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困境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基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到处都有充满泥土气息的、独特的农村事物,如:绿水青山、小桥流水、黄昏炊烟、农妇村姑、春种秋收、采茶扑蝶、钓鱼摸虾……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抒写的话题。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像力就丰富了。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准备一个札记本,要求他们把在生活中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篇幅可长可短,可以成文,也可以是个片段(记下要素、梗概),形成习惯。每月开展一次作文素材交流会,或传阅札记本,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还可以进行评比,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
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在阅读中积累哪些素材、内容呢?既要积累生活经验、科学常识、思想观点,又要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写作知识和方法。这样就能为写作增加丰富的知识积累、文化积累。因为,一定量的阅读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阅读有方、读书有得。
二、拓展写作路径,加强写作指导
从改变写作训练的形式入手,以多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不同侧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写周(日)记。这是学生记录生活的绝佳方式。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往往会自发地寻找最恰当的语句,这使得语言的锤炼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其次,大小作文交互训练。小作文(课堂练笔)内容可根据需要自由指定,但一般多围绕课文、联系实际进行,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大作文(应试作文)的练习不可缺少,一是因为考试需要,二是为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第三,找准空白,扩写续写。对一些余意未尽、故事情节还可延伸的课文,可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进行续写。第四,评论电视上的广告词。
三、作文批改评讲要创新
传统的作文评讲方式是教师讲作文方法,评讲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时会念几篇好的作文或较差的作文,以直观的方式给学生以启示。这种方式当然有它的优势,但若总是用它,不改变,恐怕效果不会太好,要求新求变。可以专题的方式给学生提问题、讨论、归纳;或选几篇文章,请学生来讨论、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做作文评讲的主人;也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在全班集体评改。评讲的方式改变了,学生对作文的热情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才会闯出一番新天地。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基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到处都有充满泥土气息的、独特的农村事物,如:绿水青山、小桥流水、黄昏炊烟、农妇村姑、春种秋收、采茶扑蝶、钓鱼摸虾……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抒写的话题。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像力就丰富了。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准备一个札记本,要求他们把在生活中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篇幅可长可短,可以成文,也可以是个片段(记下要素、梗概),形成习惯。每月开展一次作文素材交流会,或传阅札记本,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还可以进行评比,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
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在阅读中积累哪些素材、内容呢?既要积累生活经验、科学常识、思想观点,又要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写作知识和方法。这样就能为写作增加丰富的知识积累、文化积累。因为,一定量的阅读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阅读有方、读书有得。
二、拓展写作路径,加强写作指导
从改变写作训练的形式入手,以多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不同侧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写周(日)记。这是学生记录生活的绝佳方式。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往往会自发地寻找最恰当的语句,这使得语言的锤炼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其次,大小作文交互训练。小作文(课堂练笔)内容可根据需要自由指定,但一般多围绕课文、联系实际进行,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大作文(应试作文)的练习不可缺少,一是因为考试需要,二是为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第三,找准空白,扩写续写。对一些余意未尽、故事情节还可延伸的课文,可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进行续写。第四,评论电视上的广告词。
