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1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 30
内容要精练,要突出重点,同时也要全面,包括初中6册课本重点古诗、名著、字词、文学常识等等,回答者请以提纲为形式,把内容概括精要,不要太啰嗦,以浓缩就是精华为本,要知道毕业...
内容要精练,要突出重点,同时也要全面,包括初中6册课本重点古诗、名著、字词、文学常识等等,回答者请以提纲为形式,把内容概括精要,不要太啰嗦,以浓缩就是精华为本,要知道毕业班的时间就是生命啊!所以我希望回答者回答的重要知识点一个不漏,但精要,如果您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那就请您在此留下您的精神财富,本人必感激不尽!
3楼朋友回答得不够全面,像文言文、字词等内容也要包括在内,大家可以到处搜搜,把网址复制下来也行,本人强调精而全面哦~ 回复1楼;本人要的是资料,你提供的是试题,差别很大哦~ 展开
3楼朋友回答得不够全面,像文言文、字词等内容也要包括在内,大家可以到处搜搜,把网址复制下来也行,本人强调精而全面哦~ 回复1楼;本人要的是资料,你提供的是试题,差别很大哦~ 展开
5个回答
2011-01-29
展开全部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总纲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及阅读
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颂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
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
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谈启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野侍晌)
(十二)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风格: 柔婉 豪放 灵秀 庄严 绮丽 朴实 繁复 凝练生动
二、现代文阅读 答题技巧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三、 课外名著阅读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
主要人物形象或主要内容
①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妖如仇。
②猪八戒:憨厚纯朴,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作战勇敢,不畏妖魔,有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
③唐僧: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
主要艺术特色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超凡,夸张神奇,变形荒诞。
精彩片段
①孙悟空大闹天宫
②真假美猴王
③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⑤猪八戒高老庄招亲
水浒 作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
主要人物形象或主要内容
①宋江:人民理想的忠义之士,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多谋善段,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②鲁智深:正直无畏、见义勇为的豪侠。
③林冲: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凶狠泼辣。
④武松:力、勇和正义的象征。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代表,刚正的义士。
⑤李逵:淳朴、粗鲁、富有反抗性和同情心,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游民的典型。
主要艺术特色
①全文结构宏伟完整,众多人物一个引一个,每个英雄故事都像一篇英雄传记,传记间一环套有环。
②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形象。
③叙事翔实精彩。
④语言通俗生动,充满个性化特色。
精彩片段
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②智取生辰纲
③武松打虎、斗杀西门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
⑤宋江题反诗
⑥真假李逵
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主要艺术特色
①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幽默,妙趣横生。
②叙事充满奇妙艺术。
内容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阿长与〈山海经〉》
③《二十四孝图》
④《藤野先生》
⑤《无常》
⑥《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控诉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父亲的病》揭露“巫医不分”的名医敲诈勒索、封建迷信,鞭挞了复古倒退的反动;《范爱农》通过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中、后的不同遭遇,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软弱性;《琐记》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革命青年。
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
主要人物形象
①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行尸走兽。
②虎妞:具有二重性,一是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是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主要艺术特色
①独特的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②善于描写老北京风土习俗、民情世俗。
③语言俗白凝练
④独特的讽刺艺术。
主要内容①怒辞杨宅(第五节)
②曹家遇险(第十节)
③晦暗的地狱(第十六节)
④最后的绝望(第二十二、二十三节)
繁星•春水 冰心
主要内容
①以歌咏自然、赞美母爱和抒发哲理的诗为最多。
②有许多诗托物言志,以鲜明的形象来比喻或暗示某种人生哲理。
③有的揭露学生时代的黑暗,同情涂炭的生灵,讴歌探索前进道路的先驱者。
①《繁星•一〇》:告诫青年人珍惜青春,勇于奉献,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②《繁星•一二》:“爱的哲学”,是冰心诗歌的核心和主旋律。
③《春水•一〇五》:将母爱、自然、童心三者和谐地织入了诗的经纬。
主要艺术特色
①抒写生活真实,表现率直的个性。
②诗风清新明丽,俊秀含蓄,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
③抒情和哲理的完美融合。
鲁滨孙漂流记 笛福
主要人物形象
①鲁滨孙:是一个要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追求财富的具有积极进去精神的新兴资产者的英雄形象。
②星期五:鲁滨孙救起的白人俘虏,是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主要艺术特色
①描写具体逼真,用人物行动具体表现人物性格。
②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注重表现性格的变化和发展。
③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
主要内容
①挖独木桥
②制作瓦罐
③开导“星期五”
④自封总督
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英)
主要内容
全书共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讽刺了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君主政体、两党制以及政治、法律、财政、教育、文化、艺术等个方面,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①游小人国时对“高跟”、“低跟”党的斗争
②游大人国时和国王的谈话
③游飞岛国时参观“拉格多科学院”
④游慧骃国时和马的对话
主要艺术特色
①将虚构情节、幻想故事和对现实的揭露巧妙结合。
②点面结合,对照写作,四部游记一正一反地排列。
③绝妙的想象,生动的细节。
