝,十分受朱元璋的喜爱。朱标的正妻死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被扶正,这样朱允炆就变成了“嫡子”,也就名正言顺的成为太子。
而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虽然个性非常像朱元璋,但是,他的生母并不明确,从小就不受朱元璋重视,而且他从小就被泡在军营里,尽管能打,但不是朱元璋心目中守成之君该有的样子。他的想法是,有一个能征惯战的儿子给朱允炆守住北方,那么,朱允炆就可以在南京大展手脚了。
还有一点,朱元璋或许也觉得自己一生太过严苛,如果再找一个像自己的人当皇帝,对明朝的发展也极为不利,不如找个像朱允炆这样一个有“仁君”模样的人。
可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温和的朱允炆,削其藩来会如此之狠,把朱棣逼得走投无路,只能选择了起兵谋反。朱元璋的选择,也差点葬送了大明江山。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