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举例

 我来答
学海语言教育
2022-10-05 · TA获得超过557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6万
展开全部

1. 求一些文言文的翻译例句.

《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泥:古义,拘泥。今义,泥土。

例句:泥于掌故。 2.掌故:古义,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

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例句:泥于掌故。

3.盖:古义,连词,连接上一段或上一句,表示原因。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

例句: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4.穷:古义,彻底摸清,追究到底。今义,生活困难。

例句:非咨询不穷其致。 5.举:古义,完成,做好。

今义,举起,抬起。例句: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参考译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2. 文言文中 “其” 翻译中的 翻译成“那” 举例并把整个句子翻译下

“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也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高考考查的重点虚词之一。

“其”字,在《游褒禅山记》一文出现次数颇多。结合本文,我们对虚词“其”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的用法规律。

而“其”翻译成“那”意思的,在第四大点。 一、“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或与其他词语构成主谓短语作该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

如: 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④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①句,“其”作“乃华山之阳”的主语,相当于“它”,代指“华山洞”。②句,“其”与“为文”构成主谓短语,相当于“它”,代指“仆碑”。

③句,两个“其”分别作分句主语,前一个相当于“它”,代指上文的“山洞”;第二个“其”相当于“他们”,代指上文的“游人”。④句,“其”与“求思”构成主谓词组,相当于“他们”,代指“古之人。

二、“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或方位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他们的)”“它的(他们的”)。如: ①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上述五句中的“其”,都可译成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①句,“其下”指山的下面。②句,“其文”指“仆碑上的文字”。

③句,“其左右”指“山洞的两旁”。④句,“其深”指“山洞的深处”。

⑤句,“其传”指“古书的传说(文字)”。 三、“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

如: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①句,“其”指代上文的“余与四人”,只能译成“我们”。②句,“其”指的是“我(自己)”。

四、“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①句,“其址”指那个地方,“其后”指从那以后。②句,“其院”指那个禅院。

③句,“其好游者”指那些爱好游赏的人。④句,“其欲出者”指那个要求出来的人。

五、“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 “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 “其”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岂”,可译为“难道”。

六、“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可不翻译;“既其出”可译为“出洞以后”。 “其”字除了上述本文的用法外,另外还有一些用法,下面补充说明: (一)“其”活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

如: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该句译为:我认为太后替长安君考虑的短近了,所以认为你的疼爱(长安君)不如(疼爱)燕后。

“其”作第二人称代词来解。 (二)“其”表示特指若干中的一个,有“其中”的意思。

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该句译为: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干脆走开了,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似地坐在(屠夫)面前。

“其”作“其中”来解。 (三)“其”作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还可以表示疑问、测度、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还是”、“可要”等。如: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④吾其还也。

(《崤之战》) ①句,“其”用在“如……何”的前面,有加强疑问语气的作用,可译为“又”。②句,“其”表示测度的委婉语气,可译成“大概”、“或许”。

③句,“其”表示告诫、期望的语气,可译为“可要”。④句,“其”表示商量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四)“其”作副词,表时间,有“将”、“将要”的意思。如: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诗经·七月》) 该句译为:赶紧修理好房子,将要开始播种各种谷物了。“其”解释为“将要”。

(五)“其”作连词,表假设,做“假如”、“如果”来解;表选择,做“是……还是”来解。如: ①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狱中杂记》) ②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 ①句大意是:如果遇到执行凌迟这种刑罚,刽子手便对犯人说:“你依我,给我若干钱,我就先刺心,叫你一下子便死;不然的话,我把你四肢剐尽,你心一下子死不了,叫你受罪。“其”相当于“如果”。

②句意思是。

3. 举例10个带于的文言文句子并翻译句子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不译。

2、长于臣:比我大。

于:比。

3、无伤也,请辞于军:有关系!让我到郭晞军营中去说理。

于:到。

4,至于成立:到了成人自立。

于:到。

5,急于星火: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迫。

于:比。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于:比。

7、寡人之于国也:我对于国家。

于:介词,对。

8、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于:比。

9、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

于:为。

10、苛政猛于虎也: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于:比。

4.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