童年 高尔基(前苏联)
主要人物形象
①阿辽沙:是一个卑视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
②外祖父卡希林:家长制手工业者的形象,凶恶残暴,没有亲情,惟利是图,寡情薄义。
③外祖母伊凡诺夫娜: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了劳人民的优秀品质。
主要内容
①与外祖父等人联欢(第三章)
②雅柯夫和奇奇打架(第二章)
③外祖父打外祖母(第十章)
④报复老师(第十二章)
主要艺术特色
①交替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描写的多视角描写方法。
②语言生动活泼,描写栩栩如生。
③选材独特,取材于作家的经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
主要人物形象
①保尔: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的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②冬尼娅:天真、纯朴,醉心于爱情,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落伍者和寄生虫。
主要艺术特色
①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
②写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群众的英雄业绩。
③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如格言警句、内心独白、日记、回忆等。
主要内容
①苏联红军与彼得留拉匪徒开战(第一部分第七章)
②熔铸“钢铁”的过程(第二部分第二章)
③打消自杀念头(第三部分第八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及阅读
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颂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
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
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谈启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野侍晌)
(十二)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风格: 柔婉 豪放 灵秀 庄严 绮丽 朴实 繁复 凝练生动
二、现代文阅读 答题技巧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三、 课外名著阅读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
主要人物形象或主要内容
①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妖如仇。
②猪八戒:憨厚纯朴,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作战勇敢,不畏妖魔,有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
③唐僧: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
主要艺术特色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超凡,夸张神奇,变形荒诞。
精彩片段
①孙悟空大闹天宫
②真假美猴王
③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⑤猪八戒高老庄招亲
水浒 作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
主要人物形象或主要内容
①宋江:人民理想的忠义之士,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多谋善段,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②鲁智深:正直无畏、见义勇为的豪侠。
③林冲: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凶狠泼辣。
④武松:力、勇和正义的象征。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代表,刚正的义士。
⑤李逵:淳朴、粗鲁、富有反抗性和同情心,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游民的典型。
主要艺术特色
①全文结构宏伟完整,众多人物一个引一个,每个英雄故事都像一篇英雄传记,传记间一环套有环。
②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形象。
③叙事翔实精彩。
④语言通俗生动,充满个性化特色。
精彩片段
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②智取生辰纲
③武松打虎、斗杀西门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
⑤宋江题反诗
⑥真假李逵
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主要艺术特色
①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幽默,妙趣横生。
②叙事充满奇妙艺术。
内容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阿长与〈山海经〉》
③《二十四孝图》
④《藤野先生》
⑤《无常》
⑥《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控诉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父亲的病》揭露“巫医不分”的名医敲诈勒索、封建迷信,鞭挞了复古倒退的反动;《范爱农》通过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中、后的不同遭遇,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软弱性;《琐记》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革命青年。
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
主要人物形象
①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行尸走兽。
②虎妞:具有二重性,一是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是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主要艺术特色
①独特的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②善于描写老北京风土习俗、民情世俗。
③语言俗白凝练
④独特的讽刺艺术。
主要内容①怒辞杨宅(第五节)
②曹家遇险(第十节)
③晦暗的地狱(第十六节)
④最后的绝望(第二十二、二十三节)
繁星•春水 冰心
主要内容
①以歌咏自然、赞美母爱和抒发哲理的诗为最多。
②有许多诗托物言志,以鲜明的形象来比喻或暗示某种人生哲理。
③有的揭露学生时代的黑暗,同情涂炭的生灵,讴歌探索前进道路的先驱者。
①《繁星•一〇》:告诫青年人珍惜青春,勇于奉献,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②《繁星•一二》:“爱的哲学”,是冰心诗歌的核心和主旋律。
③《春水•一〇五》:将母爱、自然、童心三者和谐地织入了诗的经纬。
主要艺术特色
①抒写生活真实,表现率直的个性。
②诗风清新明丽,俊秀含蓄,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
③抒情和哲理的完美融合。
鲁滨孙漂流记 笛福
主要人物形象
①鲁滨孙:是一个要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追求财富的具有积极进去精神的新兴资产者的英雄形象。
②星期五:鲁滨孙救起的白人俘虏,是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主要艺术特色
①描写具体逼真,用人物行动具体表现人物性格。
②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注重表现性格的变化和发展。
③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
主要内容
①挖独木桥
②制作瓦罐
③开导“星期五”
④自封总督
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英)
主要内容
