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花木兰》国外确实好评如潮,我们真的会为此感到自豪吗?
我绝对不会为此自豪!反而会更担心中华文化的外宣工作愈发艰难了,那就从以下几点分析,不会涉及到剧透。
花木兰应该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古代女性形象,在《木兰辞》中,她活泼且勇敢、诚挚而可爱,她有着少女的天真烂漫、也有身为军人的奉献精神。与其说木兰不幸为父从军,还不如说这场误会让她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即能在忽视性别的情形下于疆场上真赤胆忠心地为国奋战。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中,为国为民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第一顺位。
再看看迪士尼的木兰公主,她是一个套着“Chinese princess”壳的“western princess”。整部电影都在描绘和突出木兰个人的人生轨迹和发展途径,切实地带有西方个人主义的色彩。这倒不是说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不好,而是这种木兰+公主的违和感,让我非常难以接受,老精神洁癖了。
让西方电影创作者去真心实意地了解中华文化着实是牵强了,毕竟我们自己的导演也不愿意这样去做,点名《八佰》。在《花木兰》的预告片中,我见到了福建土楼、南北朝时期的鹅黄妆、抵御匈奴的剧情、西方的“女巫”,这些元素让我有种吃麻辣烫的错觉,即一锅烂炖,观看后顿感手脚冰凉并且在车库里哭了两个小时。国内那些看过《花木兰》然后给出好评的人,真不怕消化不良吗?
其实最让人出戏的还是《花木兰》中的英语台词,让一大堆黄皮肤、黑头发以及身着我国古代服装人说英文,“花木兰”也直接给读作“fa mu lan”,难以忍受!但是转念一想,这说到底终归是迪士尼的一部商业电影,其主创团队以捞钱为主,真没有想要宣传中华文化的意思,那么,如果《花木兰》在国外收获好评,真雨女无瓜,所以请那些把“fa mu lan”当成“花木兰”的我国观众,最好早点脱离自作多情。
艺术作品的“洗脑”能力堪称一流,毕竟《水浒传》硬是让一个娘家妇女潘金莲背上了几百年“荡妇”的骂名,《三国演义》更是让一代英才周瑜背负了“心胸狭窄”的印象,《封神演义》更是让妲己莫名担上了“祸国妖物”的名号。于此,我真的担心,《花木兰》在国外的好评会让那么多外国友人打从心底存上畸形的中华文化,让本就艰难的外宣路途更加崎岖。
如果《花木兰》的成功会让一个从小在中华文化熏陶中长大的龙的传人感到自豪,那我真怀疑你的屁股是不是歪了。所以,在观看评价《花木兰》时,千万记住“它是一部迪士尼的商业电影”,不要让你的民族自豪感用错了地方,从而给出带有情感色彩的五星好评。说句实话,《花木兰》没有观赏的意义,三十美刀还不如吃顿好的。如果想要重温令人震撼的中华文化,央视纪录片中数不胜数,堪比BBC不是假的,央视纪录片尤其得夸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