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意义在于什么
春节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华民族集体表达信仰的节日,是集信仰崇拜、精神寄托和教化作用为一体的文化现象。在当今世界上所有民族的节日中,春节内涵最丰富。春节宣扬的信仰逻辑就是中华民族思想体系的底层逻辑。春节,是我们祖先设计的最牛的文化制度,没有之一。
春节,传统称为过年,其原初含义,来自“年”字的甲骨文3,是人们在谷物丰收后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春节的起源即来自这种祭祀活动。祭祀,是由远古自然崇拜延续下来的一种官方活动。在我国古代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整体上,祭祀反映的是古代统治阶级的YS形态,而且是表达统治合法性的一种仪式,比如祭拜天地、封禅等。在古代,能与宇宙对话、与神灵沟通一般是宗教的权力。因我国的宗教从来隶属于皇权,重大祭祀活动由皇帝亲自主持,是“皇权""受命于天"的象征。
直到明清,春节的活动始终包括两个层面,一类是官方活动,清朝在腊月23祭拜天地和灶神,民间就把这天称为小年。另一类是民间家人团聚守岁的日子,则称为大年。因此,春节对中华民族来讲,一直是一种“礼"的存在。我们知道中国是"以德治国"或“以礼治国"的国家,因此春节的基因中承担有社会教化的职责。
春节本质上宣扬的思想,与易经思想一致。即天人合一°,天道轮回。因此,春节引导人们要积极生活(即入世),面对困难不要怕,天道会轮回(这是中华民族思想与西方宗教思想最本质的差别,不承认现实生活是苦的)。引导人们要感谢祖先,尊重人伦,遵守秩序,合乎礼的要求(即祖先崇拜和孝道文化,整个思想体系的重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这些要求还不是硬邦邦的,是以各种民俗的形式出现,既充满了世俗生活的趣味,又达到了传承文化的作用。类比一下西方的宗教,我们的传统教化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春节,其实就是重复中华民族最富人情味的信仰崇拜。
春节,俗称“新年”、“过年”,在中国是汉族以及其他一些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在新加坡、韩国、越南等也是法定假日,并越来越具有世界影响。它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时机,承载着深重的传统,凝聚着浓厚的感情,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过年”在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富于人世伦理色彩。春节是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也是礼仪文化和交往活动的集中展现。除夕之夜,阖家团聚,一起吃年夜饭,习惯上称“团年”。这是家庭团圆的重要时刻,多少年来,人们都看重这一时刻。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在外地的儿孙多半要赶回家,和家人团聚。以前,一般是晚辈回到长辈所居住的地方,现在,由于工作和时间关系等原因,也有长辈到儿孙辈家里过年,地点变了,浓浓的血缘亲情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