全书共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讽刺了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君主政体、两党制以及政治、法律、财政、教育、文化、艺术等个方面,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①游小人国时对“高跟”、“低跟”党的斗争
②游大人国时和国王的谈话
③游飞岛国时参观“拉格多科学院”
④游慧骃国时和马的对话
主要艺术特色
①将虚构情节、幻想故事和对现实的揭露巧妙结合。
②点面结合,对照写作,四部游记一正一反地排列。
③绝妙的想象,生动的细节。
童年 高尔基(前苏联)
主要人物形象
①阿辽沙:是一个卑视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
②外祖父卡希林:家长制手工业者的形象,凶恶残暴,没有亲情,惟利是图,寡情薄义。
③外祖母伊凡诺夫娜: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了劳人民的优秀品质。
主要内容
①与外祖父等人联欢(第三章)
②雅柯夫和奇奇打架(第二章)
③外祖父打外祖母(第十章)
④报复老师(第十二章)
主要艺术特色
①交替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描写的多视角描写方法。
②语言生动活泼,描写栩栩如生。
③选材独特,取材于作家的经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
主要人物形象
①保尔: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的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②冬尼娅:天真、纯朴,醉心于爱情,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落伍者和寄生虫。
主要艺术特色
①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
②写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群众的英雄业绩。
③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如格言警句、内心独白、日记、回忆等。
主要内容
①苏联红军与彼得留拉匪徒开战(第一部分第七章)
②熔铸“钢铁”的过程(第二部分第二章)
③打消自杀念头(第三部分第八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
中考成绩是学生、老师、学校以及家长所芦并关注的焦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择校和学校的声誉问题。由此看来,积极探索能快速高效地提高中考成绩的复习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中考已日趋临近,笔者就近年来我省的中考试题作了认真分析,已略知其命题趋势及规律,现将“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部分的复习策略写出来,希望能在冲刺阶段给考生助一臂之力。
一、字音
(一)整体要求
1、能正确拼读汉语音节,能给汉字注音,能辨别并改正错误的音节。
2、掌握3500个常用字的正确读音。
3、掌握常见多音字的读音。
(二)复习策略
1、熟记汉语拼音的读写规则,如:
(1)ü与j、q、x、y相拼时,必须省亩哗扒去ü上两点。
(2)iou,uei,uen前面加声母时必须写成iu,ui,un,如:“春秋”不能注为“chuēn qiōu”,而应注为“chūn qiū”。
(3)注意韵母er用作韵尾时(儿化音)写成r,如:鸟儿(niǎor),花儿(huār)。
(4)牢记声调标调规则,如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2、注意把自己容易读错的形声字、形近字加以收集比较,如:
(1)形声字
风流倜傥(读tǎng 不读dǎng),两相对峙(读zhì,不读shì)。
(2)形近字
敝帚自珍(zhēn) 广泛(fàn) 揣测(chuǎi)
暴殄天物(tiǎn) 针砭(biān) 惴惴不安(zhuì)
3、注意多音字的比较认读,如:
ài(艾草) lǒng(笼罩) zǎi(积攒)
艾 笼 攒
yì(自怨自艾) lóng(鸟笼) cuán(攒动)
二、字形
(一)整体要求
1、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能够在田字格、方格里按要求规范、工整地书写汉字。
2、掌握3500个常用字的字形,能正确地辨别并改正词语、句子、语段中常见的错别字。
3、能正确书写并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二)复习策略
1、写字时掌握字的间架结构,笔画舒展适中,分布合理,力求整个字的结构匀称,重心平稳。
2、将3500个常用字汇成表,利用字典查出每个字的音和义,以便帮助记其字形。
3、在所有汉字中,有好多同意字极容易混淆,在复习中必须得依据字的意义及搭配习惯来掌握。如:
(1)“查”和“察”的区别——调查、检查、观察、察言观色。
(2)“汇”和“会”的区别——“会聚”这个词里的“会”可换为“汇”,但“融会贯通”里的“会”不可换为“汇”。
(3)“曲”和“屈”的区别——有时“委曲”与“委屈”的意思相同,但在“委曲求全”这个成语里不能把“曲”写为“屈”。
4、在所有汉字中,也有好多形近字极容易混淆,在复习中必须得仔细辨别。如:
(1)“点拨”中的“拨(bō)”不能写为“拔”也不可读为“bá)。
(2)“销声匿迹”中的“销”不能写为“消”。
三、词语(包括成迅昌语)的理解与运用
(一)总体要求:
1、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二)复习策略
1、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的辨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在了解它们的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不同的因素来体会其间意义和用法上细微的差别。常用的辨析方法有如下几种:
(1)从词义的轻重来辨别。如“失望”和“绝望”,前者的程度浅后者的程度深。
(2)从词义的范围大小来辨别。如:“战斗”和“战争”,前者范围小,后者范围大。
(3)从成语的感情色彩来辨别。如“爱护”、“保护”和“袒护”三个词都有表示护卫,免受伤害之义,但爱护是褒义词,保护是中性词,袒护是贬义词。
(4)从词的搭配对象来辨别。如“充足”、“充分”和“充沛”三个词都有“满”和“够”的意思,但“充足”常与具体的物质方面的东西搭配,如:粮食充足;“充分”和“充沛”则常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如:条件充分、精力充沛。
(5)从词的语体色彩来辨别。如“死亡”和“逝世”,前者用于一般(平凡)人的死,而后者则用于伟大人物的死。
(6)从词性来辨别。如“障碍”和“阻碍”,它们都有阻挡、妨碍事物发展和进行的意思,但“障碍”是名词,可作主语和宾语;而“阻碍”是动词,常作谓语。
2、成语的正确使用
(1)注意辨别理解成语中的关键字。如“事半功倍”中的“功”字,有的学生常把它当“工”来理解,以致把整个成语的意思理解为:付出成倍的工作,才完成一半的事情。再如“销声匿迹”中的“销”字,也有不少学生常把它当“消”字理解,从而把整个成语的意思理解为:声音消失了,踪迹不见了。(其实“功倍”指成倍的功效,“销声”指不公开讲话。)
(2)注意辨析近义成语。如“鬼斧神工”和“巧夺天工”,两个成语都用来形容技艺高超、奇妙,但“鬼斧神工”指鬼神所造,不是人力所为,因而常用来形容一些天然形成的景物,“巧夺天工”则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因而常用来形容一些经过人工雕饰的景物。
(3)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如“咄咄逼人”和“盛气凌人”,两个成语都含有“气势汹汹,使人难堪”之意,但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仅限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4)注意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两个成语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但前者常形容待人处事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含褒义;后者多指什么事(包括坏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
四、句子
(一)总体要求:
1、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
2、能够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
3、掌握句子衔接与排序的方法。
4、能够仿照所给句子再写一两句话,即仿写。
(二)复习策略
1、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
(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a、自参加函授学习以来,我的知识水平有了明显的增长。
此句的主语“生产水平”和谓语“增长”不搭配,应把“增长”改为“提高”。
