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不嗜杀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翻译
如有不嗜杀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翻译如下:
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孟子见梁襄王全文翻译如下: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看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天苗生长的情况吗? 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稿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 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
剩余翻译:
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原文: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日:“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淳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如有不嗜杀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翻译如下:
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
如有不嗜杀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出自孟子及其弟子的《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处于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因而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战争和阶级对立,正如孟子所说:“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盛于此时者也。”孟子到处宣扬“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思想,在当时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孟子的介绍: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