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展开全部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容,心里早就做好了接受学生错误的准备。对于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课堂上体现地比较充分,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而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这个要求对于各个层次学生来说肯定存在着差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及时达成。反思这堂课,有一些感受。
一、情境,不单纯为了新知
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富裕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课的项教学目标,也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住的,庆幸自己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所以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34-30=4,先请学生说说谁是被减数、减数、差,再按照34-4=30,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对于加法30+4=34,我请学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数(有些学生说被加数,其实是对被减数名称的一种正迁移),我告诉学生30叫做加数,4也叫做加数,34叫做和。然后再请学生根据4+30=34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二、观察,朦胧地产生一种意识
在完成想想做做3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每组的四道题目,思考能不能根据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这样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种是着看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竖着看观察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之间的关系。思考后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朦胧的,他们能够大约的看出两道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但是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的。要真正表达完整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过快地拔高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我在课堂上认可了学生朦胧地认知。
一、情境,不单纯为了新知
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富裕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课的项教学目标,也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住的,庆幸自己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所以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34-30=4,先请学生说说谁是被减数、减数、差,再按照34-4=30,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对于加法30+4=34,我请学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数(有些学生说被加数,其实是对被减数名称的一种正迁移),我告诉学生30叫做加数,4也叫做加数,34叫做和。然后再请学生根据4+30=34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二、观察,朦胧地产生一种意识
在完成想想做做3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每组的四道题目,思考能不能根据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这样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种是着看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竖着看观察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之间的关系。思考后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朦胧的,他们能够大约的看出两道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但是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的。要真正表达完整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过快地拔高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我在课堂上认可了学生朦胧地认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