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来历。(短一些)

 我来答
小迪迪波波
2020-02-06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3
采纳率:64%
帮助的人:8.1万
展开全部

压岁钱,源于“压胜钱”,
它起源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并不在市面上流通,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是汉族民间一种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钱币,作为小孩子佩带的饰物,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压胜钱”也作为洗儿钱(婴儿满月洗浴,赐给孩子的钱),后来演变为春节的“压岁钱”。

压岁钱的传统寓意

1、压祟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名字叫“祟”,黑身白手,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一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疯疯癫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和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

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竟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

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祟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小孩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为了他们不再增长岁数,可以多活几年。

我的行云笔记
高粉答主

2020-02-06 · 爱好读书的三线文艺青年
我的行云笔记
采纳数:59 获赞数:2866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门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就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金银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成为了春节。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到了明清时期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武白秋5w
2011-01-2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关于压岁钱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是: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另一种说法就是
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清代,压岁钱带上了去邪、祈福的成分,《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里,是指带方孔的铜制钱。自纸币代替金属制钱以来,便改用红纸包封之以示吉利。清代曾有人写诗描绘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986e004
2019-01-17 · TA获得超过364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227
展开全部

压岁钱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据记载,压岁钱始于唐代。唐玄宗天宝年间,宫廷盛行春日撒钱。这钱除贺喜外,主要是长者为新生儿镇邪驱魔。

民间传说,源于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怪叫“祟”,大年三十晚上会出来活动。一当来到别人家里,就用手去摸熟睡中的孩子头,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来守护孩子,这也叫做“守祟”。因为“祟”与“岁”谐音,就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压岁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d491dd4
2011-01-27 · TA获得超过34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1万
展开全部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