b、青年学生应从小就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此句的谓语“养成”和“人生观”不搭配,应把“养成”改为“树立”。
c、自己有双聪明灵巧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此句的定语“聪明”和中心语“手”不搭配,应把“聪明”删去。
d、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此句的补语“整整齐齐”与中心语“打扫”不搭配,应把“整整齐齐”删去。
(2)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缺修饰语。如:
a、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团结协作的可贵。
此句滥用介宾结构“在……中”,使原来的主语“这次抗震救灾”变为状语,最终造成整句缺主语,此句应删除“在”和“中”。也可删去“使”字,让“我”作主语。
b、天气这么寒冷,他身上仍然既破烂又单薄的衣服,怪可怜的。
此句缺少谓语,应在“仍然”后面加上“穿着”。
C、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此句的谓语“成为”,没有相应的宾语来与之搭配,即缺宾语。应在“3个生产厂”后加上“的大型企业”。
d、家庭环境往往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此句缺少必要的修饰语,因为家庭环境有好有坏,所以应在“家庭环境”前面加上“良好的”。
(3)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义使用不当,词性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如:
a、“五一”假日里,滔滔不绝的游客使普者黑风景区热闹非凡。
此句属词义使用不当。形容来往的游客连续不断,只能用“络绎不绝”,而“滔滔不绝”用于形容话多,连续不断。
b、鲁迅作品里的部分异体字常困难着许多师生的心。
此句里的“困难”被误用为动词,应把它改为“困扰”或“困惑”。
C 、初中三年,语文学习一直是我的嗜好。
此句里的“嗜好”多指不好的、特殊的、成习惯的爱好,含贬义,应把它改为“爱好”。
(4)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就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要么前后矛盾,要么违反人们的思维,要么违背客观现实情况等。如:
a、他是汶川地震灾区所有死难人员中的幸存者。
此句中的“幸存者”与“死难人员”相矛盾,既然他是“幸存者”,就不该包含在“死难人员”之中。应把“所有死难人员”删去。
b、为防止此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应加强安全教育。
此句要表达的意思应当是“防止事故再发生”,才符合常理,但因加了个否定词“不”,成了“防止事故不再发生”,意思是事故不发生都不行,一定要让它发生,这就违背了人们的客观愿望。应把“不”字删去。
(5)重复累赘
重复累赘指的是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而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句子成分。如:
a、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
此句的补语部分“最多”与“不超过”在语意上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b、教育局长亲自光临到我校强调“减负”应注意的问题。
此句里的“光临”与“到”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6)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指把两种句式或两个意思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如:
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
此句从前半部分(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看,陈述对象是甲队;从后半部分(最终攻破甲队大门)来看,陈述对象显然是乙队。因而造成前后主语不一致,表意不清。可把“攻破甲队大门”改为“失败”,使整句的陈述对象为甲队。
(7)表意不明,造成歧义。
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同一个句子表意不确定,既可这样理解,也可那样理解。如:
三个电视台的主持人正聚在一起交流经验。
此句既可理解为甲电视台,乙电视台,丙电视台的主持人聚在一起交流经验,也可理解为同一电视台的主持人甲、乙、丙正聚在一起交流经验。应将“三个”与“电视台的”调换位置。
(8)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一般包括逻辑语序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语序不当,关联词的语序不当。如:
a、苏州园林修剪和栽种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此句不符合客观规律,应该把“修剪”与“栽种”两者对调位置。
b、减轻负担是要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思考和动手的时间,促进他们学会动手、动脑、做事、生存、共同与别人生活。
此句里的“共同”应该放到“生活”的前面,成为“生活”的状语。
C、就业不论多么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
此句属关联词语的语序不当,应把“不论”放在“就业”之前。
2、句子衔接与排序的方法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常出现的,而学生解答这类题型的得分率又通常较低,所以很有必要仔细探究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依据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这类题型总结出来的解题方法如下:
句子的衔接三法——
(1)注意符合时间、空间及逻辑等关系。如:
(2006年云南中考试题)依次在下列语句中横线上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那么柔和, ① ,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那霏霏的春雨,像轻烟那么迷蒙,使所有的景物若隐若现,若幻若真, ② 。
A、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B、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的笔墨能如此飘逸。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的笔墨能如此飘逸。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此题应从前后句的逻辑关系来分析。“软绵绵的”属于手上或脚上的触觉,用于脸上是不合事理的,因此排除C、D项;“凉沁沁的”应该是春雨先飘在脸上才会产生的感觉,如果先感到“凉沁沁的”之后春雨才飘在脸上,就显然不合逻辑。故选B。
(2)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如:
(2007年杭州中考试题)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 ,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 ;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 。
①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②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③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④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⑤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⑥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此题应从句子前后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来分析。第一个分句陈述对象(主语)是道路,如果选择②,就不再是紧接着陈述道路,而是在陈述(什么)把道路扔在田野上,陈述对象即主语变了。因此,只能选①才能使前后陈述对象一致;第二个分句的陈述对象(主语)是河流,如果选择③,就不再是紧接着陈述河流,而是在陈述村庄,要使前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就只能选④,由此可知本题选D。
(3)注意所举事物的对应。如:
