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同意安史之乱是导致唐朝衰亡的关键因素吗﹖为什么﹖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10-16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2万
展开全部
平定安史之乱后,朝廷因无力对抗外藩,所以只能对叛将采安抚手段,令安史余党仍据黄河下游南北区。另一方面朝廷又封赐平乱有功的将领,各授以镇帅,使地方 军力继续扩张,令兵镇遍及全国,而中央兵力又不足与之抗行,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令地方藩镇日益坐大,遂演变成藩镇据割之局面。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安史之霸业,虽俱失败,而其部将所统之民众,依旧保持势力与中央 *** 对抗,以迄于唐室之灭亡。」所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捩点,我亦同意安史之乱是引致唐代覆亡的首要因素。 除此之外,政治、经济、社会、亦因安史之乱而遭受严重破坏。例如物价飞涨、租庸调制遭受破坏、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国防空虚等。乱后,唐室内有藩镇割据、宦官乱政,外有回纥、吐蕃、南诏等外族入侵。内忧外患交织,令其统治逐步走向衰亡。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室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共主,对地方全无驾驭之法可言。唐室并未彻底消灭安史的余部,也未实行削藩,相反地为早日平乱、瓦解、安抚叛军降 将,以姑息政策招降叛军将领,就就地把他们封为节度使,使其盘踞边镇要地,军事实力得以保存及滋长,如田承嗣获封为魏博节度使。还有一些功臣也被封为节度 使,于是形成「自国门以外,皆分裂于方镇」之局,成为唐朝中叶以后的巨患。一般的地方藩镇地连数州,更有地势险要如魏博、卢龙二镇,使镇将能骄横跋扈,唐 室也无可如何。特别是河北三镇(成德之李宝臣、卢龙之李怀仙、魏博之田承嗣),原都是安史余孽割据的地方,最为跋扈。代宗末年,田承嗣死,由其侄田悦继 位,开藩镇世袭之先例。唐室既不能过问镇将的继承,也遭受藩镇的攻击。从此,割据一方的节度使父死子继,官爵自为,甲兵自擅,刑赏自专,户籍不报中央,赋 税不入朝廷,俨然似王国。由此可见,安史乱后的唐中央再也不能控制地方,使地方势力得以滋长,中央也因失去地方的供给而力弱。 安史之乱中,宦官李辅国参与拥立肃宗有功,平乱后获出掌禁军。由此开始宦官参决皇帝皇位继承事宜,且握禁军,权力不断扩大。诚如《新唐书》所云︰「小人之 情,猥险无顾藉,又日夕侍天子,狎则无威,习则不疑,故昏君蔽于所呢,英主祸生所忽。玄宗以迁崩,宪、敬以弑殒,文以忧偾,至昭而天下亡矣!祸始开元,极 于天祐,凶复参会,党类歼灭,王室从而溃丧,譬犹灼火攻蠹,蠹尽木焚,讵不哀哉!」。自宪宗起,宦官进而诛杀皇帝,掌废立之事,僭权犯上。被宦官威胁退位 的有顺宗的永贞内禅和文宗的甘露之变。而宪、敬二宗更被宦官所弑杀。宦官弄权下政治日非,人才凋零,朝政混乱,唐室更日益衰颓。 唐自安史之乱后,北方长期战乱,生产破坏,加上藩镇割据,朝廷连年征讨用兵,国库日益枯竭。虽有南方的税收可勉强支持北方的朝廷,但由于藩镇割据,破坏了 唐室北方之经济,使北方地方残破,生产停顿,物资短缺,而租庸调制亦因为战乱导致的人口流徙、户籍散佚及田土荒芜等因素而不能再被运用,令税收下降,使政 府不得不另立名目,征收其他税项以作弥补,导致人民生活困苦。加上藩镇跋扈,地方不上贡中央,及后回纥又恃功苛索,最终使唐室财政枯竭。 唐代自安史之乱后,回纥自恃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有功,恃功骄横苛索,加上吐蕃不断入侵及南诏叛服无常,导至边防空虚。进一步损害了唐的国力,造成边境不宁,民生日困。朝廷亦因被迫连年征战,消耗钜大,唐朝国威荡然无存,天可汗制度趋于崩溃。 唐朝后期的局势是地方藩镇之间的互相制衡而维持中央 *** 不被攻陷。中央 *** 只在名义上统领地方,然而地方节度使已经揽下了地方的兵、财、政权,节度使的废立更是由其部下而非中央决定。 总括而言,在地方、中央、经济及对外关系四大方面可以看出唐由盛世突步衰落,关键在于安史之乱。因为经过八年的安史之乱后,唐室元气大伤,再没能力复元,更从此步向衰落败亡的道路。所以安史之乱实为引致唐代覆亡的首要因素。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41500068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