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无为的三个境界是什么?
1、第一个境界:归隐山林,采用逃避的方式。
这个境界的代表人物是杨朱。孟子对其评价“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韩非子对其评价“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用我们的话来说:杨朱为了达到全生避害的目的,逃避社会,归隐山林,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一毛不拔”。
2、第二个境界:掌握宇宙事物变化的规律,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规律。
这个境界的代表人物是老子。把老子归到第二个境界,并不是说他没有第三个境界,也不是说他没有第三个境界的人高明,而是把老子《道德经》里所写的大部分思想归属于第二个境界。
3、第三个境界:以理化情,与物同化,忘记自我,获得“绝对幸福”。
这个境界的代表人物是庄子。每个个人的幸福源自其自然本性能够自由地发挥,这种幸福叫做“相对幸福”。“相对幸福”,在遇到老、病、死等,未免戛然而止。要获得“绝对幸福”,就需要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待生死、物我。
扩展资料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道家所宣扬的“无为”无不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指君主不与民争。
道家的无为是指要君主不与民争,顺应民众,不妄为的意思。杜光庭《道德经注疏》称:“无为之理,其大矣哉。无为者,非谓引而不来,推而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也。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
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并非要君主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君主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君主违反“天时、地性、人心”,不能仅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