三、作文批改评讲要创新
传统的作文评讲方式是教师讲作文方法,评讲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时会念几篇好的作文或较差的作文,以直观的方式给学生以启示。这种方式当然有它的优势,但若总是用它,不改变,恐怕效果不会太好,要求新求变。可以专题的方式给学生提问题、讨论、归纳;或选几篇文章,请学生来讨论、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做作文评讲的主人;也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在全班集体评改。评讲的方式改变了,学生对作文的热情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才会闯出一番新天地。
展开全部
近年来,在教学改革和试验中,农村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攻好高,效率低”的老问题依然是个普遍现象。如何在新教材课改的大环境中真正探索出一条有针对性、高效率的作文教学,依然是摆在众多农村地区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
曾经有人指出:“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的确,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花在作文上的时间不可谓不少,从高中作文测试来看,作文和其他各类型应用型语言表达练习的分数已经占了总分的一半多,可见出题人对作文教学也不可谓不重视。但是,摆在诸多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作文教学困境,至今依然未有根本改变。
1.作文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理论缺失
很多学校依然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教师还是处于居高临下的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生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作文课堂枯燥无味,虽然教者精心准备,言之凿凿,口干舌燥,但往往听着却是恹恹欲睡,毫无收获,即便有时稍有领悟,在课后也差不多忘得干干净净了。作文批改更是困苦不堪,一方面教师为命题费尽心机,为批改皓首枯灯;另一方面,学生写起作文抓耳挠腮,读批语索然寡味。
当批阅作文已经占用了老师大量工作时间后,再加上环境的限制,使得教师们少有精力去整理和反思,缺乏作文教学理论的学习,使得农村中学教师作文教学理论严重落后于城区同行。
2.学生阅读条件有限,写作视野狭窄
由于相对城区学校来讲,农村学校的图书室建设总是难以让人满意。要么是学校根本没有图书室,(特别是农村小学和初中),要么学校的图书室也仅仅是一个摆设。现存的图书种类不多,且阅览室开放时间极短暂,几乎无法发挥图书室阅读的功效。
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农村家庭不断改善自身生活环境,但是购买书籍,特别是文学读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学生对阅读的需求被淡化了。学生对阅读几乎谈不上专门的爱好。有部分喜欢阅读的学生,因为缺乏有效的阅读关注,往往购置大量的参差不齐的网络流行读物。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坏了写作的基本功。
没有有效的阅读保障,往往使学生写作视野狭窄。看看农村中学的作文,大多数内容都是千篇一律:写人时离不开父亲、母亲,小学时的李老师、王老师、小明、小张之类的;记一件事必定是小学或初中时的事,因为教师不知道,胡编乱编,整篇文章假话、空话、大话,甚至为了凑字数,废话连篇,内容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
3.作文评价模式单一,不受学生重视
学生作文水平是否提高了?在今天的农村高中中几乎都只有一种评价模式,那就是,学生在期末考试中作文得分是否提高了。而现实中因试题难度不一,批阅作文的教师本身要求的不完全相同,作文成绩的上下起伏。这样的情形,往往使得部分学生的作文激情倍受打击,使得学生在语文考试中会有这样一个发现,好像无论是否努力写作了,作文分数总是停留在那里,没有太大变化。急功近利的追求数字成绩,只会让语文作文成为学生口中的鸡肋。
但是,这个期末考试的作文真的能够反映出来学生的作文能力变化吗?在60分的作文中,40分和44分两篇作文到底有多大的差距,能够完全分析得清楚吗?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给学生更明确的另一种评价模式,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致使这些地区学生的作文信心倍受打击,使得本来就困难的作文教学更是陷入了困窘之境。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1.加强审美阅读的教学策略
首先,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在阅读中积淀语感,提高审美。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虽然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图书馆不健全,教师还是应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进行阅读。
教师更要意识到,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不单能积累表层写作素材,更是能够从深层提高个人的思想素质。同时,对学生所阅读的对象,要加强指导,在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博古通今之时,应指导学生作笔记、写读后感,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后要有所交流。通过这些指导,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有的放矢。
