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在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试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关史实

 我来答
xihubo
2010-12-22 · TA获得超过478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9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6万
展开全部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 前230年 秦灭韩 前228年 秦攻占赵都邯郸 前225年 秦灭魏 前223年 秦灭楚 前222年 秦灭燕、赵 前221年 秦灭齐,秦王政称皇帝,为始皇帝。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从经济条件讲,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其次,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在中国境内形成一个相当巩固的华夏民族共同体,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所以华夏族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克服周边各族的离心力,促进各族人民逐渐融合。 第三,各国人民都要求统一。农民是统一最热诚的支持者,因为封建割据以及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工商业者也渴望统一,以打破限制工商业发展的各国关卡。地主阶级更要求统一,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保证自身的利益最后,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大吃小,强吞弱,改变了大国之间的局势,逐渐使秦国成为实现统一的中心力量。 秦始皇之所以能十年灭六国,在于他强有力的作战部队和超人的军事谋略。 1.秦军有以下特点:1).纪律森严。军队的等级和法律刑法在当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2).赏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朝的水平。3).更大的编制。一百多万。4).更优的武器生产。不同时代的兵器基本上有同样的尺寸,弓弩是对付骑兵最好的武器之一,而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弩兵就来自秦朝,与一般的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够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一般的盔甲他能轻易的射穿.秦军曾用这种弩在快短的时间里就将匈奴人赶到了黄河以北.秦军还有一种重型步兵,装备重型长矛,1974年发现兵马俑以来,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一种6.3米长的矛柄遗痕,加上矛头,完整的长矛接近7米,用来平举集团方阵冲锋,排山倒海无坚不摧。5).拥有不出世的天才将领。秦人带给我们一些震撼的名字:白起,蒙恬,蒙括,王翦,王贲......或许从今天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脸上依稀还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 2.军事谋略上,主要有:1).分化瓦解、各个击灭的战争指导思想。嬴政为消灭六国,对敌采取政治瓦解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手段。重视用间,以重金收买六国权臣,扰乱其计谋,瓦解其斗志,离间其良将。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改蚕食渐进为鲸吞急灭,集中力量,各个击灭,迅速扫灭六国。在战争中,每得一地,必设郡县,以从组织上保证固地凝民,保证了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2).筑墙而守、徙民实边的边防思想。嬴政在击走匈奴后,命蒙恬主持修筑长城,增设亭障连接燕、赵、秦旧长城绵延数千里,另开筑直道,驻守重兵,移民实边以为北方屏障。同时大规模移民以充实边郡,对边地的开发和防卫起了积极的作用。3).全民总体战略。即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把能参与战争的一切人都推到了战争前线。秦国的强大不仅仅是军队本身缔造的,秦国全民的总体战体制使秦军的军粮、武器等军队必需品的供给得到了与其它六国相比更为有效的保证。在一统天下之后,秦国并没有停息下来,而是继续保持其战争时期行之有效的国家总体战战略部署,继续扩充军队,中央政府掌握的军队一度达到160万人之众,这还不包括为数众多的负责皇室安全的禁卫军,以及由各地材官统率的各郡国兵。 经济方面: 1.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发布命令,“使黔首自实田”,确认土地私有制度。 2.秦始皇改革并统一了原来混乱的度量衡,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 3.废除六国通用的货币,统一使用的货币,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 4.以秦国通行的文字大篆为基础,命李斯简化之而制定小篆,颁行全国,统一文字。 5.在开创统一的邮驿制度方面,秦朝也有不世之功。秦朝把“遽”、“驲”、“置”等不同名目一概统一称呼为“邮”。从此,“邮”便成为通信系统的专有名词。在秦朝,“邮”负责长途公文书信的传递任务,近距离的另用“步传”,即派人步行送递。在邮传方式上,秦时大都采用接力传送文书的办法,沿政府规定固定的路线,由负责邮递的人员一站一站接力传达下去。 6.促进制造工艺。