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关于伯牙子期的诗?
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俞伯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伯牙子期: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注意: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因钟子期遇伯牙,后人就把遇和伯牙连在一起,称俞伯牙。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
一、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
绝:断绝.
鼓:弹。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曰:说.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谓:认为
之:他
必: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善:擅长
念:想到
二、译文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 好啊!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三、课文资料
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琴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四、诗句链接
《琴藏幽谷知音绝》[1] 韩文宇
十年红梅深冬藏,不敌飞雪逆风扬。
子期难觅瑶琴绝,奈何枝落百花江。
《无题》 不识
秀水映山若佳人,妙手抚琴弄天音。
冬去春来又一载,伯牙子期何处寻?
《无题》伯牙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寄张元夫》[2] 薛涛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写意二首》[3] 牟融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独喜冥心无外慕,自怜知命不求荣。
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何人问马卿。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4] :
闲坐夜明月,幽人谈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警世通言》冯梦龙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高山流水》冯梦龙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伯牙绝弦》》列子·汤问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五、思想感情
文章记叙了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不管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绝弦,终生不再弹琴。表明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一种真知己的境界。
六、相关内容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伯牙绝弦,到底是因为懂他的人不在了,还是因为钟子期不在了。
可是那个时候,钟子期就是懂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