(2007年铜仁中考试题)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 ;旋风一样, ;乱蛙一样, ;火花一样, ;斗虎一样, 。
①是强健的风姿;②是飞扬的流苏;③是蹦跳的脚步;④是急促的鼓点;⑤是闪射的瞳仁。
A、④②③⑤① B、③⑤④②①
C、④①③②⑤ D、③①④⑤②
此题应从各事物所具有的特性来找分别与各事物的对应关系来分析。第一空与第二空可先放一下,之后看第三空的对应关系比较明显:“乱蛙”对应“蹦跳”,这样可排除B、D两项。再看第四空,“火花”自然与“闪射”对应,于是又排除C项。故此题选A。
句子的排序四法——
(1)注意找总领句或总结句来确定首句或末句。
(2)注意句里有代词的一般都放在中间或末尾指代前面相应的内容。
(3)注意关联词的搭配。
(4)注意组合句子单元,即将有紧密联系的句子合并为一个单元。
(5)整合句子单元。
例: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应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②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以偏废,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③如果对可以泛读的,采用精读的方法;④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只能有一点可怜的收获;⑤就可能对必须精读的东西囫仑吞枣;⑥如果对应该精读的,采用泛读的方法;⑦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
A、①③④⑦⑥⑤② B、①②⑥⑤③④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⑥⑤⑦③④②
分析:先浏览各句就可发现①为总领句,理应确定为首句;再抓住②当中的“因此”两字,“此”是指代上文内容,说明②是对上文的总结,理应排在末句;第三考虑用关联词的搭配组合句子单元;③④为一个单元,⑤⑥⑦为一个单元;第四,整合句子单元。抓住④当中的“又”字,说明此单元(③④)是顺承另一单元(⑥⑤⑦)的。故此题选D。
3、句子的仿写
仿写句子,这类题型是近十年来中考试卷中不断出现的。估计在今年的中考试卷里仍然很有可能出现,但我们不必担心,只要把握好以下三个“一致”,便可把这种题型解答好。
(1)做到句子一致。
(2)做到修辞一致。
(3)做到字数一致。
也就是所写句子的结构形式、修辞手法、字数应当与原句相同,但在字数上少两字或多两字也并无太大的妨碍。另外,还应注意使所写句子与原句保持语意的连贯。
五、标点符号
(一)总体要求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能辨别句子中所使用的标点符号的正误。
(二)复习策略
在此不对各标点符号作解释性说明,只对几个容易用错或有特殊用法的作出分析。
1、引号
(1)引用语不能独立成句,而只作为作者所写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句未标点应在引号内;如:
我认为“一天之计在于晨,”做任何事都应及早行动。(错误)
我认为“一天之计在于晨”,做任何事都应及早行动。(正确)
(2)完整引用的,句未标点放在引号内,如:
他看见她的眼睛红肿红肿的,便问:“你怎么啦”?(错误)
他看见她的眼睛红肿红肿的,便问:“你怎么啦?”(正确)
(3)间接引用,即可以在文字上有所变动,就不用引号。如:
鲁迅先生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
(4)引文之内还有引文的,要用单引号。如:
老师说:“马致远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为无数漂泊在外的人表达出浓浓的乡愁。”
2、问号
(1)选择问句只能用一个问号。如:
只有一张票,你去呢?还是他去?(错误)
只有一张票,你去呢,还是他去?(正确)
(2)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代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的,不能用问号。如:
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错误)
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正确)
(3)主语和谓语倒置的问句,问号放在末尾。如:
怎么了?你。(错误)
怎么了,你?(正确)
3、感叹号
(1)主语、状语等成分倒置的感叹句,以及呼语在感叹句句末,叹号不能用在句中,必须放在句末。如:
多美啊!黄山的风景。——错误。
多美啊,黄山的风景!(主谓倒装)——正确。
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错误。
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壮中倒装)——正确。
(2)感叹号不仅用于感叹句,而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可用。如:
起立!(祈使句)
世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反问句)
4、括号
(1)句内括号(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里的注释,末尾不用标点。如:
然后我回到家里,下令(皇帝颁发了一份委任状给我,所以我可以下令)赶办最结实的缆绳和铁棍。
(2)句外括号(注释和补充说明全句的括号)里的注释,如有标点都按正常使用。如: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3)括号可用在次序语的外面。如:(甲)(乙)(丙),这时和顿号作用相同,后面不能再用顿号。
5、顿号
(1)顿号常用在次序语之后,但若次序语打了括号,就不能再用顿号。
(甲)、(乙)、(丙)三队同时施工。(错误)
(甲)(乙)(丙)三队同时施工。(正确)
(2)表示推测的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如:
今天的会大概要到四、五点钟才会结束。(错误)
今天的会大概要到四五点钟才会结束。(正确)
6、省略号
省略号是用来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但若文中已用“等”或“等等”表示列举未尽时,就不能再用省略号。如:
水果店里有桃子、苹果、鸭梨等……(错误)
水果店有桃子、苹果、鸭梨等。(正确)
六、古诗文默写
(一)总体要求
1、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必背的诗文(50篇)中的名句、重点句。
2、熟练掌握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共有的古诗文篇目中的名句、重点句。
(二)复习策略
以下在排除《桃花源记》、《三峡》、《岳阳楼记》、《记录承天寺夜游》、《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岳》、《夜雨寄北》、《相见欢》、《渔家傲》、《浣溪沙》、《水调歌头》、《游山西村》12个篇目的基础上,共整理了包括《黄鹤楼》、《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口技》、《愚公移山》(即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共有的五个篇目)在内的43个篇目中的名句、重点句训练题,以供学生复习使用。
中考成绩是学生、老师、学校以及家长所芦并关注的焦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择校和学校的声誉问题。由此看来,积极探索能快速高效地提高中考成绩的复习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中考已日趋临近,笔者就近年来我省的中考试题作了认真分析,已略知其命题趋势及规律,现将“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部分的复习策略写出来,希望能在冲刺阶段给考生助一臂之力。
一、字音
(一)整体要求
1、能正确拼读汉语音节,能给汉字注音,能辨别并改正错误的音节。
2、掌握3500个常用字的正确读音。
3、掌握常见多音字的读音。
(二)复习策略
1、熟记汉语拼音的读写规则,如:
(1)ü与j、q、x、y相拼时,必须省亩哗扒去ü上两点。
(2)iou,uei,uen前面加声母时必须写成iu,ui,un,如:“春秋”不能注为“chuēn qiōu”,而应注为“chūn qiū”。
(3)注意韵母er用作韵尾时(儿化音)写成r,如:鸟儿(niǎor),花儿(huār)。
(4)牢记声调标调规则,如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2、注意把自己容易读错的形声字、形近字加以收集比较,如:
(1)形声字
风流倜傥(读tǎng 不读dǎng),两相对峙(读zhì,不读shì)。
(2)形近字
敝帚自珍(zhēn) 广泛(fàn) 揣测(chuǎi)
暴殄天物(tiǎn) 针砭(biān) 惴惴不安(zhuì)
3、注意多音字的比较认读,如:
ài(艾草) lǒng(笼罩) zǎi(积攒)
艾 笼 攒
yì(自怨自艾) lóng(鸟笼) cuán(攒动)
二、字形