秦代的青铜冶铸工艺是对商周青铜铸造艺术的继承,但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冶铸技术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冶金史上的一个集大成期。无论在青铜冶铸技术上,还是在焊接、金属冷加工和装配技术上都已达到令人无比惊叹的程度,表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进行一次清洗。为了钳制人民的思想,接受李斯的建议,除了《秦史》、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外,下令将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此即“焚书”。由于百姓与士人不满,而言论遍布各地。有两个方士(以求神仙、炼仙丹为业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过失。秦始皇得知,派人去抓捕他们,他们已经逃跑了。秦始皇大为恼火,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很多人来。秦始皇下令,逮捕460多人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由于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其余犯禁的儒生被流放边境。 政权方面: 1.秦始皇改变了历来的帝王称号。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了三皇和五帝,最后将皇和帝并称为"皇帝"。由皇帝来掌握全国的政权,不再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各管一地,致使最后诸侯各自独立,中央无法控制,这才导致了天下大乱。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对名称也做了规定:皇帝自称用"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皇帝的印信专门用玉做成,叫做玉玺。而且只有皇帝的印信才能叫做玺。同时,皇帝的妻子称"皇后",父亲称"太上皇",母亲称"皇太后"。 2.秦始皇对中央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皇帝的诏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转交给丞相去执行。三公的下面是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负责传达皇帝命令,以及皇帝的警卫;卫尉,就是宫廷的警卫首领,负责皇帝住所的日常守卫;太仆,主要工作是负责侍从皇帝,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负责审理重案要案;典客,负责国家的外交事务,同时负责内部少数民族的事务;宗正则是专门管理皇室事务的官员;治粟内史,管理中央财政,并负责全国的税收工作;少府是皇帝个人的财政官员,管理归皇帝私有的山泽湖泊和宫廷手工业。 3.在地方,加强君主集权的重要措施是实行了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治体制的历史性变化,代替了原来的分封制。设置郡县,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吏进行治理,罢免权也操纵在皇帝手里。这样就能使天下长期稳定,政权永远掌握在中央皇帝的手里。秦始皇在全国设立了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郡守,县 的长官有两个名称,一是县令(万户以上),一是县长(万户以下)。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基层百姓五家为一个单位,由伍长负责。什则由十家组成,由什长负责。秦朝对于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制定了很多处罚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样享有特权,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处罚。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对于官吏要求很严,必须通晓法律,但也给了很高的地位,不但是政治地位,法律的学习也向官吏请教,即"以吏为师"。 4.除了政治体制改革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集权统治。第一,修造长城。秦始皇下令将原来六国的首都和各自修造的长城拆毁,然后统一修造抵御北面匈奴的长城。秦的长城西起陇西的林洮(现在的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现在大同江一带),东西长达万里。第二,没收天下的兵器,然后熔化铸成十二个巨大的铜人,每个有24万斤,防止天下人作乱。第三,修建官道,即弛道。以咸阳为中心,共修成三条,一条向北通到了内蒙,叫做直道。一条通向东面的河北和山东,直到海边。一条向南,通两湖和江苏。弛道宽达五十步,两旁每三丈远就种一棵青松树。弛道的建立,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令的及时传达。第四,为了根绝先前六国后裔的反叛行动,秦始皇将后裔贵族们连同富豪一块迁到了咸阳,这样便于监视,同时也繁荣了都城的经济。第五,开拓南越,使中国的版图包括了今天两广,以至扩张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带。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李明云yun
2010-12-22 · TA获得超过218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44万
