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亡国君,刘禅被封为公,孙皓却被封为侯,为何会有这么大差距呢?
魏晋时期的爵位沿袭春秋时代的爵位制度,从高到低分为王、公、候、伯、子、男六等。所以从爵位上来说,曹奂的陈留王>刘禅的安乐公>孙皓的归命侯。
那么三人都是亡国之君,为何曹奂的爵位最高,而孙皓的爵位最低呢?这与三国同西晋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西晋受禅于曹魏,所以曹魏是正统。既然是正统,那么司马炎封曹奂一个王卜拍袜爵是最合适的,一来显得自己更为高贵,二来也是收拢人心之举,毕竟魏帝曹髦死在了父亲手里,这样做多少也能给西晋王朝正名。
同时,司马炎这样做也是在讽刺曹魏。曹丕篡汉后,以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曹丕给堂堂大汉天子只封型激了一个公,虽然允许刘协继续使用汉天子礼仪,但多少有些小家子气。
在讲求道德的魏晋时期,这也被认为是曹魏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司马炎以曹奂封为陈留王也很有讲究。陈留是曹操起兵的地方,某种意义上算是让曹奂回到曹魏的根基之地。
刘禅
需要指出的是,蜀汉是被曹魏消灭的,而不是西晋(重复三遍)。
即便当时曹魏大权被司马昭所掌控,但程序上刘禅安乐公这个爵位还是曹奂册封的。
蜀汉灭亡后,曹奂立即册封司马昭为晋公。所以刘禅的爵位最高也只能是公,不能超过司马昭。其实封贺颂刘禅为公也不合适,总不能让司马昭和亡国之君平起平坐吧,所以蜀汉灭亡后曹奂并没有立即册封刘禅,他在看司马昭的意思。
很明显,司马昭对于晋公是不满意的。所以在264年,也就是蜀汉灭亡的第二年,曹奂又加封司马昭为晋王。这样一来,把刘禅册封为公就合适了。
因为照着曹丕的例子,汉献帝刘协被封为山阳公。蜀汉自称承继汉朝,所以刘禅最高只能按照刘协的例子去处理,也就是受封一个公爵。而刘禅投降后,表现的非常不错,特别是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也”,把司马昭逗地很高兴。
而这时司马昭为了收拢人心,正在主持进行以五等爵制为主的“爵位改革”,为了安抚蜀地百姓和旧臣,于是司马昭授意曹奂册封刘禅为安乐县公,刘禅得以在洛阳安度晚年。271年刘禅去世,西晋又追谥刘禅为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