(一)整体要求
1、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能够在田字格、方格里按要求规范、工整地书写汉字。
2、掌握3500个常用字的字形,能正确地辨别并改正词语、句子、语段中常见的错别字。
3、能正确书写并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二)复习策略
1、写字时掌握字的间架结构,笔画舒展适中,分布合理,力求整个字的结构匀称,重心平稳。
2、将3500个常用字汇成表,利用字典查出每个字的音和义,以便帮助记其字形。
3、在所有汉字中,有好多同意字极容易混淆,在复习中必须得依据字的意义及搭配习惯来掌握。如:
(1)“查”和“察”的区别——调查、检查、观察、察言观色。
(2)“汇”和“会”的区别——“会聚”这个词里的“会”可换为“汇”,但“融会贯通”里的“会”不可换为“汇”。
(3)“曲”和“屈”的区别——有时“委曲”与“委屈”的意思相同,但在“委曲求全”这个成语里不能把“曲”写为“屈”。
4、在所有汉字中,也有好多形近字极容易混淆,在复习中必须得仔细辨别。如:
(1)“点拨”中的“拨(bō)”不能写为“拔”也不可读为“bá)。
(2)“销声匿迹”中的“销”不能写为“消”。
三、词语(包括成迅昌语)的理解与运用
(一)总体要求:
1、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二)复习策略
1、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的辨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在了解它们的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不同的因素来体会其间意义和用法上细微的差别。常用的辨析方法有如下几种:
(1)从词义的轻重来辨别。如“失望”和“绝望”,前者的程度浅后者的程度深。
(2)从词义的范围大小来辨别。如:“战斗”和“战争”,前者范围小,后者范围大。
(3)从成语的感情色彩来辨别。如“爱护”、“保护”和“袒护”三个词都有表示护卫,免受伤害之义,但爱护是褒义词,保护是中性词,袒护是贬义词。
(4)从词的搭配对象来辨别。如“充足”、“充分”和“充沛”三个词都有“满”和“够”的意思,但“充足”常与具体的物质方面的东西搭配,如:粮食充足;“充分”和“充沛”则常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如:条件充分、精力充沛。
(5)从词的语体色彩来辨别。如“死亡”和“逝世”,前者用于一般(平凡)人的死,而后者则用于伟大人物的死。
(6)从词性来辨别。如“障碍”和“阻碍”,它们都有阻挡、妨碍事物发展和进行的意思,但“障碍”是名词,可作主语和宾语;而“阻碍”是动词,常作谓语。
2、成语的正确使用
(1)注意辨别理解成语中的关键字。如“事半功倍”中的“功”字,有的学生常把它当“工”来理解,以致把整个成语的意思理解为:付出成倍的工作,才完成一半的事情。再如“销声匿迹”中的“销”字,也有不少学生常把它当“消”字理解,从而把整个成语的意思理解为:声音消失了,踪迹不见了。(其实“功倍”指成倍的功效,“销声”指不公开讲话。)
(2)注意辨析近义成语。如“鬼斧神工”和“巧夺天工”,两个成语都用来形容技艺高超、奇妙,但“鬼斧神工”指鬼神所造,不是人力所为,因而常用来形容一些天然形成的景物,“巧夺天工”则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因而常用来形容一些经过人工雕饰的景物。
(3)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如“咄咄逼人”和“盛气凌人”,两个成语都含有“气势汹汹,使人难堪”之意,但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仅限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4)注意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两个成语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但前者常形容待人处事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含褒义;后者多指什么事(包括坏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
四、句子
(一)总体要求:
1、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
2、能够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
3、掌握句子衔接与排序的方法。
4、能够仿照所给句子再写一两句话,即仿写。
(二)复习策略
1、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
(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a、自参加函授学习以来,我的知识水平有了明显的增长。
此句的主语“生产水平”和谓语“增长”不搭配,应把“增长”改为“提高”。
b、青年学生应从小就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此句的谓语“养成”和“人生观”不搭配,应把“养成”改为“树立”。
c、自己有双聪明灵巧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此句的定语“聪明”和中心语“手”不搭配,应把“聪明”删去。
d、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此句的补语“整整齐齐”与中心语“打扫”不搭配,应把“整整齐齐”删去。
(2)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缺修饰语。如:
a、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团结协作的可贵。
此句滥用介宾结构“在……中”,使原来的主语“这次抗震救灾”变为状语,最终造成整句缺主语,此句应删除“在”和“中”。也可删去“使”字,让“我”作主语。
b、天气这么寒冷,他身上仍然既破烂又单薄的衣服,怪可怜的。
此句缺少谓语,应在“仍然”后面加上“穿着”。
C、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此句的谓语“成为”,没有相应的宾语来与之搭配,即缺宾语。应在“3个生产厂”后加上“的大型企业”。
d、家庭环境往往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此句缺少必要的修饰语,因为家庭环境有好有坏,所以应在“家庭环境”前面加上“良好的”。
(3)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义使用不当,词性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如:
a、“五一”假日里,滔滔不绝的游客使普者黑风景区热闹非凡。
此句属词义使用不当。形容来往的游客连续不断,只能用“络绎不绝”,而“滔滔不绝”用于形容话多,连续不断。
b、鲁迅作品里的部分异体字常困难着许多师生的心。
此句里的“困难”被误用为动词,应把它改为“困扰”或“困惑”。
C 、初中三年,语文学习一直是我的嗜好。
此句里的“嗜好”多指不好的、特殊的、成习惯的爱好,含贬义,应把它改为“爱好”。
(4)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就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要么前后矛盾,要么违反人们的思维,要么违背客观现实情况等。如:
a、他是汶川地震灾区所有死难人员中的幸存者。
此句中的“幸存者”与“死难人员”相矛盾,既然他是“幸存者”,就不该包含在“死难人员”之中。应把“所有死难人员”删去。
b、为防止此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应加强安全教育。
此句要表达的意思应当是“防止事故再发生”,才符合常理,但因加了个否定词“不”,成了“防止事故不再发生”,意思是事故不发生都不行,一定要让它发生,这就违背了人们的客观愿望。应把“不”字删去。
(5)重复累赘
重复累赘指的是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而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句子成分。如:
a、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
此句的补语部分“最多”与“不超过”在语意上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b、教育局长亲自光临到我校强调“减负”应注意的问题。
此句里的“光临”与“到”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6)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指把两种句式或两个意思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如:
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
