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是在什么时候
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一、近代以来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中华民族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期中国的思潮碰撞与理论辩论中脱颖而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传入中国,是在同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中,日益彰显其真理的力量,并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接受的。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彰显了科学理论的强大威力,马克思主义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社会实践领域。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历程中闪耀着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并进行了伟大的探索和创造。
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自己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3月北京大学秘密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开始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上海率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上海、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开始有组织地进行。
历史沿革
20世纪最初几年到“五四”运动时期,很多中国知识分子选择留学日本。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量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入,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也相继被译介到日本,引起中国留学生的注意,包括日文社会主义著作和介绍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翻译与传播起来。
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接触到马克思的著作。后来他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大量译介西方思想,也提到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几乎与梁启超等同时接触并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还有留日或者曾经长期居住在日本的同盟会革命者或早期国民党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孙中山、朱执信、马君武、宋教仁、廖仲恺等。
如朱执信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2号和第3号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状况及其主要历史功绩,并且简要归纳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
首先, 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 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五四时期,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从根本上说, 是适应了中国革命的客观需要。众所周知, 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一度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为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直到义和团运动, 可以说是前仆后继的, 但都未能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悲惨境地。1911 年,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却又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也没有受到削弱; 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连孙中山也曾沉痛地说:“ 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 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从这个意义上说, 辛亥革命又是失败了。
辛亥革命失败后, 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沉浸在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之中。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并不是包治中国百病的灵丹妙药。多党制、议会制这一套从西方学来的东西在民国初年都尝试过, 结果却不能解决中国的任何实际问题, 而只是成为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形式。旧的路走不通了, 这就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出路; 旧的思想武器不行了, 这就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思想武器。
这种情形, 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的那样:“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 即从1840 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 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 共计70 多年中, 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 抵不住, 宣告破产了。不得已, 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 组织过政党, 举行过革命, 以为可以外御列强, 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 软弱得很, 又是抵不住, 败下阵来, 宣告破产了”。当种种思想、学说、主义都显得无能为力之时, 先进的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 研究它、宣传它, 无疑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符合了中国革命的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并迅速广泛传播的一个根本条件。
第二,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辛亥革命以后, 中国仍然是封建经济制度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那时, 民族资本主义虽有一定发展, 但还非常微弱, 与此相应的是工人阶级的力量也很微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稍后的一段时间内,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忙于战争, 无暇东顾,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 从而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成长壮大起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中国民族工业(包括官办) 计有工厂698 家, 产业工人只有60 余万人。到1919 年, 工厂增至1759 家, 产业工人增至200 余万人。此外, 当时还有1000 余万城市手工业雇佣劳动者和店员。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 工人的斗争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工人已经从实践中逐渐学会运用罢工这个武器, 并在斗争中开始意识到“ 共同反抗”的意义。在从1895 年至1913 年的18 年间, 中国工人进行的罢工斗争有70 余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据不完全统计, 1916 年罢工17 次, 1917 年21 次, 1918 年30 次, 即3 年间就有68 次。罢工斗争次数的增多, 说明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如1916 年, 天津工人反对法帝国主义势力侵吞连接法租界的老西开地区的罢工斗争, 不但英勇顽强, 而且组织得好, 坚持了五六个月, 迫使法帝国主义者不得不放弃完全侵占老西开的计划。尽管这个时期的工人斗争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 大多数还是自发性质的经济斗争。这时的工人阶级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阶级的历史使命, 仍然是一个自在的阶级。
五四运动以后, 中国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历史新时期。“ 六· 三”以后, 中国工人阶级以巨大的声势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当时, 工人罢工虽然是自发的, 但是中国工人阶级以它特有的组织性和斗争的坚定性, 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迫切需要寻找科学的精神武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阶级基础。也就是说, 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深厚的阶级土壤, 接受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内在的政治要求。只有借助马克思主义, 中国工人阶级才能从自在的阶级转化为自为的阶级, 进而担负起革命领导阶级的时代使命。正是在这种势态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得以真正广泛的传播, 并发生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 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辛亥革命前, 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从事政治活动的同时, 都曾努力宣传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 但是都没有对封建思想进行比较系统的、彻底的批判。辛亥革命后, 军阀势力为维护自己的统治, 继续利用封建传统思想, 竭力推崇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的孔孟之道。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 声称“ 孔孟之道, 亘古常新, 与天无极”, 是立国的根本, 在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1915 年9 月,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创刊第1 卷名为《青年》杂志)。以此为标志, 逐渐兴起了一场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 向封建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初期思想家们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 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 就是因为缺乏一次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革命。为了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 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他们提出了“ 破除迷信”的口号, 号召人们“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 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 用“ 新鲜活泼而适于今世之争存”的思想来取代陈腐朽败的思想, 以求得“ 思想的解放”。这时思想家们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他们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 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 往圣前贤”, 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虽然他们自身也有弱点和不足, 包括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 但是他们的斗争毕竟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封建主义思想的统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 从而为适合于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并为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动作了思想准备。
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有力地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思想禁锢,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各种学说竞起争鸣的形势下逐渐以它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五四运动爆发后, 随着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愈来愈大, 并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潮流。事实上,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 新文化运动便逐渐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正是在这一思想运动中,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逐步完成了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并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坚。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
第四, 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辛亥革命失败后, 当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重新探索中国出路的时候, 俄国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1917 年11 月7 日(俄历10 月25 日),俄国的工人、士兵和农民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 继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之后, 又推翻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给正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里苦斗的中国人指明了一条新的出路。正如毛泽东所说:“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俄国十月革命前, 甚至在辛亥革命以前, 中国思想界中已有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学派介绍到中国来。但那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得到正确的阐释, 也没有为人民所重视。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活生生的现实。俄国地大人多, 经济文化落后, 在沙皇统治时期政治腐朽, 国情与中国有许多近似之处, 又是中国的近邻。因此, 十月革命的胜利也就不能不在中国产生强烈的反响, 从而有力地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倾向于社会主义, 推动他们去认真了解指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毛泽东说:“1917 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 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 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就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一年半, 中国即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前后, 中国人民一方面看到的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地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 包括1919 年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损害; 另一方面看到的则是1919 年7 月和1920 年9 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两次发表宣言, 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放弃在华特权。这一鲜明的对比, 无疑更会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倾向于社会主义, 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而也必然会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