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达尔文与理论生态学(六)——种群调控

 我来答
大沈他次苹0B
2022-06-15 · TA获得超过732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5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7万
展开全部
此篇读书笔记对应于《 Theory-based ecology — a Darwinian approach 》第六章——Growth regulation, feedbacks, and their dynamical consequences.

第一节 和 第二节 中已经提到,种群个体数受 「种群增长率(population growth rate, pgr ,或 r )」 调控,而 pgr 受调节因子ℛ和修饰因子ℳ调控(图1)。种群对调控因子的变化具有 「敏感性(sensitivity)」 ,同时种群动态也能对环境因子产生 「影响(impact)」 。这一理论的地位可近乎形容为 「生态学第二定律」 。

然而,图1仅展示了概念框架,却不涉及具体的数学模型描述。具体数学模型就是本节的内容。

「定理」  种群不可避免地要被调控。

「证明」   由马尔萨斯模型("生态学第一定律")可知:

其中, 分别代表 时刻的种群个体数, 代表种群平均增长率。假定在 时间段内,种群个体数增长比例有限,则:

当 ,"种群个体数增长比例有限"这一假设是合理的,因而 ,得证。

「假设」   Logistic模型假设,种群个体数、调节因子和种群增长率三者线性相关。

即, (符号"~"代表线性关系),故,

其中 是 「初始增长率(initial rate of increase)」 (详见 上一节 )。当 时,种群个体数的值 称为 「环境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 。用式(1)修正马尔萨斯定律,得:

「定理」  受微小扰动时,Logistic模型的弛豫时间 。

「证明」   由于扰动十分微小,故 ,因而:

其积分曲线为 ,其中 为任意常数。

由弛豫时间定义可得, ,求解得 。

Levins模型是用于描述 「空间竞争(competition for space)」 的模型,是 Logistic模型的衍生模型 。

「假设」   假设一个种群占据 个斑块,每个斑块只能容纳一个个体,个体死亡率 恒定,繁殖率 恒定。每个繁殖体随机落到一个斑块中。若斑块已被占领,则繁殖体死亡;若斑块未被占领,繁殖体占据斑块。

在这一套行为规则下,记种群个体数为 ,则未被占领的斑块数为 ,某个繁殖体占领斑块的概率为 ,单位时间内种群中某个个体产生的能够占领新斑块的繁殖体数量为 。因而,种群增长率为,

(2)式和(1)式形式相同,都满足Logistic模型的假设: 种群增长率与种群个体数线性相关 。因而,Levins模型的 相位曲线 为Logistic曲线。

环境承载力 。需注意,若直觉性地以为"有 个斑块,所以环境承载力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定理」  在Levins模型假设下,当可用斑块比例小于等于 时,种群灭绝。

「证明」   为表述方便,用斑块占领比例 代替 :

若部分生境丧失,则Levins模型变为:

平衡点由 变为 ,种群灭绝条件由 变为 ,即种群更容易灭绝。

对于给定的 ,若 ,种群灭绝,得证。

以Lotka–Volterra模型为例阐述非线性 N →ℛ→ r 调控链的分析方法。

Lotka–Volterra模型,或更广义地说—— 「资源–消费者模型(resource–consumer model)」 ,是一种描述营养级互作调节的模型。

「功能响应(functional response)」: 消费速率(单位时间内某个消费者找到、捕食并消化掉的资源数量)随资源量 的变化函数 。

「数值响应(numerical response)」: 上一节 中已讨论 。当修饰因子ℳ固定,称函数 为数值响应。此处也就是消费者种群增长率 随资源量 的变化函数。

Logistic模型简单地假设 ,但在资源–消费者系统中,这种线性关系未必成立:

其中 代表资源量, 为资源转换效率(单位资源转换为消费者的生物量), 为消费者背景死亡率。 为搜寻区域, 为单位时间内在区域中搜寻到的资源量。 为处理时间(处理掉单位资源所需消耗的时间),因而寻找并处理掉 资源量所需的时间为 。

式(3)为数值响应函数,式(4)为TypeⅠ功能响应函数,认为消费速率随资源量的增加呈线性变化,式(5)为TypeⅡ功能响应函数,为 「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或称 「Monod函数」 ,使消费者寻找资源的过程可以类比为化学反应过程,消费者寻找资源的时间类似于酶等待底物分子的 「等待时间(waiting time)」 。 是消费速率达到 时的资源量,即米氏常数。

 由函数 (修饰因子ℳ固定)可知:

* 「初始增长率(initial growth rate)」: (详见 上一节 中的定义)。其中 为消费者未进入环境时的 平衡 资源量(equilibrium non-consumed resource concentration)。

* 「最适增长率(optimal growth rate)」: 。也称内禀增长率。

* 「平衡态资源量(resource concentration at population equilibrium)」: 即Tilman的 。 。对于TypeⅡ功能响应函数, ;对于TypeⅠ功能响应函数, 。