此句从前半部分(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看,陈述对象是甲队;从后半部分(最终攻破甲队大门)来看,陈述对象显然是乙队。因而造成前后主语不一致,表意不清。可把“攻破甲队大门”改为“失败”,使整句的陈述对象为甲队。
(7)表意不明,造成歧义。
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同一个句子表意不确定,既可这样理解,也可那样理解。如:
三个电视台的主持人正聚在一起交流经验。
此句既可理解为甲电视台,乙电视台,丙电视台的主持人聚在一起交流经验,也可理解为同一电视台的主持人甲、乙、丙正聚在一起交流经验。应将“三个”与“电视台的”调换位置。
(8)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一般包括逻辑语序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语序不当,关联词的语序不当。如:
a、苏州园林修剪和栽种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此句不符合客观规律,应该把“修剪”与“栽种”两者对调位置。
b、减轻负担是要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思考和动手的时间,促进他们学会动手、动脑、做事、生存、共同与别人生活。
此句里的“共同”应该放到“生活”的前面,成为“生活”的状语。
C、就业不论多么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
此句属关联词语的语序不当,应把“不论”放在“就业”之前。
2、句子衔接与排序的方法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常出现的,而学生解答这类题型的得分率又通常较低,所以很有必要仔细探究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依据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这类题型总结出来的解题方法如下:
句子的衔接三法——
(1)注意符合时间、空间及逻辑等关系。如:
(2006年云南中考试题)依次在下列语句中横线上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那么柔和, ① ,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那霏霏的春雨,像轻烟那么迷蒙,使所有的景物若隐若现,若幻若真, ② 。
A、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B、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的笔墨能如此飘逸。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的笔墨能如此飘逸。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此题应从前后句的逻辑关系来分析。“软绵绵的”属于手上或脚上的触觉,用于脸上是不合事理的,因此排除C、D项;“凉沁沁的”应该是春雨先飘在脸上才会产生的感觉,如果先感到“凉沁沁的”之后春雨才飘在脸上,就显然不合逻辑。故选B。
(2)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如:
(2007年杭州中考试题)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 ,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 ;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 。
①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②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③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④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⑤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⑥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此题应从句子前后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来分析。第一个分句陈述对象(主语)是道路,如果选择②,就不再是紧接着陈述道路,而是在陈述(什么)把道路扔在田野上,陈述对象即主语变了。因此,只能选①才能使前后陈述对象一致;第二个分句的陈述对象(主语)是河流,如果选择③,就不再是紧接着陈述河流,而是在陈述村庄,要使前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就只能选④,由此可知本题选D。
(3)注意所举事物的对应。如:
(2007年铜仁中考试题)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 ;旋风一样, ;乱蛙一样, ;火花一样, ;斗虎一样, 。
①是强健的风姿;②是飞扬的流苏;③是蹦跳的脚步;④是急促的鼓点;⑤是闪射的瞳仁。
A、④②③⑤① B、③⑤④②①
C、④①③②⑤ D、③①④⑤②
此题应从各事物所具有的特性来找分别与各事物的对应关系来分析。第一空与第二空可先放一下,之后看第三空的对应关系比较明显:“乱蛙”对应“蹦跳”,这样可排除B、D两项。再看第四空,“火花”自然与“闪射”对应,于是又排除C项。故此题选A。
句子的排序四法——
(1)注意找总领句或总结句来确定首句或末句。
(2)注意句里有代词的一般都放在中间或末尾指代前面相应的内容。
(3)注意关联词的搭配。
(4)注意组合句子单元,即将有紧密联系的句子合并为一个单元。
(5)整合句子单元。
例: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应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②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以偏废,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③如果对可以泛读的,采用精读的方法;④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只能有一点可怜的收获;⑤就可能对必须精读的东西囫仑吞枣;⑥如果对应该精读的,采用泛读的方法;⑦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
A、①③④⑦⑥⑤② B、①②⑥⑤③④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⑥⑤⑦③④②
分析:先浏览各句就可发现①为总领句,理应确定为首句;再抓住②当中的“因此”两字,“此”是指代上文内容,说明②是对上文的总结,理应排在末句;第三考虑用关联词的搭配组合句子单元;③④为一个单元,⑤⑥⑦为一个单元;第四,整合句子单元。抓住④当中的“又”字,说明此单元(③④)是顺承另一单元(⑥⑤⑦)的。故此题选D。
3、句子的仿写
仿写句子,这类题型是近十年来中考试卷中不断出现的。估计在今年的中考试卷里仍然很有可能出现,但我们不必担心,只要把握好以下三个“一致”,便可把这种题型解答好。
(1)做到句子一致。
(2)做到修辞一致。
(3)做到字数一致。
也就是所写句子的结构形式、修辞手法、字数应当与原句相同,但在字数上少两字或多两字也并无太大的妨碍。另外,还应注意使所写句子与原句保持语意的连贯。
五、标点符号
(一)总体要求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能辨别句子中所使用的标点符号的正误。
(二)复习策略
在此不对各标点符号作解释性说明,只对几个容易用错或有特殊用法的作出分析。
1、引号
(1)引用语不能独立成句,而只作为作者所写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句未标点应在引号内;如:
我认为“一天之计在于晨,”做任何事都应及早行动。(错误)
我认为“一天之计在于晨”,做任何事都应及早行动。(正确)
(2)完整引用的,句未标点放在引号内,如:
他看见她的眼睛红肿红肿的,便问:“你怎么啦”?(错误)
他看见她的眼睛红肿红肿的,便问:“你怎么啦?”(正确)
(3)间接引用,即可以在文字上有所变动,就不用引号。如:
鲁迅先生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
(4)引文之内还有引文的,要用单引号。如:
老师说:“马致远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为无数漂泊在外的人表达出浓浓的乡愁。”
2、问号
(1)选择问句只能用一个问号。如:
只有一张票,你去呢?还是他去?(错误)
只有一张票,你去呢,还是他去?(正确)
(2)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代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的,不能用问号。如:
