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灭吴原文翻译
越王勾践灭吴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越王勾践灭吴翻译:
越王勾践兵败退守于会稽山上,于是向三军传令说:“凡是我父老兄弟及同姓的宗族中,有能帮助我谋划使吴国军队退兵的,我愿同他共同执掌越国的国政。”大夫文种进前回答说:“我听说做生意的人,夏天就开始储备皮货,冬天到了则开始储备麻布,旱季到了就开始储备舟船,雨季来临则开始储备车辆,以此来等待缺货时卖个好价钱。所以说,平时即使没有四方袭扰的忧患,但谋臣和武将一类的人才,依然不可不事先选拔培养。譬如蓑衣和笠帽,雨季到来之后一定会派上用场。现如今君王退守到会稽山上以后,才想到寻找谋臣,这不是太晚了吗?”勾践说:“如果能听到您的高论,有什么太晚的呢?”于是真诚地拉着他的手,便和他商量起来。
商议之后就派文种去吴国求和,说:“我们国君勾践没有能人可派遣,便派下臣我来求和,我不敢当面与吴王交谈,只好私下里跟执事官说:我们国君的军队已不值得屈辱吴王亲自来讨伐了。我们愿意把金玉、美女奉献给吴王作为赔罪;请让勾践的女儿给吴王做女奴,大夫的女儿给吴国的大夫做女奴,士的女儿给吴国的士人做女奴。越国的财宝重器全都献上,我们国君率领越国的军队来此随从吴王的军队,全部听凭吴王调遣。如果天王认为越国的罪不可宽恕,那我们将烧掉本国的宗庙,与妻子儿女以及百姓同系死生,并把金玉沉入江中。另外,我们还有五千披甲的士兵准备拼死抵抗,在这生死关头他们必定会一个顶俩,等于有一万披甲的士兵肯为国君效死,这岂不就伤了吴王所爱惜的部下了吗?你们与其杀了这些越国人,还不如得到这个国家的臣服,这其中哪个更有利呢?”
夫差准备听从文种的话跟越国讲和,伍子胥劝告说:“不行。吴国和越国,是仇怨极深注定交战的敌对国家。三条大江环绕着吴越两国,百姓无处迁移,有吴就不能有越,有越就不能有吴,这将是不可改变的现实啊!我听说,陆地上的人习惯住在陆地,水边的人习惯住在水边。那些居住在高地上的诸侯国,我们即使进攻并战胜了他们,也不能居住在他们的土地上,无法乘坐他们的车辆。而那越国则不同,如果我们进攻并战胜它,就能居住它的土地,乘坐它的舟船。这是有利的事情,不可失掉良机,君王一定要灭了它!倘若失掉这个利好机会,以后即使后悔,也必定是来不及了。”
越国人事先把打扮好的八个美女进献给太宰嚭,并说:“您如果说服吴王宽赦越国的罪,还有比这些更美的女子进献给您。”于是太宰嚭劝谏吴王说:“我听说古代讨伐别的国家,只要敌国降服就可以了。如今越国已经降服,还要求它们什么呢?”于是,夫差答应与越国讲和后,就让文种回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