「定义」  「损耗(depletion)」 是指引入消费者前后资源的减少量。以平衡态为例,损耗等于 。

式(3)定义了ℛ → r 映射,接下来考虑 r → N 与 N →  ℛ 映射,从而构成完整的闭环。

「假设」   「资源供给速率(resource supply rate)」 恒定,单位时间资源分解比例恒为 。

则在消费者尚未入侵时,

Tilman的R*理论 也采用了类似的模型假设,尽管 R *理论本身并不受这些假设局限。消费者未进入环境时的平衡资源量 。当消费者被引入后,

其中 为消费者种群个体数。式(7)定义了 N  → ℛ 映射,式(8)从马尔萨斯定律( dN / dt = rt )出发,定义了 r  →  N 映射。求其平衡解,得:

「理论Ⅰ」   —— R* 由消费者特性唯一决定 。( 「独占资源限制法则(rule of exclusive resource limitation)」 )

「理论Ⅱ」  —— 环境承载力与资源损耗成正比,且资源损耗为负数时,消费者灭绝 。

然而,尽管 r  →  N 与 N  →ℛ映射都已被定义,但仍无法写出函数 的具体形式。用式(7)除以式(8),得:

函数 就是式(9)的相位曲线。然而,如何求出式(9)的解析解呢? (不会,期待数学dl的解答,然后补充) 。

「定义」 (Ⅰ)「影响(impact, I )」 :ℛ随 N 变化的变化幅度, 。

(Ⅱ)「敏感性(sensitivity, S )」 : r 随ℛ变化的变化幅度, 。

(Ⅲ) 密度依赖的 「调控强度(strength of regulation)」 : r 随 N 变化的变化幅度, 。负号代表负反馈调节。

可以看到,密度依赖的强度取决于种群对资源的敏感性及产生的影响。

「定理」  在一个食物链 (即不存在食物网关系)中,顶级消费者 的特点唯一调控了 的种群动态。

「证明」   以三组分(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系统、TypeⅠ功能响应函数为例:

这里故意先加了 这一密度依赖的死亡项,以便探讨当去除这项时的情况。

假定初级消费者 变化速度很慢,根据时间尺度分离理论,式(10、12)迅速达到平衡,因而:

此时 。

在此系统中,初级消费者 N 种群的调控链为 N →( R , P )→ r 。因而调控强度为,

当 时, ,因而 收到来自 的调控可忽略不计, 受到 的唯一调控。

对于一个较长的食物链,营养级 受到 的调控,因而营养级 的种群个体数较小, 的种群个体数较大, 的种群个体数较小,以此类推。如果移除顶级捕食者 ,各营养级的种群动态就会发生巨大变化,就像 「灾变效应(cascade effect)」 。

更多因素会导致资源–消费者系统变得愈加复杂(complicated):(1)非消费效应(non-consumptive effects):例如生理防御机制、稀释效应等;(2)种群结构(population structure):幼体更易被捕食、对竞争更脆弱,因而是 敏感性年龄级(sensitive age group) ;成体是竞争上的强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体的死亡率和生长率,因而是 关键年龄级(critical age group) 。若捕食者捕食成体,就可能使幼体所受竞争强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 过补偿(overcompensation) ;不过,也有可能成体更不易被捕食者捕食。总之,随着年龄的变化,捕食与资源竞争发生改变,这是一种 个体发育生态位转变(ontogenetic niche shift) 。

恒化器(chemostat) 是研究种群动态的重要工具。在恒化器中的种群除了固有的增长率外,还会以固定速度流出,因而产生额外的背景"死亡率";而资源则以固定的速度流入,当然也会以一定速度流出。我们将单位时间内流出恒化器的液体提及与恒化器体积的比值称为 「稀释率(dilution rate)」 ,稀释率的倒数称为 「保持时间(holding time)」 ,即每个分子在恒化器中停留的平均时间

个体间的 「促进作用(facilitation)」 可能导致产生 Allee效应 。促进作用可能由一系列因素产生,如交配限制(mate/pollen limitation)、合作防御(cooperative defence)、捕食者饱和效应(predator satiation)、合作喂养(cooperative feeding)、合作繁育(cooperative breeding)、密度依赖性扩散与定殖(density-dependent dispersal, colonization)、栖息地改变(habitat alteration/niche construction,同种个体的存在改良生境,因而这些个体也被称为ecosystem engineer)、消费者密度对资源供给产生的正效应(如促进养分循环)、遗传效应(如近交衰退、杂交风险、等位基因丢失等)。

正交互作用一般在密度很小的种群中才显现(常常在Allee效应不稳定点附近),因而一般在较分散的种群中才能发现。

例如,考虑交配限制:

其中 为单位时间内搜寻配偶的区域与总区域的比值, 为种群个体数(如果考虑有性繁殖,则性比率也可一起整合到参数 中), 为死亡率。从而,

平衡点 为不稳定点。低于该点时产生Allee效应,种群灭亡。

►  种群调控是研究 N  →ℛ → r 调控链的一门学问,函数 是关键。

►  是影响(impact), 是敏感性(sensitivity),两者的乘积是密度依赖的调控强度, 即Tilman的 R *理论。

► Logistic模型代表着最简单的 N  →ℛ → r 调控链——线性调控链。Levins模型是Logistic模型的具象化——空间竞争。

► 单一食物链中,"次"顶级捕食者的平衡态种群个体数由顶级捕食者的特性唯一决定。

► 资源动态明显快于种群动态时,可认为资源常处于平衡态。

上一篇: 读书笔记:达尔文与理论生态学(五)——耐受性

下一篇: 读书笔记:达尔文与理论生态学(七)——竞争排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