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 我来答
得书文化
2022-06-23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8万
展开全部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有不足焉,有不信焉。

直译:

少说话,才是合乎自然规律的。不言政令,少挠民是合乎自然的。就像再大的狂风很难持续一早上,再大的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制造的狂风暴雨呢?是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不能持久,何况于人呢?所以注重修行道法的人,注重道的内涵就会越接近道;注重德的体现就会越接近德,而失去道德的人也将会失去很多。与道相同的人,道也乐于拥有他。与德相同的人,德也乐于拥有他;与失相同的人,失也乐于拥有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会信任他。

我的解读:

本章从“少说话合乎自然”这一论点出发,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行为方式与他的外在境遇是相应的,他对自然之道领悟到了什么程度,自然之道就会给他什么程度的回报。这是因为,只有道是唯一的自然者,整个世界都是道的自然。所以,合乎道的人,就会得到道的回报,不合乎道的人,则不会得到道的回报。

“希言自然”。“希言”字面是平常用较少的语言,引申为不施加政令。“自然”一词,不是指自然科学的自然,而是哲学的名词,可以解释为“原来如此”。自然是希言的,因为“虚”与“静”原本就是宇宙创生之根本。我们遇见过一朵花开的美丽,却从未听到过花开的声音;宇宙在虚静之中创生和运行万物;“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希言就是少干预、尊重万物身上的自然。因此,希言自然的意思所说的是治理事物,制定法规要顺其自然。对于治国者而言,少发号施令是合乎自然之道的。

“故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不管大风暴雨强大到什么程度,到了中午都会减弱缓慢一点,所以说任何飘风都不是终朝不变的,暴雨不会下一整天的。这里老子用自然现象的因果律做比喻来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常变化之中,我们不能把握住他,也无需去把握它。只有一样东西是超越现实的,那就是自然。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乎人乎?”就连天地的巨大都无力对抗自然,更何况在天地面前显得更加渺小的人类呢?天地尚且不能长久,人生更不能希求长久的永存了。很以人一辈子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也不可能一直倒霉透顶。你如果遇到不如意时,一定要暗中努力,抓住时机,总有出头的那一天的。

“我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是融为一体的意思。 这里老子阐明了人事物理的同类相同的道理,一个喜欢讲道的人,自然喜欢与讲道的人结合在一起。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不管是修道还是行道,人的思想意识必须要与大道相一致,你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东西,也一定会失去应该失去的东西。合于道的成果要乐于得到,不合于道的成果要乐于抛弃。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能有得,得与失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有什么样的付出,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有什么样的努力,就会有什么样的境界。所以人类一定要正视自己的力量,一定要使自己的实践活动符合自然规律,不要做出过激行为。

因此,我们只有不违背自然规律,使自己的行为合乎道和德,才能从中获得无限的益处,否则,必然会遭受惩罚。

老子的这一章,细细品来,的确让人信心大增,倍受鼓舞。那么就让我们希言自然,好好努力行动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