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咸的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 我来答
小呲牙0808
推荐于2017-09-02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52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301万
展开全部
好处:吃饭时菜里如果不放点盐,即使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蜡。盐不仅是重要裤祥衡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胡做它调节人体内水份均衡的分布,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进食欲;同时,还保证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碱度,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
坏处:1、升高血压: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高盐饮食有升高血压的作用。2、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吃盐多不仅可以升高血压,同时还能使血浆胆固醇升高,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宴指的作用。3、致胃癌:高浓度食盐可破坏胃黏膜,诱发胃癌。4、易患感冒:多吃盐的人易患感冒。因为高浓度食盐能抑制呼吸道细胞的活性,抑制其抗病能力;同时还可减少唾液,使口腔内溶菌酶减少,增加病毒和病菌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5、加快骨钙丢失:多吃盐易患骨质疏松症。
匿名用户
2013-11-27
展开全部
盐,如何吃才科学?

哪些人应该少碰盐?

通常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含盐的浓度为0.9%,即100毫升水中含0.9克盐,这种浓度的盐水在医学上称为生理盐水,医院里给病人注射的多是此种盐水。但我们吃的菜,喝的汤却不是这余腔个浓度,其中的含盐量要比人体组织中的含盐量多好多倍。这些食物吃进去盐被吸收后,最终通过排尿、出汗等排泄出去。

一、肾脏病人、肝硬化腹水病人、心力衰竭病人
排尿要增加肾脏的负担,肾脏病、肾功能不好的人排尿少,多余的盐分排不出去,积蓄在人体组织之中,为了达成膜两边的平衡,便吸收水分来稀释这些盐分。结果人体组织中便积水,这便是肾脏病人水肿的根源,所以肾脏病人不能吃盐,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其实同样肝硬化腹水的病人也不能多吃盐,不然腹水便很难消退。心力衰竭的病人也不能多吃盐,不然水肿也难消退,这些都不难理解。

二、高血压病人不能吃太咸
高血压的病人也不能吃得太咸。高血压的起病因素很多,有的至今尚未完全弄清,但与血管的紧张度,心脏的搏血量以及血液循环的总量有关是肯定的。血管紧张度高,心脏搏血量大,血液总量多都会使血压增高辩毁裂。所以在抗高血压药物应用之前,西方的医生是用放血疗法来治疗高血压危象的。高血压的病人吃得太咸,大量的盐分摄入,透过肠粘膜首先进入血压循环之中,血液中的盐分高了,必需要吸收水分来稀释它,所以人便会觉得口干,于是便大量地喝水,这些水分进入血液中,便使得血液的量扩张了起来。于是血压便会升高。并不是说高血压的病人不能喝水,因为如果血液中没有过量的盐,水分便不能在其中保留,很快经肾脏作为尿被排泄出去了,而血中盐分过高的情况则不同了,盐把水分保留在血液中增高了血压。所以高血压的病人不能吃得太咸,道理便在于此。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高血压大国,据估计,我国10%的人口患有高血压,只不过许多人并不知道罢了,已知有高血压的人中血压控制良好的大概还不到10%。除了一部分未认真服药的人以外,有相当数量的人药也没少吃,血压就是降不下来,这其中吃得太咸、盐摄入过多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久久不能控制,会引起心、脑、肾脏的并发症,单说脑的并发症———中风就是一个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如果以单病种而论便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的第一大病。预防中风的关键是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减少盐的摄入对我国国民来说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三、胃携闭癌在盐消耗量高的地区高发
盐摄入过多的危害岂止高血压。我国人民的胃病发病率极高,有人估计我国人民一生中患过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至少占20%。上腹部不适的人作胃镜检查,十有八九都患有胃炎。胃炎、胃溃疡的病因也很多,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都是重要的病因。病理学家把胃炎、胃溃疡的病因分为攻击因子过强、防护因子减弱两个方面。胃酸过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攻击因子一方面,而胃粘膜的防护因素减弱则是另一个方面。人们吃东西饱了口福,酸甜苦辣灌下来,胃靠什么来保护它自己呢?胃的粘膜分泌出一层粘液涂在粘膜上成为一个绝好的保护膜。
我们吃的食物过咸,这个保护膜便会受到损伤。这不用做实验了,买个猪肚子回来,里面的粘液洗不干净怎么办?老太太们都知道,抓把盐一擦、水一冲便洗干净了。就这么简单,盐能破坏胃粘膜的保护膜,使胃粘膜暴露在酸甜苦辣之中,怎能不生病?甚至致癌因子也会长驱直入,胃癌在盐消耗量高的地区高发,大概便是这个道理。

