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了什么的风俗习惯

 我来答
科院小百科
2019-01-23 · 科院小百科团队,欢迎大家加入!
科院小百科
采纳数:157 获赞数:29078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zhiyub6028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8-03-05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053万
展开全部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kullyan
2019-08-15 · TA获得超过105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3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6万
展开全部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602e2ea
2019-08-23 · TA获得超过72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3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8.9万
展开全部
写了登高、插茱萸等习俗。全诗如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追剧喵喵喵
2019-08-23 · 影视优质答主
追剧喵喵喵
影视优质答主
采纳数:147 获赞数:42214
如果闲来无事,就一起来陪喵喵追剧吧!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登高和插茱萸。
登高: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为有名。
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阳节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