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爱告状的孩子,要怎么教育呢?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长大后爱抱怨的人。作为旁观者,我们都敬而远之。但是当爱抱怨的人变成了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感受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处理的?也许有些父母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但我的朋友琳琳最近为这个问题伤透了脑筋,不仅因为她的女儿是“抱怨之王”,还因为她的不当处理会导致更大的教育问题。琳琳一直信奉“严格要求老师,给女儿很多规矩”的原则。一开始女儿是愿意遵守的,但是等女儿表妹来了,原来的规矩就全打破了。
因为两个小姑娘朝夕相处,自然会有很多矛盾。此外,琳琳的家庭过去只有一个女儿,根本没有与其他孩子相处的经验。所以经常闹矛盾,女儿时不时抱怨,甚至不愿意继续遵守原来的规矩。出于这个原因,琳琳非常苦恼。事实上,琳琳儿童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第一,因为女儿在家里曾经是个“小公主”,根本就是“怕在嘴里,怕掉在手上。”所以,当有一个孩子可以玩她的玩具,吃她的零食时,她自然会有一百个失望。其次,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孩子确实容易因为思维的限制而产生抱怨。
以下是详细介绍。有些孩子抱怨是因为他们还很小。当他们被其他孩子的不规范行为伤害时,他们会寻求大人“教导”孩子,这是处于前道德阶段的孩子经常做的事情。这时候他们不在乎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只做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他们想让成年人通过抱怨来“保护”自己,不管他们的抱怨是否合理,是否会伤害到别人。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当孩子处于具体的操作阶段时,他们的思维不会像以前那样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会逐渐想要实现社会化。
除了采纳别人的意见,想和别人社交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会开始服从权威。他们会认为听父母和老师话的孩子是好孩子,所以会想通过抱怨告诉老师自己是好孩子,这是他们想表现出来的行为。当孩子处于正义与道德的阶段,孩子倾向于主持正义与公平,不再盲目服从权威,开始做出独立的判断。所以,当其他孩子的行为破坏了集体的公平时,他们就会以“正义”为由向大人投诉。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虽然儿童抱怨背后的动机在不同的阶段是不同的,但他们最终的行为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