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无己的解释
“至人无己”是庄子体悟的最高人格境界;“神人无功”是庄子无治主义政治观的表达;“圣人无名”是庄子扬弃功名、去除外物束缚的人生追求。即有最高修养的人,能够顺其自然,不凭自己的意志行事;能够顺应自然神异变化的人,无意有求于人类;深识万物的人,不羡求任何名位。
解释:
1、至人:极致的人,庄子心目中境界最高的人。至人、神人、圣人,三者名异实同。
2、无己:指至人破除自我偏执,扬弃小我,摒绝功名束缚的本我,追求绝对自由、通达,物我相忘的境界。
3、无功:顺应大道不示功名。
4、无名:不求名望。
整句:“至人无己”是庄子体悟的最高人格境界;“神人无功”是庄子无治主义政治观的表达;“圣人无名”是庄子扬弃功名、去除外物束缚的人生追求。即有最高修养的人,能够顺其自然,不凭自己的意志行事;能够顺应自然神异变化的人,无意有求于人类;深识万物的人,不羡求任何名位。
出处: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文章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扩展资料:
至人是庄子最高理想的神人,即能达于逍遥游(“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的人,在《庄子-齐物论》中有他的注脚:“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至人无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