其次,教师本人也必须加强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本人阅读过了吗?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试想,学生阅读之后,想要与教师交流阅读经验,或者教师需要对相应书籍提供指导之时,教师本人却未阅读该书,这是多么尴尬的事。只有教师本人有了宽泛的阅读,发现了阅读中的美,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指导和建议。
2.改变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评价体系
第一,改变单一的成绩评价机制,改成多面性的综合评价体系。素质教育改革多年后的今天,因为高考的选拔性考试的本质没有变化,所以,以成绩优劣来评定学生等级依然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高中,无论学生综合能力有多强,但若是成绩不理想,也是很难得到社会和学校的认同的。这一点反映到语文上,尤其是语文的作文教学上,严重地挫伤了师生作文训练的积极性。
作为语文教师,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必须以身作则改变用单一的成绩来评价学生作文的观念。作文,由于其本身知识点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然应同其他知识点分开。它容量大,耗时长,主观性强,个性化突出。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单一期末成绩评价体系,要将作文作较长时间的综合比较分析,同时提供更多的读者群给学生。
每一个青年学生都是具有强烈的表现欲的,只是个性不同,所有表现上略有差异。但无论如何,作文,必定是一个很好地满足这种表现欲的平台。办一份班级报纸,鼓励学生多参加几次作文竞赛,作文评讲前让学生自评、互评,选出本班优秀作文让学生朗读一下。结合学生时代特点,在公开博客或其他网络平台上多传送一些学生的作文。总之,尽量保护学生作文的创作兴趣,鼓励他们多做各种类型的文章尝试,使之“乐学之”,作文教学也许就能够走出现在的困境。
第二,教师要深谙作文理论,多做换位思考。在评价中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往往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成人的价值标准来评判,把中学生作文混同于一般的写作或文学创作。事实证明,“拔苗”也不能“助长”。教师必须把中学生作文从“一般写作”与“文学创作”中剥离出来,多对“中学生作文”与一般写作和文学创作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探幽抉微,求同析异,去发现中学生作文与一般写作和文学创作的共同规律以及各自的特殊规律,去深入发现中学生作文的实质和要害。
另外,还必须因“校”制宜,根据本地区学生的创作特点、创作水平,有针对性地设置各种作文活动和作文评价体系。不可将本班学生作文盲目地与高考满分作文作比较,也不可在低年级就反复进行高考作文创作尝试。
3.体味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相对于城区学校来讲,农村高中生在新事物的感知上可能要略为差些。但是,农村中学生也有自己独到的生活场景。田野中烂漫风光,分明的四季特征,惬意的田园生活,热闹的集市生活,淳朴的城镇居民,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很多都是城里学生很难真正拥有的。假如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记录这些生活场景,再比较一下文学名著中相关场景,农村高中生也定能写出生活气息浓郁、充满真善美的作品。当然,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些示范性创作,则会对学生形成更大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可见,作文教学在今天所面临的困境是多么尴尬的事情。也许只有对症下药,多做反思,力图变革,才能真正找到作文创作的方向。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
曾经有人指出:“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的确,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花在作文上的时间不可谓不少,从高中作文测试来看,作文和其他各类型应用型语言表达练习的分数已经占了总分的一半多,可见出题人对作文教学也不可谓不重视。但是,摆在诸多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作文教学困境,至今依然未有根本改变。
1.作文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理论缺失
很多学校依然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教师还是处于居高临下的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生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作文课堂枯燥无味,虽然教者精心准备,言之凿凿,口干舌燥,但往往听着却是恹恹欲睡,毫无收获,即便有时稍有领悟,在课后也差不多忘得干干净净了。作文批改更是困苦不堪,一方面教师为命题费尽心机,为批改皓首枯灯;另一方面,学生写起作文抓耳挠腮,读批语索然寡味。
当批阅作文已经占用了老师大量工作时间后,再加上环境的限制,使得教师们少有精力去整理和反思,缺乏作文教学理论的学习,使得农村中学教师作文教学理论严重落后于城区同行。
2.学生阅读条件有限,写作视野狭窄
由于相对城区学校来讲,农村学校的图书室建设总是难以让人满意。要么是学校根本没有图书室,(特别是农村小学和初中),要么学校的图书室也仅仅是一个摆设。现存的图书种类不多,且阅览室开放时间极短暂,几乎无法发挥图书室阅读的功效。
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农村家庭不断改善自身生活环境,但是购买书籍,特别是文学读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学生对阅读的需求被淡化了。学生对阅读几乎谈不上专门的爱好。有部分喜欢阅读的学生,因为缺乏有效的阅读关注,往往购置大量的参差不齐的网络流行读物。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坏了写作的基本功。
没有有效的阅读保障,往往使学生写作视野狭窄。看看农村中学的作文,大多数内容都是千篇一律:写人时离不开父亲、母亲,小学时的李老师、王老师、小明、小张之类的;记一件事必定是小学或初中时的事,因为教师不知道,胡编乱编,整篇文章假话、空话、大话,甚至为了凑字数,废话连篇,内容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