盐对人体不可或缺

民俗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无论是谁,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柴米油盐是少不了的,小民百姓日夜操劳的目标也主要就是为着柴米油盐吧。
柴倒是起了变化,现在烧煤、烧煤气、烧天然气了。米或许也不一定必须了,西方人都吃面包,而且饮食的欧化在东方国家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油,因为心脑血管病越来越多,高脂肪饮食是罪魁祸首,所以人们对它开始敬畏起来。只是这盐是在我们这个很讲究饮食文化的民族中千年一贯地保留了下来,而且由于关乎民生大计,“民以食为天”,盐就是被包含在这个“食”中的。
盐对于人体确实是不可或缺的,不然为什么人生病了要到医院里去“吊盐水”呢?当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如无糖分摄入,便可能有“低血糖”反应:心慌、手抖、出冷汗甚至终成饿殍。而如无盐分摄入便可能有“低钠综合征”,表现为全身软弱无力,腹胀不适。还有“低氯性碱中毒”,表现为呕吐、气急,甚至昏迷。所以和糖分的摄入一样,一定的盐分摄入是必须的。
在中国,人们一般是不会缺盐的,因为我们的饮食讲究口味。“盐能吊鲜”意思是说只有多放些盐菜肴吃起来才鲜美。江苏启东地方民谚“三天不吃盐基汤脚下水汪汪”。“盐基”是一种咸菜,“水汪汪”犹言脚下无力,其实又何止是启东地方,我们中国人对咸菜、泡菜、萝卜干、榨菜之类是有些偏好的。当然,这些传统食品少吃一点也无妨。

吃多了必损健康!

我们讲的是盐,盐吃多了损害健康!
恶霸地主黄世仁抢走了喜儿,杨白劳悲愤交加,喝下一碗盐卤,便是腌咸菜用的盐水,便一命归西了。高浓度的盐液造成胃肠粘膜损伤,可致急性糜烂出血,人体组织脱水,而血液循环猛增,可致急性心力衰竭;岂有不致命之理。
为了说明盐对健康的影响,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用一段肠衣(做香肠用的)里面放进盐水,两头扎紧,然后将它放在一杯清水之中,不用多久这杯清水也就变咸了,最后肠衣内外的水咸淡都一样了,反过来也是如此,在肠衣里面放上清水,然后将它放入一杯盐水之中,最后肠衣里的水也变咸了。原来这个肠衣是个“半透膜”,放在里面的肉当然出不来,但里面的盐分却会透出来,这是物理学上“渗透压”的原理,当膜的两侧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时,薄膜的通透性开放,直到两边溶液中的某种物质的浓度平衡为止。

吃多少恰到好处?

吃得过咸影响健康,已经毋庸置疑。盐又是人体所必需的食品之一,那么我们应该吃多少才符合健康的要求呢?营养学家的建议是每人每天摄入5克为宜,一个三口之家一天15克,一个月30天应该是450克。不过要注意酱油里有盐,咸菜里有盐,早晨还吃了一个咸鸭蛋,这里的盐也不能不算啊。所以若说一天5克盐,对一般群众而言,实在也难掌握,即是营养学家恐怕也不能把家里的厨房变成化学实验室来测定一天到底只能吃多少盐。
不过中国营养学会做过调查,倒有参考价值。据调查我国北方居民每人每天大约摄入食盐15~18克,我国南方居民约为10~12克,这下好办了,看来北方同志们要把盐的摄入减少2/3,南方的同胞要减少1/2,虽然不很精确,但大致有了个数。
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又回归到“淡而无味”的问题了,不过我想吃得咸和吃得淡是一个习惯问题。为了健康,习惯应该是可以改的。如粤菜相对而言比较淡些,如今粤菜已风行全国,北方同胞吃粤菜也很乐意的。足见淡未必就“无味”,还是可以在烹调上下点功夫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omool
2015-09-12 · TA获得超过143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0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71.6万
展开全部
盐是五味中的基本,饭菜中没有放盐,菜肴也就食之无味。但是,盐不宜多吃,吃盐过量对身体有危害

长期吃太咸的危害:

专家告诉我们,从西医的角度来说,经常吃高脂肪饮食可促使肝脏分泌更多的胆汁,进行空腊入肠道后,胆汁中的初级胆汁酸在肠道厌氧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脱氧胆酸及石胆亏毁酸,而这两种物质均是促癌剂,可以使肠道黏膜癌变。同时,脂肪还能为多种肿瘤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由此说来,这饮食与癌症的关系还真是挺密切的哦!

吃的过咸可能会致癌。其实,盐本身并不致癌,引起癌变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盐溶液易破坏胃档滑黏膜保护层,引起黏膜糜烂或溃疡。什么是消化性溃疡你知道吗?阅读知识总是没有坏处的哦!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胃遭到致癌物质的入侵,就会促使胃黏膜细胞局部癌变。健康生活小常识上指出,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但过量食用就会物极必反了。一般认为,正常人摄盐量应控制在每天6克以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1-27
展开全部
夏天多吃可补充盐分,可是冬天这种时候不要吃太多,会导致钠太多的,影响生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1-27
展开全部
只有坏处没好处
你没听过长寿之道是少吃盐多食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