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件表面缺陷有哪些
压铸件表面缺陷常见有:
1、铸件表面有花纹,并有金属流痕迹。
产生原因:通往铸件进口处流道太浅;压射比压太大,致使金属流速过高,引起金属液的飞溅。
调整方法:加深浇口流道;减少压射比压。
2、铸件表面有细小的凸瘤。
产生原因:表面粗糙;型腔内表面有划痕或凹坑、裂纹产生。
调整方法:抛光型腔;更换型腔或修补。
压铸件注意事项
一、考虑脱模的问题。
二、考虑铝合金压铸壁厚的问题,厚度的差距过大会对填充带来影响。
三、在结构上尽量避免出现导致模具结构复杂的结构出现,不得不使用多个抽芯或螺旋抽芯。
四、有些压铸件外观可能会有特殊的要求,如喷油。
五、设计时考虑到模具问题,如果有多个位置的抽芯位,尽量放两边,最好不要放在下位抽芯,这样时间长了铝合金压铸下抽芯会出现问题。
注意以上五点,在压铸铝合金压铸件时就能减少很多可以避免的问题发生。
1)几何缺陷:压铸件形状、尺寸与技术要求有偏离;尺寸超差、挠曲、变形等。
2)表面缺陷:压铸件外观不良,出现花纹、流痕、冷隔、斑点、缺肉、毛刺、飞边、缩痕、拉伤等。
3)内部缺陷:气孔、缩孔、缩松、裂纹、夹杂等,内部组织、机械性能不符合要求。
扩展资料
(1)压铸机引起
压铸机性能,所提供的能量能否满足所需的压射调件:压射力、压射速度、锁模力是否足够。压铸工艺参数选择及调控是否合适,包括压力、速度、时间、冲头行程等
(2)压铸模引起
模具设计:模具结构、浇注系统尺寸及位置、顶杆及布局、冷却系统。
模具加工:模具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硬度。
模具使用:温度控制、表面清理、保养。
(3)压铸件设计引起
压铸件壁厚、弯角位、拔模斜度、热节位、深凹位等
(4)压铸操作引起
合金浇注温度、熔炼温度、涂料喷涂量及操作、生产周期等。
(5)合金料引起
原材料及回炉料的成分、干净程度、配比、熔炼工艺等。
特征铸件表面呈暗亮不同。
危害:视暗亮程度,影响压铸件是否合格
检验:目测或配合仪器
原因:使用不适合的离型剂,离型剂含有不纯洁的物质,都会造成产品表面变色的现象。
对策:使用适当的离型剂,加强离型剂的管理。
2. 流纹(流痕、花纹):
特征:的流动方向表现在铸件表面。表面流纹是不同的固化区间之间的细结合模线,产品表面形成难看的皱纹。
危害:一般表面流痕及花纹不影响铸件使用,可以通过打磨或喷丸(喷砂)等方法将其去除,有时不将其当成缺陷,能接受的缺陷程度取决于最终的表面质量要求。要求电镀的压铸件对这类缺陷比较敏感,应注意消除。
检验:目测或测量检验,按表面流痕深度和面积评价缺陷程度。
原因:主要原因是模温或料温太低,射出速度太慢或压力太低,而使得充填时间过长。离型剂使用过量。
对策:
提高模温 提高料温 增加溢流槽 增加射出速度 主要离型剂的使用 必要时改变流道系统
3. 凹陷(缩陷):
特征:压铸件面凹陷。
危害:凹陷区域减小铸件有效壁厚,承载能力降低,严重时会影响铸件使用。凹陷缺陷不可修复,影响铸件外观,一般会根据缺陷程度确定合格与否
检验:目测或测量检验,根据凹陷区域深度和面积评价缺陷程度
原因:模腔局部过热,使得该处冷却凝固缓慢,一般出现在较厚处及壁厚极度不平均的地方。
对策:
注意模具的设计与产品形状的设计,壁厚应均匀。 注意射出压力与延长射出保压时间 注意交口的位置形状与大小
4. 气泡
特征:铸件表皮下有气体聚集,有时看到铸件表面鼓泡,或受热后铸件表面鼓泡
危害:浅小气泡一般不影响铸件使用。气泡不可修复,要根据气泡大小及对铸件表面质量要求确定合格与否。对需要电镀等表面或需要热处理的铸件,一般要作报废处理
检验:目测或测量检验,根据气泡直径、个数及位置确定缺陷程度
原因:气泡是产品表面的残存空气囊。当开模时,若产品的强度无法防止在射出压力状态下的空气膨胀,便会出现气泡。尤其厚度小于1mm的薄产品更容易发生。
对策:此时可降低模温,增加射出压力,来防止气泡产生。
5. 拉模(机械性拉伤)
