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压力
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压力
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压力,毕业季快到了很多大学生都将迎来关于就业的问题,在踏入社会的第一步的时候是很艰难的给予了心理上的很大压力,下面就来谈谈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压力的问题吧
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压力1
强大的就业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是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就是感慨自己“能力太差”,其实,大学生就业真的就惨到了如此境地吗?专家说,其实不然。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支点,大学生在求职市场上完全可以驰骋自如。
案例:总是败在面试上
“见了面试官,如履薄冰,手脚不知往哪儿放,头不敢抬,眼睛也不看人,低着头在那儿等过关,本来平时都能回答的问题,面试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还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性格腼腆的蔡小佳,每次去应聘,都是输在面试上,每次回来都懊恼不已,自惭形秽。越是这样,就越是影响到她下一次面试的心态,随着面试失败次数的增多,蔡小佳不知不觉就产生了自卑心理,慢慢失去了信心,甚至不敢再投简历。
点评:自卑心理是大敌
“蔡小佳的问题是心理问题,属于自卑畏怯、信心不足。所以第一步要解决她的心态问题,要让她充满信心去参加面试。”黄宗勇分析说,信心不足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居多。有的求职者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但面对激烈的竞争,梦寐以求的企业对自己一点回音都没有,或发了很多简历都没下文,于是,便开始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
其次,就是求职者不敢迎接挑战,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招聘会就心里发怵。参加招聘面试,心里就会忐忑不安,过分退缩。求职者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甚至觉得自己确实真的不行,很没自信。“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必须认真加以克服。”
支招:进行强化场景训练
“对于缺乏自信的求职者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把优点集合起来,一一列举,形成一个优势。写下要说的重点,进行场景训练和演绎。”黄宗勇建议,所谓优点,就是任何能运用的才干、能力、技艺与人格特质,这些优点是求职者能有所贡献、继续成长的要素,也是竞争的法宝。
在阐述自己的优势时,勇气很重要,要敢于拉下面子,想尽办法去争取。蔡小佳就是过于自卑,在进行求职训练时,可以先“过火”一些,可以产生自傲,甚至自大的情绪,来克服掉自卑。然后,在面试过程中折中回来,就会恰到好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对自己想应聘的职位感兴趣,并时刻提醒自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就可以完全‘屏蔽’面试过程中的紧张感。”
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压力2
就业能力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从事某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包括工作技能、对环境适应的能力等。工作技能的培养,应该从学校开始做起。要充分利用机会深入实际锻炼自己,如社会调查、学校集体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实践锻炼,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紧在校期间进行弥补。
人际交往技能
人际交往技能是社会基本技能之一。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虚心求教,克服嫉妒心理;
2.培养待人宽宏大度的品质。在人际交往中要求大同存小异,待人宽厚,能谅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的缺点;
3.增强自信心,克服"社交恐惧症"。大学生毕业后,少不了接触各方面的人,如不能应对自如,恰当交往,将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所以,恰如其分地与人交往,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努力提高和完善的一种能力。
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是指自理生活、独立解决生活中困难的能力。生活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年轻的大学生应该在培养生活技能的过程中显示立身、立世、立业的本领。
就业能力中还包含着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这些都应该靠长期积累才能获得。就业并不是一个即时的过程,而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即使是有了一份好工作,也会涉及到能否保住这份工作、能否在此基础上过渡到更高的层面上的问题。所以,提高就业能力,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无论何时,意识到这一点都不算晚。
如何看待改行
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所学的专业与就业的实际情况有背离,往往成为困扰毕业生的一个难题。
"学以致用"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初衷,但你确立所学专业时的情况与你毕业时社会的需求情况,不会完全吻合,当时的种种预测和考虑或许已经过时,所以不必拘泥于从前的想法,即便是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完全相同,也不能保证今后你不会面对改行的抉择。据统计,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初改行的比率为16%,毕业后五年的时间内为29%,十年内的比率为45%。由此可见,改行并不是个别的现象。
这里所说的"改行",也包括从事与当时所学专业相近似却也有明显区别的工作。也就是说,虽然看上去,好像你的就业结果偏离了你的所学专业,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所学的'东西完全能在新的条件下,显现出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来。比如,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改行去做公务员、记者、甚至是企业管理,好像是行业跨度很大,没什么相通之处,其实不然,师范专业的好多课程中的知识恰恰都没有荒废掉,其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流的能力都可以在新的岗位上很好地发挥出作用。
如果你觉得,改行会让你失去在知识上的优势,从而不能胜任陌生工作的话,这个顾虑也许是多余的。
要知道,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所学到的东西,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1.专业知识;2.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能力。专业知识当中有很多的内容不能完全应用到毕业后的工作当中,而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能力,却能够时时事事地帮助你应对各种情况,完成各项工作,这也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大学生之间的明显区别。
所以,在比较理想的工作机会和你所学专业产生的矛盾面前,你尽可以抛开那些不必要的顾虑,改行不是一个大得令你头疼好几个月的问题。
骑驴找马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之后,大学生就从精英层走向大众化,由"天之骄子"变成了普通的劳动者。
在这样的情形下,有就业机会还是不要放过为好,越往后拖就业难度越大。多数大学生就业的方式应为"先就业,后择业"。拿到毕业证不等于就是人才,大学生刚毕业,最好别太注重眼前利益,有些人对起薪要求甚高,往往错失良机,最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牢骚满腹。要看自己当前从事的工作是否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如果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即使收入暂时低些,也要踏踏实实地工作。
"先就业,后择业"可以回避就业压力、经济压力,这并不是对首次就业不重视,而是希望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兴趣所在,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不怕从基层做起。现在"终生学习"的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大学毕业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大多数人而言,非"大城市"、"高薪"不干是不太现实的。民营企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热点去处,正反映了一些大学生的重新定位。
同"一步到位"相比,"骑驴找马"可为自己"拼后劲"积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经验。经过基层的磨炼和非所学工作经历,往往更能胜任日后的高职位。
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后再考虑调换到自己心仪的单位或者行业,抑或走自己的道路,才是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正确途径。