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同时还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分别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那么,如何使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呢?从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激发学生合作欲望、组织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苏派课改中心认为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将班级文化体系、生训体系、导学案和课堂流程体系、评价体系和推进体系都做到位,群一不可,她们指导的学校也是严格按照五大体系的内容和要求去做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为了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故合作小组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搭配小组成员,既让每个成员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又能让小组内部和谐一致,共同提高合作实效性,以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性格、气质特点、兴趣、能力等各方面作全面了解,然后遵循异质搭配的原则进行分配。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已的机会,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绝“搭便车”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激发强烈的合作欲望
在教学中,要顺畅、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那必须要使学生有合作的意识和欲望、对合作学习内容感兴趣。
(一)、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材要有讲究
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用合作学习法。事实上,不需要也不可能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
1、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难易适度,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 这样影响学生合作的热情,降低了合作的效果。合作学习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又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
2、尽量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条形统计图”时,可让学生分组统计一下本小组每个人的年龄、身高,平均每个人的零花钱数,每个人家庭的人数等,然后将数据进行整理,再制成条形统计图等。这样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浓厚的合作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观察、探索、发现中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可带领学生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一下、再拼一拼。拼后让学生讨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在讨论过程中让小组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对这个自己总结出的公式将记忆深刻。
(二)、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主动参与欲望
恰当的时机是小组合作的有效保证,教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欲望投入合作学习之中。
课堂上合作要抓住时机, 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实践表明,在学生独立学习碰到一些似曾相识、又无从下手的问题,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时;或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有争议时;或在所教知识需要学生合作、集体分工共同完成时;或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混淆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教学“体积和容积”一课时,教师出示两个杯子,杯子的形状不一样,但容积的大小几乎一样。让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来解决哪一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该实验方法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需群策群力才能设计出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并且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需要小组合作才能顺利进行,再有学生本身对试验的兴趣很高。教师恰当把握合作时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时机才是恰到好处的,才能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成功的愉快,学生的小组合作也才是富有实质性的。
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桃,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说:我买9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有的同学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此时的合作交流学习就变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
(三)、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中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必要性。
在实践活动中,单凭一个人的力量不能解决问题时,引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教师顺应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合作是一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例如在《简单的统计》教学时,教师先提出要求:统计三年级参加运动会各个项目的人数。然后给学生宣读学校运动会三年级各班的运动员名单及参赛项目:“三(1)班陈川100米,李根铅球……”刚读了几个,就有学生说太快了。我放慢速度后学生还是觉得来不及。“要是几个同学一起统计就好了。”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同学也一起附和。于是小组同学马上围在一起,商量合作的方法。当教师再次读完一遍名单后,学生都兴奋地举起了小手。
三、 组织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
1.游戏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数学游戏,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仅可促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积极思维的心向。
2.操作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根据学具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中安排一些需要学生积极合作实验操作的活动。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拿出一块地瓜,动手合作切出一个平面,然后又让学生在第一个面的旁边再切一个面,这样两个面之间就有一条相交的线,这条线就叫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认识了面、棱。
3.探究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内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时,一般都离不开组内合作,探究学习有赖于合作形式;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也不在于合作形式的追求,而在于探索、研究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所以,二者完全能够并且应该整合起来。小组合作研究能使学生“好学”、“乐学”,激发积极进取精神,从情感上保证探究学习的质量,反过来,探究学习又能加深合作情感,使人与人的交流、交往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从而提高合作广泛性。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简单回忆、思考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之后,顺势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来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有的拼出了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有的拼出了近似于三角形的图形,还有的拼出了近似长方形或梯形的图形;有的同学还在合作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其它相类似的图形。随后,教师就借助电教手段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同学门再补充完善,同时把小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了自己的一份发现、感受着同学合作的相互作用。
4.实践应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组织进行一些收集数据、量量算算、调查生活中的数学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一种体验,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学习“比例尺”后,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细致、明确地分工,他们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换算,还有的同学负责绘制。小组同学合作
量出学校草坪、绿地、建筑各个部分的长度,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图上距离,绘制成学校的平面图。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学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而无法进行合作,从而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合作方法、培养合作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1)听辩的技能: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分析、判断,同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表达的技能: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
(3)交流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4)合作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例如: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阔每个人思路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合作内容的选择,例如:辨析概念性问题的合作;发现知识性规律的合作;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合作。
五、注重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失去了评价的制约,合作学习也将难以落到实处。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同伴之间的评价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着眼点是不仅评价学生发言的答案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参与的过程、合作的精神、创新的意识等等。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的内容,要求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把“要求组内成员个个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有效地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并产生“我能行”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主动、更积极。“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不但在教学中实现了参与对象的全面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追寻华而不实的课堂氛围而做,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住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因此,还需要我们对合作学习进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研究,使之更加有效。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为了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故合作小组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搭配小组成员,既让每个成员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又能让小组内部和谐一致,共同提高合作实效性,以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性格、气质特点、兴趣、能力等各方面作全面了解,然后遵循异质搭配的原则进行分配。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已的机会,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绝“搭便车”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激发强烈的合作欲望
在教学中,要顺畅、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那必须要使学生有合作的意识和欲望、对合作学习内容感兴趣。
(一)、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材要有讲究
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用合作学习法。事实上,不需要也不可能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