3.作文评价模式单一,不受学生重视
学生作文水平是否提高了?在今天的农村高中中几乎都只有一种评价模式,那就是,学生在期末考试中作文得分是否提高了。而现实中因试题难度不一,批阅作文的教师本身要求的不完全相同,作文成绩的上下起伏。这样的情形,往往使得部分学生的作文激情倍受打击,使得学生在语文考试中会有这样一个发现,好像无论是否努力写作了,作文分数总是停留在那里,没有太大变化。急功近利的追求数字成绩,只会让语文作文成为学生口中的鸡肋。
但是,这个期末考试的作文真的能够反映出来学生的作文能力变化吗?在60分的作文中,40分和44分两篇作文到底有多大的差距,能够完全分析得清楚吗?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给学生更明确的另一种评价模式,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致使这些地区学生的作文信心倍受打击,使得本来就困难的作文教学更是陷入了困窘之境。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1.加强审美阅读的教学策略
首先,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在阅读中积淀语感,提高审美。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虽然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图书馆不健全,教师还是应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进行阅读。
教师更要意识到,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不单能积累表层写作素材,更是能够从深层提高个人的思想素质。同时,对学生所阅读的对象,要加强指导,在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博古通今之时,应指导学生作笔记、写读后感,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后要有所交流。通过这些指导,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有的放矢。
其次,教师本人也必须加强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本人阅读过了吗?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试想,学生阅读之后,想要与教师交流阅读经验,或者教师需要对相应书籍提供指导之时,教师本人却未阅读该书,这是多么尴尬的事。只有教师本人有了宽泛的阅读,发现了阅读中的美,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指导和建议。
2.改变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评价体系
第一,改变单一的成绩评价机制,改成多面性的综合评价体系。素质教育改革多年后的今天,因为高考的选拔性考试的本质没有变化,所以,以成绩优劣来评定学生等级依然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高中,无论学生综合能力有多强,但若是成绩不理想,也是很难得到社会和学校的认同的。这一点反映到语文上,尤其是语文的作文教学上,严重地挫伤了师生作文训练的积极性。
作为语文教师,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必须以身作则改变用单一的成绩来评价学生作文的观念。作文,由于其本身知识点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然应同其他知识点分开。它容量大,耗时长,主观性强,个性化突出。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单一期末成绩评价体系,要将作文作较长时间的综合比较分析,同时提供更多的读者群给学生。
每一个青年学生都是具有强烈的表现欲的,只是个性不同,所有表现上略有差异。但无论如何,作文,必定是一个很好地满足这种表现欲的平台。办一份班级报纸,鼓励学生多参加几次作文竞赛,作文评讲前让学生自评、互评,选出本班优秀作文让学生朗读一下。结合学生时代特点,在公开博客或其他网络平台上多传送一些学生的作文。总之,尽量保护学生作文的创作兴趣,鼓励他们多做各种类型的文章尝试,使之“乐学之”,作文教学也许就能够走出现在的困境。
第二,教师要深谙作文理论,多做换位思考。在评价中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往往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成人的价值标准来评判,把中学生作文混同于一般的写作或文学创作。事实证明,“拔苗”也不能“助长”。教师必须把中学生作文从“一般写作”与“文学创作”中剥离出来,多对“中学生作文”与一般写作和文学创作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探幽抉微,求同析异,去发现中学生作文与一般写作和文学创作的共同规律以及各自的特殊规律,去深入发现中学生作文的实质和要害。
另外,还必须因“校”制宜,根据本地区学生的创作特点、创作水平,有针对性地设置各种作文活动和作文评价体系。不可将本班学生作文盲目地与高考满分作文作比较,也不可在低年级就反复进行高考作文创作尝试。
3.体味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相对于城区学校来讲,农村高中生在新事物的感知上可能要略为差些。但是,农村中学生也有自己独到的生活场景。田野中烂漫风光,分明的四季特征,惬意的田园生活,热闹的集市生活,淳朴的城镇居民,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很多都是城里学生很难真正拥有的。假如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记录这些生活场景,再比较一下文学名著中相关场景,农村高中生也定能写出生活气息浓郁、充满真善美的作品。当然,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些示范性创作,则会对学生形成更大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可见,作文教学在今天所面临的困境是多么尴尬的事情。也许只有对症下药,多做反思,力图变革,才能真正找到作文创作的方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