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端午节要吃食饼筒?食饼筒的由来?

 我来答
剑经业4D
2022-10-01 · TA获得超过572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99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8万
展开全部
食饼筒是台州和象山两个地方的特色美食,浙江人素来有端午节、立夏吃食饼筒的习俗。为什么端午节要吃食饼筒?食饼筒的由来?

端午节吃食饼筒
台州人有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锡饼(麦饼、食饼筒)的风俗。早期称之为“拭饼”,拭饼是“先制成粉浆,再在平底锅中拭匀烙熟”,这种麦饼的做法是用面粉加水拌成面粉浆,摊拭饼时,主妇拈一团又软又韧的面粉浆放在底部加热的平底鏊盘上,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拭匀上一圈即成,手艺好的摊成的拭饼不但皮薄、匀而无洞眼,且外周“滴括圆”。也有人将拭饼写做“锡饼”,认为这种饼薄如锡箔,故谓“锡饼”;还有人写作“食饼或“席饼”的。

据一篇文章中考证,吃春饼这一习俗可追溯到晋,但兴于唐朝。《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新之意。杜甫有诗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陆游也有诗句“春日春盘节物新”。元代出现用薄饼卷馅后再用油炸食用的记载。钟叔河先生写过《长沙的春卷》,称吃春卷是长沙的一种民俗。金门地区则将这种食物称为“七饼”(让人想到麻将中的“七饼”),还有一个有关其来历的传说故事。据记载,皖南地区人民也在立夏时节做苎麻饼吃,当地有一种野生植物------苎麻,用苎麻叶捣成泥,掺进糯米粉中做成饼,蒸熟食之,作为“立夏”前后的节令食品,在当地民间有“立夏吃苦饼,热天不中暑”的谚语。网上还可查到越南也有春卷。

不知为什么,台州人习惯在立夏这天吃锡饼,这一天也叫做“疰夏”(也有写作醉夏的,周作人先生则写作“蛀夏”),有俗谚曰:“疰夏呒麦饼,白落(碌)做世人。”意谓立夏这天没有麦饼吃,做人也白做了,可见锡饼台州人心目中的地位。叶泽诚先生收集的临海节俗竹枝词有一首《疰夏(立夏节)》这样写道:“食饼筒筒像卷,豆芽小菜炒麸筋。店家借根天平秤,秤过今年重几斤。”其次是端午节时吃麦饼,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端午这天各家各户很少吃粽子的,反而以吃锡饼居多,虽然谚语有“吃了端午粽,棉衣远远送”一句,吃粽似乎是春节时更多些。

有关台州端午吃麦饼的题咏,我所见到的有近代温岭名医赵立民先生的《好事近》一词曾提及:“端节又来临,喜气弥漫墟落。炉灶香腾麦饼,冒炊烟椽角。”如今人们多用液化气了,“炉灶香腾麦饼,冒炊烟椽角”的景象恐怕是难以看到了。住在城里的不少人也很少亲手做麦饼了。

食饼筒由来
传说一
很早的时候,象山那边的渔民出海捕鱼都要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在家的女人们为男人们的食物发愁,出海太久食物不易储存容易坏掉,于是聪明的女人们就发明了食饼筒。
传说二
据说抗倭名将戚继光驻守军营,一天夜里,有士兵忽然来报告:“不好啦!倭寇又打进来了!”戚继光大惊失色,想:兄弟们还没吃饭呢,饿着肚子去打仗,这也不是办法呀。突然,一个好点子从戚继光的脑子里蹦了出来,让兄弟们把菜夹在饼里,边走边吃,这样,不就让兄弟们填饱肚子了吗?后来,戚继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果然顺利地打败了倭寇。
传说三
另外一种则说食饼筒是天台那个疯癫的济公和尚发明的。他见每餐剩下不少菜,就把剩菜裹入饼皮里,留到下一顿再吃。因此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食饼筒还被称为“济公卷饼”,作为中华名小吃闪亮登场。
食饼筒
麦饼筒又叫食饼筒,入口松脆、油而不腻,大有那种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的感觉。我从小跟着母亲学习做麦饼筒,虽算不上老手,但做成后食之口感蛮不错的。做麦饼筒还是十分讲究的,尤其是做皮。首先把面饼捏成圆状,再把面饼烙在火炉板上,大约几分钟便可出炉,皮要烙得不薄不厚,这样越见功夫。馅,可以是肉丝、豆芽、萝卜丝等,也可以合自己的口味配料。你想吃脆一点,可以包好后油炸,在油锅中翻滚过的麦饼筒闪着金黄诱人的光泽,酥脆宜人。吃时,将麦饼皮平摊在平面上,用筷子把小菜一样一样放在皮子上,包卷成圆珠笔筒状即可食用。一筒在手,食欲大开,咬下一口,又香又鲜,汁多味儿足,满嘴都是“山”的浓郁和“海”的鲜美;再咬一口,回味无穷,有金黄的蛋丝,有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有绿油油的豆芽……各色佳肴一应俱全。让你吃了一筒还想吃一筒,那种滋味呀……真是无言可喻,欲罢不能。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