特征:脱模时在铸件表面的痕迹。
危害:
拉伤会导致铸件表面破坏对受力件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循环应力 轻微拉伤不做废品测量,可以通过打磨等工序清整
检验:目测或测量检验,根据拉伤程度和面积确定缺陷程度
原因:顺着脱模方向,由于金属粘附,模具制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铸件表面的拉伤痕迹,严重时成为拉伤面。
对策:
修正模具,保证制造斜度。 打光压痕。 合理设计浇注系统,避免金属流对冲型芯、型壁,适当降低填充速度。 修正模具结构。 打光表面。 涂料用量薄而均匀,不能漏喷涂料。
6. 粘附点(粘膜拉伤)和粗糙(粗痕)
特征:由粘附在模具壁上的碎料脱落造成。
危害:与机械拉伤相似
检验: 与机械拉伤相同
原因:模具型腔内有密集小针孔,其表面损伤或受冲蚀,或者型腔表面有锌液附着,就会导致产品表面粗糙现象。
对策:将附着物除去、模具抛光、省模,经常检查模腔。
7. 冷隔(点)
特征:铸件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下陷线性纹路,形状细小而狭长,交接边缘一般比较光滑。冷隔有时一直延展到铸件内部,甚至穿透整个壁厚。较多出现在铸件的薄壁水平面或垂直面、薄厚壁转接或最后充填部位。
危害:
轻微冷隔对铸件的使用没有太大影响,危害性随冷隔的深度和长度增加而加大 穿透性冷隔割裂本体,使铸件受力这情况变差,严重影响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在外力作用下,穿透性冷隔可能导致铸件突然失效 冷隔缺陷不能修复,对于受力件,带冷隔的铸件一般做报废处理
检验:目测、研磨或探伤检验,可根据冷隔深度和长度确定缺陷程度
原因:由于锌液射出的速度太慢,射出的压力不足或模温过低,其前端在模腔内形成氧化膜,使锌液不能完全融合,所产生的残留交界。
对策:
增加射出速度 提高料温与模温 增加横浇道与浇口的截面积 改变浇口的位置 增加溢流槽的设置
8. 裂痕(裂纹)
特征:压铸件本体断裂,在铸件表面呈现裂纹。裂纹一般呈现直线或波浪形,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向
危害:裂纹是铸件最严重的缺陷。尖端处,应力集中强烈,铸件受力情况恶化,铸件可能突然失效,其承载能力、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会受到严重影响。裂纹缺陷不能修复,铸件不允许存在裂,铸件一旦产生裂纹做报废处理
检验:目测、金相检验或探伤检验
原因:
过早开模顶出铸件 顶出时模温可能过高 铸件内部存在大量气孔,当金属凝固时间不够,强度未建立起来,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气泡鼓胀起来而使铸件表面凸起,产生热裂纹。
对策:
压铸过程工艺参数调整,适当调整留模时间; 降低缺陷区域模具温度; 优化模具排气效果; 保持料液干净。
9. 网状毛刺及印痕
特征:在压铸件表面呈现网状发丝凸起或凹陷的痕迹(日常生产中的龟裂),印痕是固定的凹凸的痕迹,与相关的顶杆或成型零件相对应。
危害:不影响产品使用,但增加清理工作量
原因:金属液流入模具型腔后,在压力作用下窜进模具龟裂纹中,凝固后形成网状毛刺。
对策:
消除压铸模具表面龟裂纹 适当降低浇注温度或压铸模具温度 调整顶杆长度或型腔相关零件的配合间隙
10. 冲蚀
特征:压铸件局部位置、浇口附近有麻点或凸纹
危害:可以打磨和喷丸去除,但对电镀和表面粗糙度低的产品要求严格
原因:浇注系统设计不当,造成金属液对压铸模具局部冲刷和模具局部温度过高
对策:
降低压铸模具温度和压射速度 修复压铸模具冲蚀部位并加强冷却 改变浇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