1、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难易适度,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 这样影响学生合作的热情,降低了合作的效果。合作学习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又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
2、尽量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条形统计图”时,可让学生分组统计一下本小组每个人的年龄、身高,平均每个人的零花钱数,每个人家庭的人数等,然后将数据进行整理,再制成条形统计图等。这样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浓厚的合作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观察、探索、发现中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可带领学生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一下、再拼一拼。拼后让学生讨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在讨论过程中让小组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对这个自己总结出的公式将记忆深刻。
(二)、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主动参与欲望
恰当的时机是小组合作的有效保证,教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欲望投入合作学习之中。
课堂上合作要抓住时机, 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实践表明,在学生独立学习碰到一些似曾相识、又无从下手的问题,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时;或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有争议时;或在所教知识需要学生合作、集体分工共同完成时;或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混淆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教学“体积和容积”一课时,教师出示两个杯子,杯子的形状不一样,但容积的大小几乎一样。让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来解决哪一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该实验方法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需群策群力才能设计出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并且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需要小组合作才能顺利进行,再有学生本身对试验的兴趣很高。教师恰当把握合作时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时机才是恰到好处的,才能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成功的愉快,学生的小组合作也才是富有实质性的。
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桃,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说:我买9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有的同学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此时的合作交流学习就变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
(三)、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中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必要性。
在实践活动中,单凭一个人的力量不能解决问题时,引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教师顺应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合作是一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例如在《简单的统计》教学时,教师先提出要求:统计三年级参加运动会各个项目的人数。然后给学生宣读学校运动会三年级各班的运动员名单及参赛项目:“三(1)班陈川100米,李根铅球……”刚读了几个,就有学生说太快了。我放慢速度后学生还是觉得来不及。“要是几个同学一起统计就好了。”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同学也一起附和。于是小组同学马上围在一起,商量合作的方法。当教师再次读完一遍名单后,学生都兴奋地举起了小手。
三、 组织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
1.游戏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数学游戏,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仅可促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积极思维的心向。
2.操作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根据学具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中安排一些需要学生积极合作实验操作的活动。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拿出一块地瓜,动手合作切出一个平面,然后又让学生在第一个面的旁边再切一个面,这样两个面之间就有一条相交的线,这条线就叫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认识了面、棱。
3.探究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内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时,一般都离不开组内合作,探究学习有赖于合作形式;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也不在于合作形式的追求,而在于探索、研究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所以,二者完全能够并且应该整合起来。小组合作研究能使学生“好学”、“乐学”,激发积极进取精神,从情感上保证探究学习的质量,反过来,探究学习又能加深合作情感,使人与人的交流、交往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从而提高合作广泛性。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简单回忆、思考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之后,顺势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来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有的拼出了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有的拼出了近似于三角形的图形,还有的拼出了近似长方形或梯形的图形;有的同学还在合作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其它相类似的图形。随后,教师就借助电教手段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同学门再补充完善,同时把小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了自己的一份发现、感受着同学合作的相互作用。
4.实践应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组织进行一些收集数据、量量算算、调查生活中的数学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一种体验,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学习“比例尺”后,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细致、明确地分工,他们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换算,还有的同学负责绘制。小组同学合作
量出学校草坪、绿地、建筑各个部分的长度,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图上距离,绘制成学校的平面图。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学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而无法进行合作,从而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合作方法、培养合作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1)听辩的技能: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分析、判断,同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表达的技能: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
(3)交流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4)合作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例如: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阔每个人思路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合作内容的选择,例如:辨析概念性问题的合作;发现知识性规律的合作;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合作。
五、注重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失去了评价的制约,合作学习也将难以落到实处。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同伴之间的评价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着眼点是不仅评价学生发言的答案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参与的过程、合作的精神、创新的意识等等。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的内容,要求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把“要求组内成员个个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有效地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并产生“我能行”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主动、更积极。“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不但在教学中实现了参与对象的全面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追寻华而不实的课堂氛围而做,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住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因此,还需要我们对合作学习进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研究,使之更加有效。
森吧体育
2024-11-08 广告
2024-11-08 广告
公司员工培训拓展是广东森吧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提升团队凝聚力与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定期组织户外拓展训练,结合体育精神与团队合作理念,通过趣味竞赛、策略研讨等活动,激发员工潜能,增进相互了解。同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紧跟行业发...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森吧体育提供
展开全部
制订学习计划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1)知识、能力的实际;(2)“缺欠”的实际;(3)时间的实际;(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3、长计划,短安排。 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和各项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可分为:(1)掌握知识目标;(2)培养能力目标;(3)掌握方法目标;(4)达到成绩(分数)目标。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面,还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文体活动的时间。时间安排上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生活相冲突。 6、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即基本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 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不管是补课还是提高,最好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这样做,学习比较容易见效果。 自由学习时间内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对改变学习现状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之一。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合理安排。 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1)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2)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的学习要错开,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3)同一学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时间是宝贵的,自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是每个中学生学习上进行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1)早晨或晚上,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安排着重记忆的科目,如英语科等;(2)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可安排比较枯燥的内容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安排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或做习题。这样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9、计划要留有余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检查,及时调整。 检查内容:(1)计划中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2)是否基本按计划去做?(3)学习效果如何?(4)总结得失,找出偏差,分析原因 ,以利改进。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调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