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认识的字越多,孩子的阅读能力就越强?
说到孩子的早期阅读,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认字、识字。这是由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读书都是以文字为基础的,所以,一说起早期读书,就会把读书与识字联系在一起,把识字当成了读书。所以很多人也陷入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会识字才会读书,孩子识字量越大,读得就越好,读书能力就越高,不少的家长和老师将孩子能认识多少字,作为孩子早期读书成果的评价指标。
其实智能在8岁以前就已经固定,学习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国内外一些权威的教育专家们认为,早期识字并不等于早期读书,大量系统地组织孩子识字的做法并不足取。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教授对此评价说,虽然早期读书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但识字只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识字并不能作为读书的唯一目的。大量系统的识字教育不是孩子早期读书的内容。而在强迫孩子大量识字的过程中,一个更隐性,也更可怕的后果是很有可能会因此而抹杀孩子对读书的兴趣,使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其实,识字量大小与早期读书发展好与否,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早期读书的能力也不是指孩子识字有多么流畅,而是指在早期读书中,孩子能否了解读书的基本程序,掌握读书的一般方式方法。
所以说,早期读书并不是机械地看书、识字,而是调动一切感官去观察和思维,理解视觉所及的信息内容, 因此早期读书本质上是一种解读符号信息的心智活动。
特别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绘本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应该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绘本不需识字,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一样会产生丰富的心智活动。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尊重孩子、发现孩子、解放孩子的作品,都是保护孩子、服务孩子、引导孩子的作品,因为孩子文学的本质是成长文学和希望文学。
很多的孩子,虽然无法通过文字来进行读书,但并不是说不识字就不能读书。阅读一本好的绘本,从中获得快乐是孩子在读书过程中一种无形的积累。不要小看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本里,一页页充满童趣的画面,他会读出一个个故事,读出一个个经典。在读书时,孩子欣赏美丽的图画,感知新鲜的事物,了解有趣的故事,从而丰富心灵,延伸幻想,满足好奇, 探索 求知。也许他“读”到的那个故事与图书的本义南辕北辙,但这并不妨碍他获取快乐和幸福。
“有效的读书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创新和再造”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里的“创新和再造”,那就是孩子在读书过程中,对读书对象产生了一定的理解,这种理解与识字关系不大,只是与他的人生阅历有关。如果说孩子读书有瓶颈的话,那绝不是“识字” 而是生活经历和思想的贫乏。所以,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带孩子开阔眼界,让他有更丰富的生活经历。
当然,对于孩子的早期识字也不必过分反对,把识字说成是早期读书的天敌也是有点过分的,识字也可以看成是早期读书的一种形式,因为孩子早期读书的对象是多样的、丰富的,可以是图画,当然也可以是文字。重要的是只要孩子快乐就可以了,兴趣比什么都重要,不可让识字成为孩子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