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错误)
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正确)
(3)主语和谓语倒置的问句,问号放在末尾。如:
怎么了?你。(错误)
怎么了,你?(正确)
3、感叹号
(1)主语、状语等成分倒置的感叹句,以及呼语在感叹句句末,叹号不能用在句中,必须放在句末。如:
多美啊!黄山的风景。——错误。
多美啊,黄山的风景!(主谓倒装)——正确。
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错误。
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壮中倒装)——正确。
(2)感叹号不仅用于感叹句,而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可用。如:
起立!(祈使句)
世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反问句)
4、括号
(1)句内括号(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里的注释,末尾不用标点。如:
然后我回到家里,下令(皇帝颁发了一份委任状给我,所以我可以下令)赶办最结实的缆绳和铁棍。
(2)句外括号(注释和补充说明全句的括号)里的注释,如有标点都按正常使用。如: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3)括号可用在次序语的外面。如:(甲)(乙)(丙),这时和顿号作用相同,后面不能再用顿号。
5、顿号
(1)顿号常用在次序语之后,但若次序语打了括号,就不能再用顿号。
(甲)、(乙)、(丙)三队同时施工。(错误)
(甲)(乙)(丙)三队同时施工。(正确)
(2)表示推测的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如:
今天的会大概要到四、五点钟才会结束。(错误)
今天的会大概要到四五点钟才会结束。(正确)
6、省略号
省略号是用来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但若文中已用“等”或“等等”表示列举未尽时,就不能再用省略号。如:
水果店里有桃子、苹果、鸭梨等……(错误)
水果店有桃子、苹果、鸭梨等。(正确)
六、古诗文默写
(一)总体要求
1、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必背的诗文(50篇)中的名句、重点句。
2、熟练掌握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共有的古诗文篇目中的名句、重点句。
(二)复习策略
以下在排除《桃花源记》、《三峡》、《岳阳楼记》、《记录承天寺夜游》、《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岳》、《夜雨寄北》、《相见欢》、《渔家傲》、《浣溪沙》、《水调歌头》、《游山西村》12个篇目的基础上,共整理了包括《黄鹤楼》、《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口技》、《愚公移山》(即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共有的五个篇目)在内的43个篇目中的名句、重点句训练题,以供学生复习使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把握重点 巧用方法
现在中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当前同学们对语文复习存在着这样 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语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语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芹芦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
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嫌颤带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洞芦篙”——在原文中找线
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
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书读报。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其次,在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年的答卷中都存在着一些考生不认真看原文,不能认真审题的毛病。平时做阅读练习,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抓准题眼、抓住关键词句,再作答。另外,书写也应重视,若平时书写潦草,则会在积累中出现错别字,在写作中丢掉书写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若平时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考试时也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丢分。
总之,“厚积而薄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答题思路,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当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有所侧重。若三者都能兼顾,相信你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制定计划 勤于复习
中考临近,有些同学开始紧张慌乱起来,对下一步的语文复习感到有些困惑,总觉束手无策。在此,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就语文复习谈几点自己的意见,希望能为同学们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现在中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当前同学们对语文复习存在着这样 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语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语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芹芦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
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嫌颤带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洞芦篙”——在原文中找线
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
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书读报。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其次,在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年的答卷中都存在着一些考生不认真看原文,不能认真审题的毛病。平时做阅读练习,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抓准题眼、抓住关键词句,再作答。另外,书写也应重视,若平时书写潦草,则会在积累中出现错别字,在写作中丢掉书写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若平时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考试时也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丢分。
总之,“厚积而薄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答题思路,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当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有所侧重。若三者都能兼顾,相信你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制定计划 勤于复习
中考临近,有些同学开始紧张慌乱起来,对下一步的语文复习感到有些困惑,总觉束手无策。在此,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就语文复习谈几点自己的意见,希望能为同学们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