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想在诸葛亮死后攻破蜀汉,为何没能实现呢?
事实是,司马懿无法在战场上正面击败诸葛亮!
诸葛亮训练的蜀军,盔甲坚固,兵力强大,军事装备精良,营寨组织完善,赏罚分明。诸葛亮的治军思想有一个原则。"一支有规则的军队,即使由一个平庸的将军领导,也不会被打败。但是,一支命令不明确、制度混乱的军队,即使是在将军的指挥下,也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因此,诸葛亮特别重视对部队的训练、装备和控制。在当时,蜀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蜀军不能与前线抗衡 "是魏国朝廷一致认可的! 然而,蜀国却 "不堪一击",无法持久。这也是蜀军的致命弱点。因此,魏国对蜀国北伐的策略是:在持久战中耗尽蜀国的力量,退守到粮食耗尽。
在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中,蜀国和魏国的军队对峙。被诸葛亮羞辱的司马懿写信给朝廷,要求与蜀军决一死战。魏国派了一个司令官辛毗到军中担任总策士,监督军务。他命令所有的军队坚守岗位,不要贸然出战。结果,六军肃然起敬,不敢违抗。见《三国志》。魏书》。
因此,说军务不是诸葛亮的强项是无知的。诸葛亮以一州之力,屡次耀武扬威,压倒了强大的魏国,控制了半个天下。至于谨慎,小国可能是大国的敌人,弱国可能是强国的敌人。你怎么敢不审慎呢?
司马懿,关于故意不打败诸葛亮,拥寇自重等等,都是胡说八道!
要知道,忠奸不两立,都是《时务报》逼出来的,环境改变人。在诸葛亮的时代,司马懿是一个纯洁的忠臣,是魏国的忠臣。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率军征讨辽东地区,剿灭了割据多年的军阀公孙氏。
三国时期,又拜宋朝和明朝,是良禽择木而栖,名臣择主而事的时代,即使军功盖世,也有从无功高震主而招祸的传统。反之,军功再大,即使不忠于敌人,也能归顺,不会被砍头。关羽投靠曹操时,刘备并没有对他失去信心。于谦把关羽降给了魏国,关羽被吴国俘虏,被杀。曹丕当时并没有杀他,只是偶尔嘲笑他,但仍让他保持高薪。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三国要抢夺人才,所以做不到杀英雄的工作。所以,司马懿不需要玩 "养寇自重 "的游戏,况且,诸葛亮也不是他能养得起的。
尽管曹爽将军上台后开始排挤司马懿,司马懿被怀疑和打压了十年,但曹爽并没有杀司马懿。所以,在诸葛亮时代,司马懿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至于十年后司马懿的政变,一个以天下为己任、长期执掌军队的主帅,被一个小富即安的人逼退了十年。而当政变成功,诛杀了曹氏三杰后,便如箭在弦上,虎落平阳被犬欺,无法脱身。如果司马氏不篡位,迟早会让曹氏后人杀光全族的。所以,环境变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