展开全部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介于秦汉和隋唐两次长期大统一之间的一个动荡时期。我们只要读一读《资治通鉴》有关这一段的记载,就能清楚地看到:在这三百几十年之中,战争连绵不断,朝代更替频繁,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若干政权并立的局面下。虽然其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某些地区曾经得到相对的安定,但从总体上说,把它作为乱世来看待,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如果由此得出结论,说这个时期简直漆黑一团,中国历史到此陷于停滞,甚至处于倒退的困境,却是完全错误的。
在这里,首先应该研究的是,怎样正确认识中国封建时代统一和分裂的关系。既然是封建社会,就存在着封建割据的因素。豪强地主的大土地占有制是割据势力的经济基础;民族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导致割据局面的产生。因此,尽管秦朝已经完成了统一,继起的两汉,维持统一大约有四百年之久,终究不能避免分裂的重新出现。然而,如所周知,统一毕竟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即使是在封建时代,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强烈要求“大一统”的传统。随着时间的转移,统一的势力势必战胜分裂的势力。各族人民总会在斗争中趋于融合。正是这种融合的趋势,为比以往更加恢宏的统一积蓄了力量。拿这个观点去观察从汉末到隋初的历史,应该把三国两晋南北朝视为中国封建社会向着统一局面比秦汉更加宏大的隋唐转进的重要阶段。
其次,还需进一步研究,在这个战乱纷繁的时期,社会经济难道还能有所发展吗?这要深入考察一下当时的历史实际。最近几十年出版的任何一部著名的“中国通史”都列举大量的史料告诉我们,这三四百年间,南方经济是有非常显著的发展的。问题在于如何估价当时北方各地的经济情况。
北方社会经济,从东汉末年开始,经历了破坏——恢复——再破坏——再恢复的几次起落。其中,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破坏非常严重;而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特别是魏孝文帝改革之后的这一段恢复时期,又最值得注意。有必要把这次破坏和恢复作一番粗略的分析。
八王之乱,继之以流民起义和长时期的若干民族政权的并列,战争频仍,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十分残酷,加上各族间存在着社会发展阶段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差距,使得北方的农业和手工业遭到极大的破坏,有些地区甚至连续经受毁灭性的打击,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然而,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社会秩序得到相对的安定,生产就有恢复和发展的可能。这是因为:(一)尽管人口大量减少,毕竟还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除汉族劳动人民具有传统的生产经验之外,氐族、羌族和部分鲜卑族至迟在西晋时就已经营农业。建立割据政权的各族统治者,能够重视农桑的,也不乏其人。突出的人物主要有慕容廆、苻坚、姚兴等,他们都有“劝课农桑”的政绩。(二)在中原地区烽火不绝的岁月中,不少汉族人民带着先进的生产技术一批批由内地移居于比较安定的边郡;各族统治者又掳掠、驱使大量的劳动力和有专门技术的工匠,到劳动力特别缺乏的地区去开垦荒田,开发资源,从事各种劳动;辽河流域、河西走廊等原来土旷人稀的地区,生产因而有所提高。(三)当时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森林虽然砍伐殆尽,山地森林还十分茂盛;水土流失没有后世那么严重,见于《水经注》的大小湖泊达一百三十多个;后世逐渐淤塞的不少河流,那时都还可以通运。这对农田灌溉和交通运输都起着重要作用;从自然环境来看,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条件还是较好的。
恩格斯说:政治权力可以“按照合乎规律的经济发展的精神和方向起作用”,也可以“违反经济发展而起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22页)而“经济发展总是毫无例外地和无情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同上第519页)。这是因为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地发展的过程中,总是处在不断的量变的过程中。尽管北方各族所建立的政权,都曾同经济发展处于对立的地位,生产终究要在迂回曲折的道路上缓慢地发展的。这可以拿冶炼技术的提高过程来予以说明。十六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各族统治者都力求铁制兵器的精益求精,虽然一般生产工具的铸造几乎陷于停顿状态,炼钢技术却得到了改进。五世纪初,比干阿利督造的百炼钢刀及其他五兵之器,号称“精锐尤甚”。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秩序逐渐安定下来,于是“铸铁为农具,在所有之”(《魏书·食货志》)。有些曾经少铁的地方,也设置了“铁官”。魏孝文帝时“西至长安,东尽即墨,营造器甲,必尽坚精”。在兵器制造水平提高的同时,农具和其他铁制工具的质量也有提高。这对生产领域的各个门类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蓝天黑夜2
2010-12-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比如说三国时期的魏国,拥有广大的土地和钱粮,使北方和平了一段时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4e594cc
2010-12-22 · TA获得超过75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9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9万
展开全部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