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的基本特征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特征
引导语:吴式太极拳拳法的特征与其他流派有哪些区别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吴式太极拳的基本特征,欢迎参考阅读!
吴式太极拳的4大基本特征
一、中正
每一个姿势务求端正,最忌偏斜。重心必须稳定,开合必须讲究虚实对称。尤其是三盘(胸臂以上为上盘、腰胯为中盘、腿为下盘)功夫必须协调。要注意以腰胯为全身之枢纽,下盘是基础,上盘则以顶头悬(虚领顶劲)作为纲领。中正即《十三势歌诀》中说的“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二、安舒
安舒的要领就是自然,切忌牵强。要求“神清气和、体静身柔”。练拳时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动作要柔和、舒展,呼吸要平稳、深长。我想在这里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人们说,练拳要“放松”,应该指出,正确的提法是“似松非松,将展未展”。这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法则。
我们要将放松贯穿于学习吴式太极拳太极拳的始终,即每一个招式都离不开放松。
我们常说的“太极劲”,即是出于“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也就是《太极拳论》上说的“得机得势”。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导致“身便散乱”,弊病出于腰腿。
安舒还有一个重要的法则,即是“气沉丹田”。如果在练拳中达不到安静的要求,也就无法做到“气沉丹田”。
三、轻灵
练太极拳必须遵守“轻灵”法则。《太极拳论》开始就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轻灵是相对于重浊而言。这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武术的最为重要之处。
在《太极拳论》中有“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的提法,足以解释“轻灵”的重要性。
这两句话的含义是指以轻灵为法则,在练拳中产生的“灵敏度”。就像一台灵敏度很高的天平一样,在天平的一侧,加以不同的重量,即有不同的反应。精密度越高的天平,反应越是灵敏。
四、圆活
一般练太极拳者对“圆活”的理解都有偏颇的一面。圆活所表现的,绝不仅是“形(即拳架)”的一个方面。
形圆,仅是学拳的初始阶段,但也不是三五年能达到的;意圆,则更难也,这个阶段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我将这两个阶段譬喻为“升堂、入室”。
吴式太极拳的行气方法
练习吴式太极拳要求练心、练气、练身、三结合,生活中要掌握吴式太极拳的行气方法,才能更加快速的掌握其技巧。
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讲“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这里所说的心,不是血肉之心而是指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近似于通常讲的“以意领气之意”,但心和意还有区别。
拳谚讲的“心动意动”说明心和意之间是主从关系,心为主导,意随心动,致于以心行气的“气”也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有形的呼吸气体,一种是无形的元气。
适二种气也有关联,练拳时首先要呼吸平稳。要保持常时呼吸的`次数和呼吸的深度,久之自然成为深呼吸,是练太极拳的自然发展,而不是故意造成的。
元气是人身的元阳之气,也就是“以心行氧”之气。元气充足。
则人的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体格强健,年老不衰;元气消耗过多,则人精神不振,声音喑哑,体格衰弱;元气耗尽,人即危矣。
中医所谓调和气血,这个气就指的是元气,元气衰了,用药滋补就难以奏效。太极拳的特点是由动中生静,静中养心,以意行气,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练气的要求,首先是使呼吸平稳,由平稳而达到深呼吸,不可故意改变平稳的呼吸方式,用静、轻、慢、切、恒的方法练习太极拳的功架,久而久之, 动作自然配合呼吸。
十三势行功心解上讲的“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能呼吸自然能养元气,元气自然沉到丹田,达到增强元气的目的,自然能运到周身,也就是“气遍周身不少滞”的目的达到。
以上各节都有关联,要深加体会,自然贯通,达到延年益寿,非作枝梗之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