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奂为王,刘禅封公,孙皓被封为侯,这样封三国之君,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军事上的考虑。曹奂有禅让天下之功,曹魏有正统之名,所以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给曹奂降一级为王,刘禅主动投降被封公爵,是为了给东吴做榜样,东吴最后归顺,孙皓又非常残忍,没被杀掉,封为侯爵已经是他的造化了。
三国中最先被灭的是蜀国,魏国大将钟会牵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另一路邓艾偷渡阴平,在绵州击溃蜀将诸葛瞻和张遵,最后兵临成都,后主刘禅听从主降派潐周等人的建议主动投降,刘禅投降后到达魏国京都后乐不思蜀,被封为安乐公,因为这时候魏国名义上还存在,魏国的实权在晋公司马昭手中,把刘禅封为公爵既是奖励他主动投降,也是为吴国的归顺做示范。
蜀国灭亡后两年,司马炎逼迫魏国最后一任国君曹奂禅位,封他为陈留王,因为魏国在三国中是继承汉朝政权的,被当时人眼中是三个政权中的正统权力机构,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要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政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也为了表明曹奂禅让天下有功,就封他为王,爵位高于蜀后主刘禅。
孙皓是最后归顺晋国的,东吴政府也一直在魏蜀之间首鼠两端,并且在孙权时期还向魏国称臣过,再加上最后归顺,天下一统也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孙皓本人又非常残暴,封他为侯爵,也只是为了笼络东吴旧臣,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考虑都没必要再给他更高的爵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